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特點及管理探析
時間:2022-06-09 10:09:31
導語:校園文化特點及管理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校園文化作用及新時期校園文化特征
1.1校園文化的作用
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跟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相同,是一個學校形象跟實力的象征。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凝聚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引導大家價值觀的形成,從而起到凝聚教學職工跟學生的作用,搭建起一條無形的關系紐帶;學校形象構建作用,校園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獨特的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勵作用,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導向,產生于學校同時也反作用于學校,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本校的教職工和學生來說會激發其積極學習奮斗的思想;導向作用,青少年學生大部分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十分嚴重,但是接受新事物的觀念也非常活躍,在這個時間段如果不對他們加以引導,往往會使他們誤入歧途[2]。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于青少年來說不僅會對他們的思想道德有所引導,更能規范他們的行為,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幫學校做到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
1.2新時期校園文化的特點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風骨的體現,是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它的形成源于學校長期的教學氛圍跟處事風格的積淀,是多種社會文化交織、互動而形成的精神財富。對在校學生及教職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校園文化的形成具有社會性和時代性,因此當今的校園文化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推陳出新,除了社會性、時代性外呈現出多樣性、包容性、自主性、規范性等特點。首先,多樣性,隨著當代社會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的流通,中西方各種文化的交集逐步增多,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校園管理方式不斷被人們接受,從而催生出更加多樣性校園文化的出現;其次,包容性,同校園文化多樣性相同,在與外來先進教學理念的交流中,我們總是能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掘出適合我們本土的教學方式及管理方式[3];再次,自主性,校園文化雖然受社會發展的影響,但是其主體仍然根植于校園自身,來源于學校教師跟學生長期的行為習慣及學習氛圍。最后,規范性,與其他的文化不同,校園文化具有特定的文化精神氛圍跟環境,其核心為培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的接班人”。
2新時期學校管理模式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很重要的隱性教育方式,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是一件事關學校長足發展,提高辦學質量和學生全面發展的工作,是一所好學校必備的條件,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學校管理當中如何利用這些校園文化的新特點,就需要建立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建設以校園文化為核心的學校管理模式。首先在制度方面,要搭建起與校園文化相適應的規范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制度提前建立起來,才能讓師生及管理者在以后工作跟學習當中有據可循,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深化校園文化;其次,在校園文化搭建方面,要做到與時俱進,融合先進學校的管理經驗,及時更改落后的、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充分了解學校師生的意愿,搭建起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息與氛圍,突出校園文化的時代性跟人文理念;再次,行為方面,首先學校管理者們要以身作則,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引導學校師生,作為對學生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影響最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把校園文化的理念貫穿到每次與學生交流的過程當中。最后,作為校園主體的學生,我們一定要挖掘其主觀能動性跟創造性。有效發揮校園文化的影響力跟引導力。
3結束語
良好的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支持,對學校教育及管理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對于提升學校的文化、管理氛圍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同時對于學生的成長也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在未來的學校管理過程中,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宣傳,以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作者:林晨工作單位:福建省福安市灣塢中心小學
- 上一篇:校園文化促學生管理思考
- 下一篇:人保局黨組政治理論學習計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