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班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

時間:2022-09-25 11:25:19

導語:訂單班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訂單班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人才。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的成有成果,“訂單培養”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一種校企合作模式,是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將企業文化與“訂單”班文化相整合,是建設現代化職教體系和需要,是滿足企業人才的需求和學校的更好發展,是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1創新機制,攜手培養人才

1.1共建二級學院,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淮安是著名的酒鄉,名揚天下的“三溝一河”(洋河、雙溝、今世緣(高溝)、湯溝)均產于此。“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營銷理念早已過時,新的營銷模式對酒類營銷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素質的酒類營銷人員供不應求。結合淮安當地實際以及今世緣酒業實施營銷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十百千”工程,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經過調研和磋商,達成共識,共同探索和實踐辦學模式新體制。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以理事會為領導核心的雙主體辦學體制、院長負責的管理機制的“今世緣營銷學院”。校企雙方明確企業和學校職責權利,成立今世緣營銷學院理事會,制定理事會議事規則,實行“雙主體”辦學、“雙院長”負責、“雙導師”教學、“雙身份”學習。為保證今世緣營銷學院的良好運轉,在理事會的領導下,學院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性制度;建立項目質量管理與監控體系,加強項目過程管理,與多方對接,立體化合作。實施項目責任制度,二級學院院長為項目第一責任人,對項目實施負有全面責任;建設資金實行目標管理。建立民主決策,保障校企文化整合可持續發展。1.2訂單培養,工學交替,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在“校企雙主體”的管理體制下,面向全體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通過校企宣講、學生報名、企業面試等流程,為“今世緣訂單班”配備由學院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組成的“雙導師”。實施“企業頂崗”的崗位實踐活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發展空間,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訂單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公司派專人為學生提供企業文化、職業技能等相關方面的培訓課程,并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參與真實業務的實踐鍛煉,切實感受職場氛圍。訂單班的學生可以把在校學習的知識技能與今世緣公司實際相結合,利用實踐平臺,積累實戰經驗,掌握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素質,較早實現學生--職業人的轉化,進一步提升就業競爭力。校企合作訂單班為企業發展和學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以師德教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學風,引導其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經過“今世緣班”的培養,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近150名學生去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頂崗實習,在企業里感受企業文化熏陶,體會職場氛圍,在實際崗位上處理。1.3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共建駐企工作站。在校內,由校企共同投資建立“今世緣”酒類營銷實訓基地,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場所,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需求人才。一方面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教育。另一方面為企業開展員工培訓,培養具有高等技能的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以后的工作。在校外,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根據“準員工”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其各地辦事處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需求人才,讓訂單班的學生有著歸屬感。為學生的認知實習、創新能力、頂崗實習提供崗位和場所,著力培養與時俱進、與行業發展同步的實用型人才,以便今后在工作中的自我提高。

2互惠互利,校企合作共贏

2.1借助學院平臺,為企業提供多種服務。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今世緣集團營銷人員開展了素質拓展培訓,提升了今世緣酒業集團員工的綜合素質。同時積極為公司培訓員工,幾年來,為江蘇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培養和培訓營銷、管理和技術人員500余人。2.2依托企業資源,提供實習就業崗位。在今世緣及其他合作企業的大力支持下,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內舉辦了“學做小老板,勇當創業人”的大學生實踐創新創業活動,先后有2600多名學生得到了實踐創新、綜合職業能力的鍛煉;這樣以便讓學生步入社會之后能迅速立足崗位,真正為企業和社會所接納認可。通過實習,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2.3校企互設工作站,合作共贏謀發展。學院在今世緣酒業設立“學院駐企工作站”,全面覆蓋學生頂崗實習教育與管理,派出以教授領銜的教師團隊:學習和研究今世緣的企業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與酒文化,通過編寫教材、布置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實訓場所文化等形式將企業文化融人校園文化;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第二課堂,舉辦各種文體活動等為企業營銷決策提供咨詢;提升專業教師實踐技能;提高在職營銷人員知識水平。今世緣公司在學院設立“企業專家工作室”。經常邀請公司的促銷能手、營銷精英來學校開展專家報告會,指導工作,參與工作過程課程的開發,舉辦營銷畢業生論壇,開展各種訂單班的企業文化,傳播企業文化、傳授實戰經驗;通過這些活動來體現他們獨特魅力,指導學生畢業實踐和畢業論文的寫作,讓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的規章制度,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校企融合的合作前景

3.1拓展社會服務領域。校企共同開展橫向課題研究,目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和今世緣已經組成團隊共同研究“全真型”校園實訓中心運作模式,擬拿出實用有效的運行模式的方案并加以運用,推而廣之,在同類院校中取得一定的影響力,提升專業教師實踐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展企業員工的培訓業務,提升社會服務能力。3.2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現代學徒制作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是產教融合,推進工學結合的有效途徑。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主動教育服務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是新形勢下高職教育本質特征賦予現代學徒制的新內涵。目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已擬定和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試行現代學徒制,利用公司總部和校企共建校園實訓中心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3.3注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實施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時,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與行業企業合作對話機制,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標準,研究職教集團運行模式,密切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聯系。堅持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宗旨,以人才培養為依托,建立校企一體化的現代化學徒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三大合作,一是合作完成人才培養任務,建立工學結合,并制定合作制度與計劃;二是完成實訓基地,不斷優化學徒制的實訓條件;三是合作拓寬辦學渠道,共同做好“訂單式”的課程開發與培養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辦學辦班;拓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規模。促進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實現專業共建與人才共育。將企業文化、職業素養貫穿到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穩步推進辦學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促進產業鏈、崗位鏈、教學鏈的深度融合。學生可以零距離的與就業崗位接觸,形成“專業、產業、教學”的良性循環,從而使學生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加強與企業密切合作,讓企業真正參與人才培養的決策,實施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這樣既擴大學校知名度、保障了學生就業,又提高企業的美譽度。

參考文獻

[1]李麗.校企合作的發展現狀及其建議[J].科學咨詢.

[2]劉利平.卓越教師校園先期培養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3.

[3]趙善慶.促進我國職教集團有效發展的理性思考[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作者:徐白梅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