加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
時間:2022-09-12 09:04:06
導語:加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美德
當今社會的大學生受到多種思想的影響,因周圍環境的不斷變化且學生自身沒有形成成熟的價值觀和思想觀,非常容易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根據很多調查顯示,現階段我國大學生的個人主義和自我觀念較強,但集體主義、團結意識較弱,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少正確的利益指導。一旦抱有這樣的思想觀念,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很難與其他人真正融入,這勢必會影響大學生的個人發展。中國傳統道德對于“利”“義”有著非常好的判斷和探討,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對于“忠義”的關注點非常高,這對于教育、指導都有著巨大的意義。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在經濟社會中,金錢至上、重利輕義的情況泛濫,而要正確的引導和指引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利益觀念,培養大學生見利思義、講求奉獻的道德品質,就要加強和深化當前對大學生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2、培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崇高信仰
理想和信仰是促進人們追求真理以及進步的動力,是實現目標的基本支柱。就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來講,信仰和理想是支撐我們共存亡、共進步的重要因素,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國一直以來的信仰與原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也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以來,我國都將自強不息、堅忍不拔視為奮斗精神,這也激勵著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然而在現代生活中,國人的思想已經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響,其思維方式和理想追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尤其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很多學生甚至沒有一定的理想和信仰,對于生活、生命顯得很隨意,而怎樣梳理大學生的信仰和目標,使其能夠成為挑起國家實力的力量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對于樹立信仰和理想,健全學生人格有著重要的意義。
3、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愛國精神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國因家族本位結構和禮教文化傳統的影響,一直以來都將整體主義精神視為我國人民克己奉公、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獻身的傳統美德??v觀我國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受到和諧社會的影響,從小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對于祖國的團結穩定和繁榮富強有著一定的認識,但很少親身經歷苦難的歲月和不平的生活。因此,只有通過學校以及家庭正面的教育,接受系統的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教育,通過強化和深入的傳統文化教育,促使學生樹立起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意識,進一步實現增強其愛國主義精神和整體主義意識。
二、當代大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認識的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大多數學生都從小就在比較優越的家庭中生活,物質條件與生活條件非常好,再加上一直以來處于與社會隔絕的校園中,很多學生的思維方式往往都太過脫離現實,社會競爭壓力不斷上升,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就現階段我國大學生的情況來看,因缺乏合理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們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面對現實生活中與自己不同的道德觀念、思想觀念等情況,無法正確的處理。除此之外,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環境中傳播的不同文化和信息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興趣,出現很多學生不愿意面對現實,扭曲事實,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能自行獨立解決的情況。
2、現代文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沖擊
縱觀現階段我國多數高校大學生的表現來看,多數學生對于我國傳統道德觀念意識較淡薄,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階段大學生們受到的道德觀念、文化傳統多元化的情況有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梢园l現一些事情與國家提倡的價值觀、道德觀相差較遠,而社會常常對于這些不正之風以及腐敗現象采取容忍的措施,人們對于這樣的現象和事件也大多采取的是漠不關心的態度,社會評價也相對模糊。受到社會態度的影響,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受到影響,可能削弱大學生的內心的道德意識和情感,使得學生的社會觀念以及道德觀念減弱,這也完全背離了實際生活。如果缺少強化和深入的傳統文化教育,大學生的思想觀、道德觀以及各項觀念將呈現多元的特點,不利于社會發展。
3、高校傳統文化教育師資水平低
就高校的傳統文化教育來看,很多學校都響應號召積極展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但就現實來看,很多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開展都存在問題。一方面,學校缺乏合理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安排和科學的體系,不注重合理的課程開展而只是走走形式,缺乏科學的內容與形式上的教育。另一方面,即使有的學院開展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但缺乏專業的教師,大多數教育課程開展都依靠其他政治思想教師或者部分專業教師兼職。另外,高等院校注重的是專業知識的教學,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基本流于形式,不僅不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更不重視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對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水平較低,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課程設置和豐富的教師資源,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效果不佳。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具體措施
1、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面對全新的形勢,科技與發展并行,而隨著多種文化的融合,社會環境也逐漸變得復雜。要想吸引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傳統文化教育中,以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促進個人素質和道德的提升。各高校應開展形式多樣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通過多樣的形式和內容以吸引大學生們的實現,加大對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宣傳和合理設置,對其重要性進行宣傳。結合大學生的個性有點和興趣所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教育活動。例如,通過微博的方式,開通學院專用微博,對實時社會新聞、學院動態、學生情況等方面進行及時報道和評價,結合大學生們常用的方式和感興趣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事實上,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僅只依靠開展課程,以網絡的方式更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2、營造良好的校園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在實際的優秀傳統教育課堂中,我們應注重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作用,但就實際的課程教育來看,對于大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等教育的時效性較差。因課堂教育的理論性太強,內容太抽象,內容太枯燥,最終導致學生失去興趣。所以,開設內容豐富的課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不僅能夠充分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更能促進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傳統文化教育的活動中來。另外,還應充分的挖掘傳統道德教育的資源,發揮其文化傳承、民族凝聚力以及關系調節能力、行為約束能力等作用,影響和指導大學生完成道德、品格以及個人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傳統文化教育師資水平
前面說到,在實際的優秀文化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師的自身道德素質以及專業程度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得到良好的效果。而課堂的主題是學生,教師的作用就是傳遞知識、引導學生,所以高素質、強能力的教師對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影響也就最大。高校在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應充分挖掘相關教師的潛力,使其從思想、情感到行為等方面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聘請有較高道德素養以及個人綜合素質的教師為榜樣,結合自身實際生活經驗,在方方面面影響學生、引導學生。不僅如此,學校還應重視起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促進傳統文化教育受到成效。
四、結束語
總之,高校在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學生以及學科的特點,展開結合實際,源自生活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并保持其先進性,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來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其積極投入到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中來。
作者:肖楊 劉洋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
- 上一篇:教師先進事跡材料: 扎根教育,默默奉獻
- 下一篇:“金秋助學”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