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學生地方文化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26 11:17:25
導語:高校留學生地方文化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文化既與中華傳統文化存在共性,也有其獨特的個性,在高校留學生中進行河南地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個層面。(一)地方文化教育是留學生教育的應有之義。文化教育在我國留學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部最新頒布的《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的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規定:“來華留學生應當熟悉中國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等中國國情和文化基本知識”,[1]文化培養目標是留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各地的地方文化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基本內容,地方文化也是來華留學生最先接觸到的文化環境,并且與留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由此可見,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資源進行文化教育,是我國留學生教育的應有之義。(二)留學生的地方文化教育是提升河南國際形象的有效途徑。為提高河南的國際化水平,近幾年河南通過多種手段和方式進行河南形象對外宣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利用高校留學生教育這一途徑進行河南文化推廣和傳播的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近年來,隨著“留學中國計劃”的啟動和“一帶一路”政策的引領,河南省的留學生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留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外來群體,在他們留學河南期間,如果能夠將河南文化融入到他們的教育中,增強他們對河南文化的認同感,對于河南文化的對外傳播和河南國際形象的塑造都有重大意義。(三)留學生的地方文化教育是河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助推力量。國際化是高等教育今后的發展趨勢,留學生的規模和質量則是衡量高校國際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雖然近幾年河南省的留學生規模和質量相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同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河南地處中原,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同北上廣這些城市相比沒有優勢,但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優勢突出,因此,充分挖掘河南地方文化資源中適合留學生教育的文化品類,將地方文化內容納入到留學生的學習中,在留學生教育中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留學生培養體系,這樣才能增加河南省高校留學生招生宣傳的特色和亮點,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留學河南,從而推動河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
二、河南高校留學生地方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
上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接收外國學生來華留學,河南省的留學生教育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招收少量留學生,但是近幾年,隨著中原崛起步伐的加快以及河南省政府獎學金的設立,河南對外國留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留學生教育事業發展越來越好。從河南省教育廳網站教育查詢可知,截止2018年,河南省有43所高校獲得外國留學生培養資格,其中本科院校30所,高職高專院校12所,獨立學院1所;①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不同地區的留學生在校生數近3000人。②隨著來豫留學生數量逐年提高,規模不斷擴大,河南省高校對留學生的文化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目前,各高校對留學生進行地方文化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開設文化課程。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河南省高校除了開設來華留學生必修課《中國概況》對留學生普及中華傳統文化之外,普遍采用在開設特色文化類課程的方式,通過課堂教學,對留學生進行文化教育。通過對省內一些高校的調研,可以發現這些文化類課程多以武術、書法為主,比如鄭州大學開設有書法、武術、民樂等選修課程;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開設有武術、民歌、書法、繪畫等課程;河南大學和河南理工大學開設有太極拳課程;河南工業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都開設有武術、書法等選修課程。(二)參加文化體驗。體驗指的是“主體內在的歷時性的知、情、意、行的親歷、體認與驗證?!盵2]開展文化體驗活動,讓留學生參與其中,體驗文化魅力,是河南省高校普遍進行地方文化教育的又一方式。很多高校在學期中都會組織在校留學生進行各種文化體驗活動。比如少林文化體驗、漢字文化體驗、中國傳統節日體驗、古都文化體驗、北宋官瓷文化體驗、太極文化體驗等。另外,一些高校通過開設專門的文化體驗項目,吸引國外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群體來華短期體驗。這樣的文化體驗項目通常時間為一、兩周,長的為四周,體驗內容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比如鄭州大學的“中原文化體驗項目”,河南大學的“太極文化研修項目”,河南中醫藥大學的“針灸推拿文化體驗項目”和“中醫藥文化體驗項目”等。有的高校通過舉辦文化節,讓留學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體會中華文化之美。比如鄭州大學的“國際文化藝術節”,河南大學的“鐵塔金秋國際文化藝術節”等。(三)建設特色文化基地。國家漢辦于2006年開始建設漢語國際推廣基地,“為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和漢語國際推廣師資的培養提供了一個穩固的平臺?!盵3]為了充分發揮河南的歷史文化優勢,河南省教育廳結合各地的地方文化資源優勢和各高等院校的專業優勢,參照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基地的建設標準,從2009年開始,以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信陽師范學院、安陽師范學院、洛陽師范學院、平頂山學院、南陽師范學院、商丘師范學院等高等院校為依托,建設了10個省級漢語推廣基地,通過這些基地,將功夫文化、漢字文化、中醫藥文化、曲藝文化、民俗文化、河洛文化、漢梁文化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資源進行整合,達到優勢突出、資源共享的目的,經過十年的建設,這些文化基地已產出一大批文化成果。以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師生組成的“武林漢韻”巡演團,已成為河南對外文化交流的特色文化品牌;安陽師范學院開發的漢字演變軟件,被成功應用到中國文字博物館;平頂山學院的雅樂欣賞體驗中心、陶瓷制作體驗中心、曲藝體驗中心、魔術體驗中心為留學生親身體驗中原文化提供了舞臺。這些基地,已經成為河南省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四)編寫各類文化教材“。教材在任何學科的發展和建設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標志性的作用”,[4]針對各類留學生的不同需求,在河南省教育廳的統籌安排下,已出版了一批文化教材。將武術與漢語相結合出版了《快樂武術學漢語》及多媒體輔助教材(中英文);將中原文化學習與文化體驗相結合出版了《中原歷史文化體驗讀本》;將中國文化經典與人文精神相結合出版了《中國文化經典讀本》;除此之外,還出版有《武林漢韻》漢語國際推廣(音像)輔助教材、《中華武術素養讀本》等,《中醫保健漢語國際推廣讀本》(中英文)也在籌劃編寫。
三、河南高校留學生地方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河南高校在留學生教育中都涉及了地方文化教育的相關內容,但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調研及對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四所高校的留學生以及與留學生教學、管理相關的老師、學生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利用高校留學生教育這一途徑進行河南文化對外推廣和傳播的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將河南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融入留學生教育的實踐工作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一)河南地方文化通過留學生“走出去”的途徑不夠豐富。目前,對于來豫留學生的地方文化教育問題,教育行政部門和大部分高校都比較關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證來豫留學生接受河南地方文化教育。但是,通過留學生這一途徑讓河南地方文化“走出去”的工作做得還很不夠,能夠在國外留學生群體中形成巨大影響的只有“武林漢韻”巡演團一家獨秀。對于已經從河南學成歸國的留學生群體,高校還沒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來推廣河南文化。在對從事留學生教學、管理工作的老師的調查中,我們設計了“貴校留學生畢業或結業離校時,學校是否為留學生準備河南文化相關的禮物”這一問題,只有8.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是”,這些禮物多為《清明上河圖》、汴繡、木板年畫等,很少有系統介紹河南文化的書籍、音像等作為禮物贈送,而且以上這些禮物基本是教師個人贈送給學生,很少有高校以學校的名義為學生準備兼具河南地方文化特色和學校特色的畢業紀念品。校友資源是高校的一種獨特資源,留學生校友更是傳播河南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徑,如何使外國校友成為河南文化傳播的信使,是河南省高校下一步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在對漢語教師和志愿者的調查中,針對“您出國任教前,是否接受過河南地方文化的專題培訓”這一問題,選擇“是”的為零;針對“您出國任教所具備的文化才藝”這一問題,超過90%的調查者選擇了剪紙、中國結,80%以上的調查者選擇了書法、國畫,一半以上的調查者選擇了聲樂、舞蹈、樂器,在選擇其他的選項中,90%以上的調查者填寫了太極拳。從以上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對于數量龐大的漢語教師和志愿者的河南地方文化的培訓工作還很薄弱,在出國任教的漢語教師和志愿者所具備的中華文化才藝中,與河南地方文化緊密相關的也只有太極拳,其他的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文化才藝培訓工作還需加強。(二)留學生文化教育內容中河南特色不夠明顯。當前河南省高校的留學生文化教育,多是以開設課程或參加文化體驗的方式進行。在課程設置上,《中國概況》《中國傳統文化》之類的課程,都是針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教學,內容比較寬泛,沒有針對河南地方特色的專門內容介紹,留學生學完之后不能形成直觀的感受。有點院校開設了一些特色文化課程,但多數是武術、書法、太極拳等課程,還沒有發掘出更多樣的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課程內容。在文化體驗上,依托于豐富的文化資源,河南高校的文化體驗活動特色比較顯著,漢字文化體驗、太極文化體驗、少林文化體驗、古都(開封、洛陽)文化體驗、官瓷文化體驗等活動地域風格非常突出。但是,目前的文化體驗活動大多為觀光式體驗,留學生對河南文化的印象局限于看一看、聽一聽的走馬觀花式的淺層體驗,這樣的體驗對于初級階段的留學生來說比較適合,但是對于中高級階段的留學生來說過于粗淺,通過文化體驗達到河南文化深度傳播的目的還沒有達到。(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留學生的文化教育教材、讀本針對性不夠。任何一本教材,都必須具有針對性,“教材的設計和內容的編排,要適合學習者的特點和需求,適合學習的環境和條件”。[5]在河南省已出版的文化教材、讀本中,具有針對性的文化教材多是武術系列教材,比如《快樂武術學漢語》是為參加“漢語橋夏令營”的國際學生編寫的一套漢語武術教材;《中華武術素養讀本》則是針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編寫的一本武術文化讀本。其它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留學生的文化教材比較缺乏?!吨性瓪v史文化體驗讀本》雖然圖文并茂,將中原文化知識學習與文化體驗結合起來,但該讀本的對象不明確,書中文字均為漢語,沒有對應的英語翻譯,不適合外國學習者使用。縱觀目前河南的留學生文化教育教材、讀本情況,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編寫出版的教材較少,沒有對適合留學生學習的河南文化品類進行有效研究;二是已出版的教材沒有考慮到零起點及初級階段留學生和中高級階段留學生、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留學生不同的文化需求。(四)留學生地方文化教育的制度不夠完善。目前,各高校都已意識到在留學生教育中進行地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通過多種形式來進行地方文化教育,但總體來說還是各個學校各自為政,地方文化教育的培養目標、授課內容、授課學時、授課方式等,都沒有統一的規范和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缺乏一套完整的制度來保證留學生教育中河南地方文化教育的有效實施。綜上所述,近年來,在留學生教育中進行河南地方文化教育,河南高校通過開設文化課程、參加文化體驗、建設特色文化基地、編寫文化教材等多種方式都有所涉及,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河南地方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多樣的河南地方文化資源為留學生文化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通過調查我們也可以發現河南留學生的地方文化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來豫留學生的地方文化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制定規章制度,保證河南地方文化類課程的設置和學時安排,組織全省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探討河南地方文化中適合留學生學習的文化品類,編寫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留學生的文化教材,制定統一的課程和教學大綱;各高校要在師資培養、教師文化培訓等方面鼓勵教師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修養和文化教學能力;教師個人要提高河南地方文化輸出意識,自覺將河南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多種教學手段,增加河南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將河南地方文化資源真正融入到留學生教育中,使來豫留學生成為推廣和傳播河南文化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810/t20181012_351302.html[Z].
[2]沈建.體驗性:學生主體參與的一個重要維度[J].中國教育學刊,2001(02):42-44.
[3]榮四海,白寶山.漢語國際推廣基地人才聯合培養模式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06):150-152.
[4]李泉.近20年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和研究的基本情況述評[J].語言文字應用,2002(03):100-106.
[5]李泉.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J].世界漢語教學,2004(02):49-57.
作者:曹爽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
- 上一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建品牌建設探析
- 下一篇:中國禮儀文化教育實踐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