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路徑和對策
時間:2022-09-27 10:51:49
導語: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路徑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2013年在中央黨校80年校慶時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1]中國五千年歷史積淀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優秀的教育資源,優化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對于中國社會文化的進步、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一、優化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黨中央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民族復興的文化支撐,更是中國夢的文化源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反映了中華文明永恒價值,與民族共同體的利益相契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思想資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華傳統文化還包含了許多人類文明的生存智慧。明確提出:“在確立人類社會普遍的道德規范方面,中華文化有其優長之處。”中華文化中包含了人類共同遵循的一些普遍性價值,一些生存的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等中國諸子百家學說,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義。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提出了博大精深的見解,為我們留下了特別寶貴的財富,智慧的光芒穿透了歷史。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也提供了明確要求。(二)是落實五位一體布局的內在要求。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文化建設,黨中央發出了要建設文化強國的號召。指出:“建設文化強國,必須立足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汲取營養,獲取力量,賦予時代精神。”建設文化強國是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歷史使命。作為我國文化的體現者、承擔者、宣傳者、創造者,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掌握水平及其內化程度,都決定了中國文化發展和創新的優劣。所以落實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是落實“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內在要求。(三)是大學教育的內在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2]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加強中國文化建設和創新,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大學生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傳統文化向來強調“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奉獻精神;強調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自強精神;強調“不為五斗米折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克己精神等。“用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來教育國家棟梁的大學生,對于現今市場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有一定的消解作用。”[3]作為我國未來歷史的繼承者、承擔者、開創者,大學生肩負著傳承文化成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重要使命。“文化的功能,在于構設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使人們充滿希望和激情,在獲取人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性的同時,實現自我的超越和升華。”[4]文化可以用相同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生活習慣等產生巨大的凝聚力。
二、對傳統文化教育現狀的反思
(一)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發展波折。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的精華,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積淀了深沉的文明傳統,但是也承繼了封建時代的一些糟粕。從中國成為一個統一的世界性的先進國家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數千年來,中國一直是東亞國家經濟、文化的中心。直至西方國家用鴉片和大炮轟開了閉封已久的國門,西方先進科技和文化開始沖擊我國傳統文化。自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民眾以及學術界對大部分的傳統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態度,把中國挨打落后歸咎于落后的文化體系,過分強調了其封建糟粕的一面,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積極科學的一面。從“辛亥革命”到“”人們發出用“新文化”取代“舊文化”的號召。到了“”時期,全盤否定了我國傳統文化。這些對傳統的批判加劇了傳統的斷裂。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雖然及時抑制了這種負面影響的傳播,但是由于繼承的斷層,以及西方文化帶來的沖擊,社會中對于傳統文化依然重視不足。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學生在社會中受到傳統文化教育極其有限。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一直試圖在文化領域找到發展的新道路,恢復文化自信,尋找新的文化立足點,高舉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旗幟。(二)社會認知的偏差。在當今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外來文化的輸入和滲透,使得我國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產生了懈怠。而外來文化包裹著“糖衣炮彈”無可避免地讓年輕人們趨之若鶩,青睞有加,對于這些“糖衣炮彈”防御不足。中共中央十六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3]當前我國大學生大多對傳統觀念接觸不多,意識也較為淺薄,這與當今社會文化多元化的情況有很大的關系。我國改革開放發展初期,文化產業發展較為落后,不能以更加新穎,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吸引年輕人的關注。80后、90后的學生們大都成長在西方文化產業的熏陶下,可以說,更多的是受到他國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再加上我國在對傳統文化的宣傳上方式較為老舊,青少年接受就更異常困難,甚至放棄體統文化的影響。(三)學校教育的缺位。自高考恢復以來,我國基礎教育一直以高考為導向,再加上文理分科制的影響,素質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并未真正走入課堂。2016年10月9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的《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將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這個信號,代表了國家對于傳統文化回歸基礎教育的重視。根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調查研究》顯示,有高達66.34%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家族沒有“家訓或類似家訓的格言警句”;還有15.74%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清楚有沒有家訓。由此表明,傳統優秀文化中家訓的傳承面臨著嚴峻挑戰。其次,在對傳統節日相關文化傳承現狀調查顯示,有近50%的被調查者認為傳統節日傳承中存在問題。在對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開展情況的調查中顯示,有86.47%的被調查者表示學校有相關活動,但其中65.91%的被調查者表示“有,但是比較少”;此外,有13.53%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沒有或不清楚是否開展過此類教育相關活動。[4]
三、高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對策
(一)提升教師傳統文化修養。教師是學生學校生活的直接關系者,影響著學生學習生活的每個方面。現代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做到“育好人”,做到知行合一,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所以,學校要把傳統文化教育落到實處,就需要有具有深厚傳統文化素養的優秀教師隊伍。教師在自身學習傳統文化時,應正確認識,科學判斷,真學習,真相信,真傳播,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傳統文化情懷。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們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團隊的言行一致不僅能讓學生對教師的學術水平更加信服,而且對于教師們的人生態度、生活方式、價值觀等各方面都會更加認同,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二)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吸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是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最優質載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訴求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目的有相當大的重合。大學時期的傳統文化教育目標是:“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關心國家命運,自覺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想、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理想信念。”[5]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是塑造大學生健康的價值觀,其基本訴求具有相通之處。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體系的教育,濃厚傳統文化教育學習的氛圍。在教學方法上,應創新方式教授傳統文化,要充分利用學生們關注的焦點和社會熱點,尋找用優秀傳統文化解決社會事件的突破口,陶冶大學生的情操,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三)把傳統文化相關科目作為選修課的重點課程。高校應建立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還應更多地開設傳統文化相關的選修課和講座。當今時代的大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從進入大學校園開始,就停止了人文課程的學習,不僅傳統文化的底蘊不足,人文素養也亟待提高。所以,高校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合理開設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人文社會科學系統課程,通過系列講座、研討會、校園活動等組織形式,營造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培養人文素養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團體學習熱情。同時制定長期教學規劃,增強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做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承繼人和傳播人。(四)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高校應積極創造有傳統文化意蘊的校園文化,來感染、啟迪、熏陶和影響學生。高校在創造校園文化環境時,應將傳統文化和當前熱點結合起來,以多種途徑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加深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例如,2016年9月份興起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流行語的網絡熱潮。學校應敏銳接受網絡熱點,抓住學生的興趣,就此網絡流行語進行傳統文化宣傳教育。這樣不僅能加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接受度,更能拉近學校教育與學生的距離,改變高校傳統文化教育不利的局面。
作者:余 行 劉 聰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午慶祝人會暨2013午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3-4.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3]于偉峰,商植桐,于雪梅,齊景愛.對加強和深化當代大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5+23.
[4]魏佳.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2):67-70.
[5]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2004-08-26.
- 上一篇:農村婦女文化教育初探
- 下一篇: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及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