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引領和諧發展的思考
時間:2022-06-09 10:13:01
導語:校園文化引領和諧發展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環境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校園環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熏染作用,置身于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會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第一次進入華中校園的人都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面積僅有65000平方米,但園內每處布置都匠心獨運,體現規劃者的思想。跨進校門是一條長幾十米的文化長廊,兩邊是鑲有玻璃的櫥窗,是各科組的園地以及學校發展藍圖。校道兩旁種植著歷屆校友種植的景觀樹,有白玉蘭、香樟、大王椰;要兩人才能合抱,枝繁葉茂,婀娜多姿是木棉樹,種植于上世紀60年代,人們常說木棉花開預示學校的興旺。沿校道走入高一、高二教學區,這是“夢園”,華中人說是夢開始的地方。種植著樟樹、蔭香、羅漢松、芒菓樹,色彩斑斕,層次分明。兩旁石凳,可以晨讀、閑坐,緊湊有序,幽靜別致,精神豪氣,是讀書求學的好地方。從南端向北遠眺,一幢幢建筑,鱗次櫛比,紅墻黃瓦,彰顯王者氣勢。錫麟樓,學校的行政辦公指揮中心,穩固、墩厚、質樸,其貌不揚,正上方懸掛著校訓“尊道厚德,博學善思”,八個大字美觀大氣,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喧囂之中恪守著清高,平凡之中蘊含著活力,低調之中孕育著壯美。這是華中人務實進取的寫照,也是華中人必須堅持的位置。拾級而上是融中西建筑風格,設計獨特、典雅的一百周年紀念大樓。她的設計古色古香,巧奪天工,是61屆校友———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鄧其先的杰作。百年樓依山而建,固勢成形,前后映襯,制高點被設計成形似“博士帽”。站在塔頂可以俯瞰全鎮:蜿蜒的205國道,雄壯的廣梅汕鐵路,筆直的何梅高速,如彩帶飄飄,令人遐思無盡。遠處正南方是南越王趙佗的長樂臺和明代的獅雄山塔,與“博士帽”遙相呼應,成三足鼎立之勢。多年來,學校精心打造塔頂文化,校長與學生同登塔頂,共抒情懷,激勵和鞭策學子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立志從華中小舞臺走向世界大舞臺,成為學生心中神秘而熱議的話題。百年樓內的主題花園———笑園。園中有總理的石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九個大字,激勵著一屆屆高三莘莘學子志存高遠,心系家園,報效祖國。園中種植的66棵含笑,見證了高三學子夏讀三伏,冬讀三九,勉勵著他們笑對高三,笑迎高考,笑傲人生,冀望他們從華中出發,暢想美好人生……綜合樓設施齊全,和平樓古色新韻,圖書館端莊肅穆,墻壁上一塊塊古今中外名言警句牌匾,溫馨精美,激情勵志,天下興亡,我有責任,既展示了古代文化的藝術魅力、深厚思想內涵,又鞭策著學生愛國愛校律已的思想懷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二、學宮文化:崇文重教,德文并重
一百年華中,六百年學宮。始建于宋朝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長樂學宮,坐落在長樂縣(今華城)城內紫金山下(今五華中學內)正南方。長樂學宮為古代傳統風格的宮殿式建筑,是嘉應五屬中規模最大的學宮。走進儀門,古牌坊雕刻精美,紋飾嚴謹,門上左右對稱,圖案祥和高貴,畔地中央是仿北京的金水橋建筑。走進大門,有東西兩廂,中間大殿孔子與其子弟子路、顏回等雕像形神兼備。學宮有三扇大門,正中是狀元門,左右兩邊為榜眼門、探花門。按明、清規定,平時三門緊閉。只有當地出了狀元、榜眼、探花,金榜題名時才開啟使用。清乾隆年間,長樂(五華)相繼出了武狀元李威光,榜眼曾瓊,長樂學宮的狀元門、榜眼門才開啟使用。長樂學宮歷史古老而悠久,底蘊博大而深厚,庇護和見證了百年華中的興盛和發展,開拓與創新,給華中人以無限的自豪、驕傲和榮耀。一直以來,每逢新生入讀,遠游求學,升學考試,金榜報喜,師生必躬身前來行禮,虔誠膜拜,提振信心和決心,牢記先賢仁德愛人、崇文重教古訓,勿忘天下責任,更好服務社會。2009年以來,五華縣委縣政府相繼投資800多萬元重修學宮,打造成梅州休閑旅游的好去處,營造出一個充滿人文古意的建筑氛圍。學宮學校相互映襯,相得益彰,文德兼有。
三、管理文化: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文化實際上是人們心目中一種約定俗成的標準。作為學校管理由人治(這時學校管理者要晚眠早起,事必親躬),到法治(即制度管人,不是誰權大誰說了算,而是符合這個標準才是對的),再到德治(墻上無制度,員工心中有制度),即文化治校,這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當這種情況出現以后,校長已無必要事必親躬,完全可以靜下心來,思考未來學校的發展,這樣的學校才能走得穩走得遠。一所好的學校,能成為人們追求向往的目標,不僅僅是有好的校舍,較高質量等表面的東西,更主要的是管理孕育的內涵和文化散發的魅力。我校已有110年的辦學歷史,在傳承發展、改革創新中積淀了深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教職工坐班制度》《教職工請假制度》《教職工值日制度》《教學常規落實細節》《下班輔導制度》《班主任工作細節》《安全工作一崗雙責》等。長期以來約定俗成,只要開學初學校統一部署,稍作調整,即可落實。當然,學校文化管理少不了人情味。多年來,我校積極構建“制度建設下的人文關懷”,如對于年齡超過50周歲或在哺乳期的女教師或家中有特殊情況的老師,學校允許其彈性管理;學校工會及時上門慰問生病教師,對老師子女升學就業提供適當幫助,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慰藉,有利更好地開展工作。抓規范,導行為,創建良好校風,使學生管理務實求是。學校制訂了《學生操行評分制度》《學生一日常規》《學生宿舍內務衛生細節》等,加強學生的考勤、午息、晚修、晚息、儀容儀表等制度的落實;以學生的一日安全為抓手,全天候嚴格跟蹤;建立了宿舍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游泳安全等應急預案;堅持每期一次應急疏散演練,每月一次安全隱患排查,逢會必講安全,逢特殊天氣必強調安全,印發安全知識小冊子,舉行安全知識競賽;凡重大活動堅持誰組織,誰負責,誰參與,誰有責的管理責任,確保師生安全,確保和諧校園秩序。近年來,通過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珍愛生命的安全教育、尊師孝順的感恩教育、勤學拼搏的勵志教育等生動鮮活的專題活動,養成了人人講衛生、事事講安全、處處講文明、件件講落實的校園風尚,教育教學秩序井然,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得到很好的闡釋。
四、教研文化:立足發展,著眼未來
為學生的前途著想,為教師的幸福奠基,為學校的未來謀劃,需要建設一支有戰斗力、有凝聚力、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因此,管理者必須引領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一是抓集體備課的成效備課組活動是落實教學計劃、提升教學整體水平、避免老師單打獨斗的有效途徑。為使備課組活動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我校對備課組活動提出“四定五統一”的要求(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五統一:統一計劃,統一進度,統一重難點,統一方法,統一測練考評),每周堅持一次集體備課。逢備課組會議時,對應的蹲科行政要參加相應的備課組會議,杜絕空有計劃無活動、空有活動無內容、空有內容無效果的走過場現象,對無故不參加活動的老師每周行政會議通報。同時要求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結合起來,加強針對性,提升備課質量。二是抓聽評課制度落實聽評課是一所學校最經常、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培訓手段。根據我校的聽評課制度,以教研組、備課組為依托,校級公開課、年級公開課、推門聽課“三管齊下”,實施形式多樣的復式聽評課活動。全員開課,全員聽課,全員評課。要求各教研組每學期根據學校的要求,所有教師安排上一節公開課,規定各科組每周兩節的活動時間,準時聽課,及時評課,鼓勵引導教師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收到較好的效果。新調入教師上亮相課。凡新調入我校的教師,不論資歷、年齡,均要上亮相課,以促進他們適應華中教學,提高業務水平。對年輕教師進行結隊幫扶,實行青藍工程,要求他們一年站穩講臺,三年打實基礎,五年向名師靠攏。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會,外出教訪,邀請市教育局英語教研員和廣東省中學英語教師培訓講師團金牌講師、東山中學英語教師李杏玲為我校英語教師上示范課,探討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優質課評比制度化。根據《五華中學優質課評比實施方案》,我校每學年舉行一次優質課評比活動,通過大張旗鼓的評比活動,引導、激勵教師苦練基本功。三是抓常規教學的檢查要提升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關鍵是要在常規教學上下工夫。我校通過抓有效課堂、有效作業和有效測評,構建有效教學鏈條。課堂結構優質化。課堂是落實常規,提升質量的主要途徑。我校要求教師依據大綱,緊扣考點,上好每一節復習課,引導學生回歸課本,找到根基。要求適度練習,注意梯度,精講精練,點撥梳理,每節課講課不超過25分鐘,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復習思考。作業檢查常態化。程度差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往往較差。老師不檢查,少批改,學生就會懈怠,就會放棄。我校每周星期五下午組織高三行政、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對學生的作業,練習、測試作一次全面的檢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與改作情況,有效提高了復習課的質量,教學相長。測練安排科學化。根據各學科特點,結合我校實際,每年3月下旬各學科可結束第一輪復習。第一輪復習以專項測練為主,落實基本知識,掌握基本技能。4月份進入第二輪復習測試,針對學生暴露的存在問題,通過專項訓練、典型題型強化考點,構建知識體系穩步提升實戰能力。5月份的第三輪復習,主要進行綜合學科的臨考模擬綜合訓練,提高高考的實戰性。在整個復習備考過程中,突出綜合測練的針對性、高考情景訓練的模擬性,平時當高考。培優托中責任化。我校臨界生多,始終把分類推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確定臨界生,建立跟蹤檔案,責任到人。要求課堂多提問,生活多關心,作業多批改,平時多招呼,樹立臨界生的自信心。對于優秀生,挑選骨干教師,充分利用時間,征求學生意見,在確保書本知識過關的同時,對知識進行擴寬、加深、延伸,力爭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在高分層次上有新的突破。
五、行為文化:立德樹人,凈化心靈
校園文化的載體是文體活動,主體是學生。我校充分發揮團委會、學生會、工會的作用,指導學生成立文學社團、出版《紫金山》刊物,組織開展志愿者活動、學雷鋒活動、五四歌詠比賽、元旦文藝匯演、書畫展覽、詩歌朗誦會等各式各樣的有益活動,為學生構建施展才華、展示青春魅力的平臺,開拓了學生視野,陶冶了學生情操,凈化了學生心靈。不僅如此,我校還特別關注教師業余生活的多樣化,先后組織教師外出參加社會實踐,舉行羽毛球、籃球、乒乓球比賽,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進了同事之間的感情,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活力。近年來,學校管理制度不斷健全,設施設備日臻完善,育人環境更加優美,教研教改氛圍濃厚,真正起到了龍頭學校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辦學質量年年上新臺階,連續多年高考取得佳績,成為梅州市面上高(完)中的一面旗幟。學校先后被評為五華縣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先進學校、“三好”黨支部、“四強”黨支部,榮獲廣東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書香校園,陳曉紅校長被評為“梅州市十佳校長”、“嘉應名校長”、全國優秀教師,并入選新一輪廣東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校長培養對象,有3人受省表彰,5人受市表彰,多人受縣表彰。
作者:陳曉紅工作單位: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五華中學
- 上一篇:崗位目標管理及效能建設實施方案
- 下一篇:農村勞動力資源及就業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