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區文化旅游開發對策
時間:2022-08-05 11:29:28
導語:黃河灘區文化旅游開發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每位中華兒女都引以為傲的母親河。它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浩瀚無比的民族文化。以黃河為紐帶發展起來的黃河灘區文化,是以龍文化為象征的古老文化。然而,河南省黃河灘區在歷史與地形因素的制約下,經濟與旅游文化發展較為滯后,難以擺脫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單一、旅游效益低下的艱難處境。因此,在黨中央提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休閑城市的形勢下,積極推動黃河灘區的創新開發,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文化保護與人文旅游文化資源的融合發展,打造獨具河南地方特色的黃河灘區文化景區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河南省黃河灘區文化旅游資源特色出發,深入分析了河南省黃河灘區文化旅游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河南省黃河灘區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建議,以期推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
一、黃河灘區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問題
(一)灘區生態環境脆弱,旅游文化內涵不足
黃河灘區地處我國華北平原,是黃河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灘區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具備較大的開發潛力。然而,近幾十年來,在自然地理以及人類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下,黃河灘區攔蓄洪水、沉積泥沙的功能日漸微弱,導致河南省黃河灘區濕地面積不斷縮減。加之當地居民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合理開發,使得河南省黃河灘區流域生態系統遭受破壞。旅游資源之所以能夠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概念的介入,這里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觀念文化等。然而,在當地經濟基礎薄弱、旅游資源資金投入相對短缺的情況下,深層次的文化旅游開發支持力度明顯不足,游客旅游活動停留在觀光層面上,人文旅游文化層次較低,并且當地沒有對獨具特色的灘區民俗文化內涵進行充分的發掘與宣傳,以文化旅游為主打的景區人文內涵不足,難為后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二)旅游基礎設施薄弱,客源市場不穩定
由于黃河灘區地處平原地區,洪水、河澇等自然災害經常發生,灘區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加之當地的旅游經費投入有限,旅游資源開發尚處于初級階段,景區交通網絡尚不發達,安全措施不完善,不能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灘區生態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影響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此外,穩定的旅游客源市場是當地發展旅游業的重要依靠力量,尤其隨著國內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客源市場已經成為旅游產業競爭的焦點。但是,由于存在開發時間較短、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吸引力度不足等問題,河南省黃河灘區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沒有形成良好的旅游客源市場,給當地旅游資源的投資和開發帶來一定的阻力。
(三)缺乏統一規劃與保護,生態旅游資源退化
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不免會涉及地區以及領域的歸屬權問題,這一問題在黃河灘區尤為突出。根據中國相關法律規定,中國境內河道領域的濕地部分由相關河道的主管部門管轄,而河道周圍的灘區以及荒山部分則由所屬地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管轄,植被和水體則又分屬于林業部門和水利部門的管轄范圍,這樣多個主體部門的綜合交叉性管理使得河南省黃河灘區文化旅游資源的歸屬權成為突出問題。歸屬權不清晰,各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資源開發規劃,導致灘區的濕地生態環境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與開發,進而導致灘區濕地環境被破壞和惡化,造成當地生態旅游資源的退化。同時,由于缺乏應有的保護意識,部分旅游景點存在生態保護措施不到位、盲目開發等問題。缺乏統一規劃與保護、景區盲目開發、游客環保意識薄弱等因素,最終導致景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二、黃河灘區文化旅游資源特色
(一)濕地生物種類多樣,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獨特
河南省黃河灘區作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濕地之一,是黃河下游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遍布灘涂和沼澤,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灘區自然旅游景觀。由于地處華北平原腹地,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充足,河南省黃河灘區在水陸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當地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獨特濕地景觀,是全球候鳥遷徙通道的中心區域。獨特的自然地理格局形成了一條以水為主導的生態大長廊,以及此區域內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特征。例如,位于洛陽市東北部的吉利區黃河濕地公園,該區域包含天鵝、鶴類等珍禽鳥類共130余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34種,是中原地區重要的水禽棲息越冬地。此外,河南省沿黃濕地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景觀多樣的地形地貌,這些地區既具有河流的濕地特征,也保留了沼澤濕地的特征,極具生態旅游價值。
(二)人文歷史內涵豐富,文化獨具地域特色
河南省黃河灘區文化是以黃河文化為載體發展而來的,它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浩瀚無比的民族文化,其博大精深難以簡單表達。幾十萬年前的黃河灘區就有了人類繁衍生息的痕跡,伊洛河下游以及黃河沿岸有著豐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夏商以后這里更是多朝建都之地。作為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黃河灘區留下了函谷關、龍馬負圖寺等眾多燦爛民族文化古跡。而在歷史的更迭中,奔流不息的黃河見證了沿岸群眾頑強拼搏、奮發進取的光輝歷程,也為沿岸城鎮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例如,在風俗文化方面,黃河灘區土布印染刻板技術輻射汶上、東平、陽谷等地區,土布行業的興衰見證了黃河灘區服飾文化的發展;在建筑方面,灘區人民為防范黃河水患,創造出了“一房一臺”和“墻倒房不倒”的獨特房屋建筑風格;等等。這些都為獨特的黃河灘區人文內涵旅游資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黃河灘區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對策
(一)各政府部門加強統籌規劃
區域生態旅游的統籌規劃是幫助該地區有效進行旅游開發的重要手段,是該地旅游發展的重要藍圖和綱領,是各政府部門統一協調的管理措施,對于灘區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河南省各政府部門在進行灘區旅游資源開發時,應該基于當地旅游資源的現實情況,從宏觀層面提出符合灘區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做好灘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傳,并及時進行不同的旅游功能分區,對灘區旅游資源進行合理的自然空間和文化資源布局,提出科學完整的旅游規劃方案。此外,各政府部門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也要自覺做好管理工作的協調分配,不搞各自為政和盲目競爭,為河南省黃河灘區旅游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著力打造河南省黃河灘區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河南省黃河灘區文化旅游品牌,就要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為灘區文化旅游產業持續賦能。以文化為中心發展文化旅游,就要將黃河文化元素有機融入灘區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進一步拓展灘區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空間,補齊河南文化旅游產業總量偏小、種類偏少、市場化和集約化程度整體不高的短板,使黃河灘區的文化保護和文化傳承成為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和提升生產效益新的動能,使黃河流域傳統旅游產業煥發新的生機。這就需要各部門在進行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打造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旅游品牌,在以“黃河灘區”為母品牌的基礎上,突出各個旅游景區的特色,打造獨一無二的旅游品牌,提升河南省的整體旅游形象,增強旅游市場競爭力,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為經濟持續賦能提供重要的依靠力量。
(三)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充分發揮資源效益
加大開發力度,需要各主體部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方位、一體化的景點交通網絡,改善當地交通條件,推出精品旅游路線,同時保證各項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如餐飲、住宿、購物、網絡等。經濟的發展推動旅游景區的文創產業升級,黃河灘區文化旅游開發應該積極把握時展潮流,開發具有灘區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增強當地旅游產品的趣味性、開放性和參與性,提高文創產品的外化表現力。此外,黃河灘區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還要以厚重的黃河文化為載體,以“奇特新”的自然景觀為主線,通過多種手段充分挖掘黃河灘區文化內涵、凝練灘區文化精神,為黃河灘區生態旅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敏,任亞鵬,王萍.山西黃河文化:內涵、符號與旅游開發:基于晉西沿黃旅游景區比較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18(4):39-43.
[2]楊文娟.黃河三角洲歷史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3.
[3]馬彩虹.黃河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研究:以延川縣為例[J].技術與市場,2012(1):149-150.
[4]曹新向,趙威,常捷.懸河奇觀·歷史文化·特色品牌:黃河開封段旅游開發設想[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4(3):62-63.
作者:羅萌
- 上一篇:農村居民自我醫療藥品購買決策
- 下一篇:道情皮影藝術教學育人功能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