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工作下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思考
時間:2022-01-28 09:49:29
導語:宣傳思想工作下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園文化活動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承擔著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導向、調適和凝聚的任務;高校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要加強高校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建設,它的推進對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本文在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背景下,探析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面臨的新問題及成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大學文化建設帶來啟示。
[關鍵詞]校園文化活動;青馬工程;宣傳思想工作;大學文化
校園文化活動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承擔著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導向、調適和凝聚的任務,一直以來,因其新穎、豐富、多樣化,深受廣大學生喜愛,收到顯著的教育效果。但近幾年,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思潮的涌入以及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等影響因素,導致新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出現盲目性、商業化、低品味等現象。以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為核心的宣傳思想工作的推進將是校園文化活動走出困境的動力和指南。
一、新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面臨的新問題
1.校園文化活動目的不明確
開展活動的目的性不明晰是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存在的關鍵問題。目前高校缺乏對校園文化活動目的的整體設計,活動開展站位低、碎片化,有的是出于功利心,有的是為了趕潮流,缺乏與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引領價值取向的緊密結合。只有做好校園文化活動的頂層設計,才能涌現出更多融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高雅性于一體的創新型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2.校園文化活動層次整體偏低
娛樂性、快餐性、商業氣息濃重是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存在的重點問題。多數校園文化活動專業性、學術性不強,缺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緊密結合,喪失了應有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3.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陳舊
活動內容和形式的停滯不前與大學生不斷發展的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是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難點。大多數高校還在沿用傳統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缺乏與新媒體手段及當代大學生身心特征的緊密結合,使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喪失創新性、趣味性和感召力。
二、新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存在問題的成因
1.從高度上,缺乏黨對團的引領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是各高校團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它的開展體現一級團組織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水平。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領導”,對自己的“助手”“后備軍”具有坐標的作用。在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把黨的要求貫徹落實到團的建設之中,以黨建的高度從思想、機制、組織及作用發揮等方面帶動團建,促進校園文化活動上層次、成體系。
2.從深度上,缺乏師對生的引領
很多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在思政輔導員的帶領下,依托學生干部進行的,很少得到其它部門特別是一線教師的關注和支持。專任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與關愛潤物無聲但影響巨大,他們參與指導校園文化活動,發揮引導作用,是提高校園文化活動質量的重要保障。“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一職責的履行不僅要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更應貫穿每個學生成長的始終。因此在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中,應鼓勵一線教師從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中抽身出來,從專業、思想、文化等方面引導學生,使校園文化活動有內涵、有品味。
3.從廣度上,缺乏需求對大眾的引領
“90后”大學生獨生子女比例高,學生多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淡薄,加之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單一、內容陳舊,忽略了廣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校園文化活動參與度低,難以實現預期的活動目的。因此在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中,應根據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征,以需求的廣度從成長、發展、規劃等方面服務大眾,促進校園文化活動的全員性、大眾化。
三、加強宣傳思想工作背景下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再思考
1.在站位上,應強化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導向性
2015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加強高校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建設。《意見》的下發,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一,各高校要借助基層黨建、“青馬工程”、校園文化活動等載體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青年學生頭腦,使他們明辨是非。特別是在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上,要加大政治導向力度,培養學生的政治敏感性,增強底線意識。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樹立高度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明確在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是為黨的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接班人。
2.在內涵上,應突出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教育性
高校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弘揚社會義先進文化主旋律,加強青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中華傳統文化武裝青年,傳播好聲音,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現在的大學生身上最缺失的不是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而是誠信、孝道和感恩,因此要在高校廣泛開展內涵豐富、能夠傳遞正面能量的校園文化活動,用中華傳統美德來教育、感染青年學生。如在文科院系應多開展“讀書月”“原創詩歌朗誦”“紅色話劇演出”等能陶冶學生文化性情的活動,活動結束后,邀請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和點評,突出思想性,以達到教育目的。
3.在形式上,應深化校園文化活動的科技創新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青年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網絡上獲取任何所需的信息,這個渠道與學校教育相比更方便快捷、成本更低,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思想認識不再像以前那樣具有掌控力。但眾所周知,網絡只是一個平臺,誰重視它、擁有它,它就為誰服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意識到這個陣地的重要性,一方面把傳統媒體與現代新媒體傳播手段結合起來,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者自身也要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并結合“90后”大學生的身心特征和現實需求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這樣既易于使學生接受,又利于達到教育效果。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前線,在今后的工作中應更多地開展高品位、高層次,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校園學術和文體活動,使學生在廣泛參與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優化素質,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努力。
作者:楊立敏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邱峰.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探索,2014(1).
[2]田建安.試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04(9).
[3]楊立敏.基于“青馬工程”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新范式[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9).
- 上一篇:二次加壓給水泵房的優化設計
- 下一篇:建筑工人流動對安全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