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探究
時間:2022-11-24 03:14:11
導語:思政教育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思政教育內容的豐富和補充,是高校教育緊隨新時代廉政建設步伐的生動表現。本文在介紹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概念和二者關系的基礎上,就高校廉政教育內容和現存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文化;建議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概念及二者關系分析
1.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概念界定。《論語》中記載:“政者,正也,子帥以政,孰敢不正?”廉政即公正廉潔從政。廉政文化包括了廉政理念(精神層)、廉政制度(制度層)和廉政物質載體(物質層)三個層面。高校廉政文化將廉政文化和高校文化相結合,其通過教育引導和制度規范,從精神、制度、物質、行為四個層面對領導人員、各科教師、行政輔導人員、廣大學生等高校四類主要群體產生影響,將理想信念、傳統美德、法制意識教育和社會道德融入高校教育,筑起清正廉潔的思想防線,形成以清正廉潔從政為核心價值的良好校園風氣。具體而言,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包括廉潔從政的思想意識、心理狀態、道德品質和價值取向等精神層面內容,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核心;廉潔從政的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還有實施廉政教育的場所、設施,校園廉政文化景觀展示和宣傳等。要切實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就必須要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同時加強廉政教育機制、廉政預警機制、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等方面的建設力度。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認為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影響,使之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共有的活動,并不是我國特有的教育實踐活動。任何社會制度、任何國家都要以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等對其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自階級和國家形成一直存在至今,只不過最初的稱謂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名稱,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的“宣傳工作”、列寧的“政治工作”、斯大林的“思想工作”等基礎上,結合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最終形成的規范術語。社會主義中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對國民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其內容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和艱苦奮斗等基礎性內容,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理論教育等主導性教育,以及誠信教育、創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際意識教育等與時俱進的全新內容。2.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都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內容,其目標、內容和工作方法等都有共通之處,使基于思政教育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具有了可行性。大學生是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實施對象。“把廉潔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提出的明確要求。思政工作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是高校各項工作的重心。其任務是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運用科學理論教育大學生,使其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是樹立廉潔觀念的高尚情操,通過理想信念、廉潔從政、遵紀守法等相關教育,形廉潔公正、守法自律的大學生個人情操和整體校園廉政氛圍。由此可知,思政教育工作為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本質上就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種,是對思政教育工作內容的豐富和發展。二者關系密切,都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促使其全面發展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貫穿整個大學階段,兩者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共同作用于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制、道德、紀律等教育過程。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分析
1.對象群體維度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內容分析。(1)高校領導干部群體。廉政文化建設內容主要有:將廉潔教育貫穿領導干部培養、使用的全過程,開展理想信念、廉潔從政、黨紀法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忠誠敬業、克己奉公加強領導干部思想作風建設,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制定科學有效的廉政行為準則,把廉潔從政納入領導干部教育考核標準,最終達到使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目標。(2)高校專業教師群體。廉政文化建設內容主要有:將廉政教育納入高校教師的管理規章制度,加強高校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制定學術道德規范和師德公約,宣傳先進事跡和教書育人典范,發揮其在廉潔教育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強化師德師風建設,使高校教師達到廉潔從教的要求。(3)高校行政教輔人員。廉政文化建設內容主要有: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廉政制度建設,制定以廉潔從業為核心內容的行業公約、職業規范等;提升高校行政教輔人員的廉政觀念認知水平,開展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使行政教輔人員起到全員育人的教化作用,提高自身的育人及服務水平,能夠廉潔從業。(4)高校學生。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以人才培養為出發點,將廉政文化與全方面育人有效結合;打磨廉政文化教育精品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內容,以誠實守信、廉潔守法、修身自律為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渠道,抓住新生入學、畢業生教育、思政理論課等契機,積極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最終使學生可以做到廉潔修身。2.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三個層面的內容。(1)精神層面。精神層面的廉政文化建設,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先進思想和高校的思政教育、教育管理有機結合,為高校領導干部和廣大教職工和大學生的思想筑牢防腐拒變的思想防線,有效防止校內及學生將來從業后腐敗現象的發生。(2)制度層面。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制度層面的內容主要指與廉政文化有關的規章制度和道德規范等,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起到指引、約束和評價的作用。所謂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就是把校紀校規、行業規范準則等使高校教學、生活正常進行的道德和行為標準制度化。(3)物質層面。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物質層面的內容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指高校校園內的廉政文化設施和教育環境等,如和廉政文化相關的雕塑、宣傳標語、文化長廊等硬件設施。“軟件”指高校校園內呈現出的廉政風氣和氛圍,包括管理作風、教學作風和學習風氣等內容。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認知過于片面。其一,一些高校對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仍然較低。高校仍然只被當作“讀書圣地”,讀書之外的事都與高校無關。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一些高校只以學術研究為工作重心,把幾乎所有的力量都用在提高科研水平上,對廉政文化建設極為忽視,個別高校甚至根本沒有將其列入學校發展規劃中,而只是將廉政文化建設作為面子工程或是應付檢查的表面工作。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整體存在“宣傳起來重要,落實起來次要,忙碌起來不要”的現象。其二,一些高校對廉政文化建設的對象主體認知片面。某些高校雖然對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有了明確的認知,但其對廉政文化建設所面對的主體對象認知存在偏差。只有高校領導干部才有進行廉政教育的必要性,而教師和教輔人員或負責教書育人,或無職無權,偶爾收點“禮物”也無須上升到“廉政”高度,至于大學生更是和廉政毫不相關,這種只以高校領導為廉政教育對象的認識極為普遍,但顯然過于簡單化、片面化,必將導致高校教師只注重教學、科研而忽視師德師風,以及學生只注重專業知識學習而道德素養的情形出現。其三,一些高校對廉政文化建設的實施者認識片面。當前高校廉政文化的主要建設者是黨政工作部門,其他部門和學校各院系不承擔廉政文化建設責任。應該認識到,廉政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僅僅依靠黨政部門只會事倍功半,只有各個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全面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進程,見到實效。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實踐中,應該采用黨政部門對廉政文化建設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其他部門和院系按照整體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具體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模式,這樣才能使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工作行之有效。2.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內容缺少針對性,形式單一。(1)在內容層面,當前高校廉政教育大多依托思政教育開展,教育內容普遍缺乏針對性。一方面,廉政教育沒有和傳統廉政文化進行有機聯系。我國自古提倡廉政文化,流傳下來“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等名言警句,海瑞、包拯等流芳百世辦清官事跡,及嚴嵩、和珅等貪官的千古罵名。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要善于從傳統廉政文化這個大寶庫中取材,將傳統文化與當前實際與本校實際結合,給傳統事件賦予新時代的內涵,強化其在現代社會的教育意義。另一方面,廉政教育和日常實踐的聯系亟待加強。高校在廉政教育實踐中大多只注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崇廉恥貪的理論傳遞等宏觀方面的內容,而忽視了教育內容與日常實踐等微觀層面的深入結合,使廉政教育僅停留在理論說教層面,空洞且缺乏可操作性,受教育者無法將其由思想認識外化為實際行動,在日常生活做到慎微慎獨,廉潔自律。(2)在形式層面,高校在進行廉政文化建設時,要選取恰當的形式,才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任何文化都需要長時間地精心培育才能形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要循序漸進,找準方法,不能認為簡單地貼貼標語、做做報告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式的多樣化選擇也極為重要,除了利用學校電臺、廣播、宣傳欄等平臺進行廉政教育,高校還應該緊隨信息時展趨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網絡直播平臺等網絡平臺進行廉政教育形式的創新,創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使干部師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廉政理念深入人心。3.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制度體系不健全。當前,我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保障制度并不完善,無法有效應對廉政建設領域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缺少理論支撐。當前,關于廉政制度的理論研究雖然在數量上大大增加,但幾乎沒有出現立足現實廉政問題的高質量創新理論,而且大多是針對某個方面展開的,較少將廉政文化建設作為整體進行研究的著作。其次,缺少物質保障。一些高校認為廉政文化建設只需要動腦想一想,動筆寫一寫,不需要太多物質投入,致使廉政制度建設經費不足,廉政制度的制定、執行、宣傳和推廣工作難以順利推進。最后,組織機制未建立。當前,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廉政文化建設的組織機制,沒有專門的負責人,相關工作無法合理分配、有效執行,使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四、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建議
1.以思政教育夯實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想根基。首先,高校領導干部要加深對廉政文化的認知。對高校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重大決定都是由高校領導干部做出的,領導干部還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教育對象,提高其對廉政文化建設的認知程度是做好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必要前提。因此,要對高校的各個領導進行思想教育、警示教育,注重發揮模范人物、事例的示范效應,使高校領導干部做到廉潔從政。其次,高校教職員工也應該提升對廉政文化的認知。高校教師和行政教輔人員知識傳播和校園日常管理服務的主體,對學生有重要的引導教化作用。因此,應倡導道德高尚、治學嚴謹的師德師風,建立健全與教師及教輔人員相關的廉政制度,堅決杜絕弄虛作假的歪風邪氣,對優秀教師進行表彰并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教職隊伍積極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圍。最后,應提高學生對廉政文化的認知。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關系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未來,是高校廉政文化的主要教育對象。應該通過教育引導,使大學生意識到廉政并非和自己毫不相關,認識到修身以正、公正廉潔對一個人的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對國家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性,加深其對廉政文化的深刻認知,調動其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投入廉政文化的學習中。2.創新并豐富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形式。高校廉政教育形式要基于現實情況的變化進行及時調整,要體現創造性和時代性。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探索與領導干部、教職員工和大學生群體特點相適應的多樣化宣傳教育方式,如舉辦與廉政相關的文藝表演、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廉政文化節等,以提升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信息化時代的網絡平臺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手段,如通過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向廣大師生傳遞廉政理念;借助網絡平臺開設廉政教育網絡課程,就廉政問題開展網絡討論等。在思政教育課堂教學中,也要注意通過觀看廉政教育影片,講述讀書心得,開展課堂討論和正反案例的示范警示教育等多種方式,增強師生對廉政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其對廉政文化的認知水平。3.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制度監督機制。建立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制度監督機制,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然而當前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仍然只注重具體怎么做的方法措施,而忽視監督工作的作用。首先,要加強學校招生、學術研究、設施建設和物資采買等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重點環節的監督。這些環節關涉巨大利益關系,加強監督可使相關人員不受利益誘惑,確保相關工作廉潔推進,也會對其他貪腐行為起到震懾作用。其次,監督渠道不應單一,要實行多渠道監督。多主體監督可以有效保證監督工作的實效性,使監管到位、有力。應改變當前高校廉政監督職責只由學校紀委部門單獨承擔的現狀,擴大監督主體,合理利用師生監督、網絡監督等渠道,加大監督力度,使廉政監督真正落到實處。最后,要合理發揮道德監督和法律監督功能。行為廉潔與否,既可依據是否違法判斷,也可依據是否無德判斷。因此,高校廉政制度的監督機制應將法律標準與道德標準有效結合,違反法律要受到法律制裁,不道德的行為也要受到道德批判,法律監督和道德監督并用,可提高廉潔標準,使廉政工作開展得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龐一飛.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2]康杰.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傅學麗,劉建勇.新形勢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現狀分析與構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5).
[4]陳燕玲.新形勢下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探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3(10).
作者:楊婷婷 韓小偉 單位:吉林大學
- 上一篇:文化IP+遼寧飲食文化項目分析
- 下一篇:體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