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智慧國圖”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05 03:49:27

導語:人工智能“智慧國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工智能“智慧國圖”建設研究

人工智能”一詞被引入學術領域已經有60余年的時間。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工智能與各個領域的融合發展不斷加速,打造智能化的服務體系成為不同領域創新發展研究的熱點話題。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圖書館服務形態必然會產生沖擊和影響,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總書庫,擔負著推動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使命,人工智能將會為國家圖書館的轉型帶來新的契機。因此,筆者圍繞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圖書館發展動向展開論述,就新時代國家圖書館的轉型發展問題略陳管見。

1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面臨的困境

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于圖書館的建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準確地把握實踐需求、分析客觀矛盾是正確地制定發展規劃的前提。1.1實體館用戶大量流失。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深刻地改變了圖書館的生存發展環境。一方面,伴隨著大量的服務資源存儲數據化、檢索一體化、應用網絡化,使得讀者利用互聯網來閱讀和學習的成本越來越低、效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可以支配的學習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到館學習的難度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實體圖書館面臨著用戶大量流失的問題。1.2大數據條件下資源整合難度加大。大數據時代,“數據為王”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一方面,人們不斷創新發展數據感知、數據傳輸、數據存儲的技術,從而使海量的數據被創造。另一方面,由于數據性質的不同、功能的差異,數據庫間的儲存方式、關聯方式、數據算法也各不相同,導致圖書館對不同資源主體進行資源整合的難度加大。1.3人工智能條件下如何滿足個性化需求。人工智能技術使人的認知和決策能力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這種趨勢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創新服務算法,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轉變服務人員思想觀念,提升能力素質,以便更好地實現人機協同;精準掌握每一位讀者的需求,全程追蹤用戶體驗,個性化地推送信息服務等。

2“智慧國圖建設現狀

近年來,國家圖書館推出了“掌上國圖”及多個電子書軟件,例如“四大譴責小說”“三言二拍”“艱難與輝煌”“文錦經典誦讀”“國圖選萃”等多個電子書APP供讀者使用。另一方面,當前國家圖書館的智能化建設還處于初步階段,研究成果與實踐運用比較少,因此在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2.1服務智能化程度不高。目前國家圖書館已使用的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服務,與原來相比服務效率有所提高,但移動服務還停留在短信服務層次,微信推送也大多為通知公告、文獻查詢等基本內容,基于RFID的服務也停留在自助借還業務。由于系統、數據、兼容性等問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常常給讀者帶來不便,影響服務效率。2.2服務多樣化、個性化程度不夠。目前大部分服務內容主要還停留在圖書借閱、資料復制、查新、信息檢索等,多屬傳統服務內容。多樣化服務內容少,缺乏追蹤讀者行為的分析,個性化定制服務意識不強。在大數據、流媒體、智慧平臺等方面創新實踐不夠深入,深層次服務還有待挖掘。

3人工智能在國家圖書館的應用

目前國家圖書館的智能化建設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正在逐步開發使用大數據統計分析系統、信息智能化分析系統、圖書資源智能分類系統,創造擁有“智慧”能力的全新服務功能系統。3.1基于大數據的統計分析系統。國家圖書館根據自助設備系統統計年復制業務量,通過數據對比分析,能夠了解到自助復印總量及接待人次的變化趨勢(如圖1),這樣可以為圖書館管理部門提供有效參考數據,根據復印總量合理配置自助設備及耗材數量。2018年自助復制業務統計通過對人工復制業務量數據的對比,能夠全方位地掌握圖書館的總復制業務量,有利于圖書館依據變化趨勢進行工作人員的調配,合理安排人員工作(如圖2所示)。2018年人工復制業務統計此外,圖書館通過借助掌上國土APP,構建數據采集及分析平臺,對數據進行匯總,可以獲得不同類型讀者比例,通過門禁系統分析不同時間段進館讀者流量數據,能夠基本掌握讀者進出圖書館的一般規律。3.2信息智能化分析系統。智能化分析系統是實現圖書館“為讀者服務中實現自我”服務理念的重要輔助性工具。在對圖書館內資源、設備、用戶等各種要素進行精準感知的基礎上,依賴所開發的人工智能算法,實現機器深度學習,將圖書館設備及服務狀況、讀者使用習慣和需求等各種因素進行系統匯總和呈現,并進一步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建議,為圖書館的發展插上“智能化”翅膀。3.3信息資源的智能化服務。在傳統的服務條件下,讀者只有對所需的資源名稱有較準確的把握,對資源檢索工具盡可能地熟練掌握,才能夠有效地找到所需的信息資源。而在讀者與人工智能系統的交互中,人工智能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所需要的資源類別,通過中間語言的緩沖,順利地為讀者匹配到關聯資源,并從海量的數據資源中準確地找到與需求相匹配的信息資源,實現需求準確呈現、精準檢索、個性化推送。

4人工智能時代新一代智慧圖書館系統構建思路

瞄準時代前沿,緊跟發展需求,要通過建設滿足時展需求的系統資源庫,構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讀者個性化“服務鏈”樣式建設一支能力素質卓越的高水平服務人才隊伍,實現建設“智慧國圖”的發展目標。4.1建設滿足時展需求的海量系統資源庫。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也是圖書館建設的首要環節。要立足發展理念,瞄準發展需求,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全面地分析與掌握信息資源的發展動態。要綜合運用數據挖掘、資源置換、服務共享、資源購買等方式,建設一個與國家圖書館地位功能相匹配,與讀者需求相適應,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相銜接的融線上與線下、紙質與電子、文字與影響為一體的海量系統資源數據庫。4.2構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讀者個性化“服務鏈”。將AI技術和物聯網有機融合,不僅可以為用戶打造舒適、優雅、綠色、健康的空間環境,同時可以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空間環境。智能溫控系統、智能照明系統、智能色彩控制系統等,可以為用戶提供靈活的色彩選擇和組合方案。圖書館空間的色彩、溫濕度、光線和照明等也都可以根據用戶偏好和需求進行調整,以充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因此圖書館可以讀者需求為中心,綜合運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服務算法,聯結服務平臺,力求打造一條集用戶情況精準感知、用戶需求智能分析、用戶資源個性化推動為一體的讀者個性化“服務鏈”。4.3通過科技創新應用推廣自助式的智能設備。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對國家圖書館智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運用人臉識別系統、自動還書系統、智慧書架來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率,節約大量人力物力;運用智能桌椅滿足用戶個性化、多樣性的需求,配置不同規格、型號、色彩的桌椅,采取層次性的布設方案,通過調整桌椅角度、溫度、照明和高低等為用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環境;運用AI技術為用戶提供室內溫度調節、人體健康警示等服務。4.4建設一支能力素質卓越的高水平服務人才隊伍。人始終是服務的主體。智能化服務系統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要協助人。“智慧國圖”需要建設一支思想觀念更新、能力素質卓越的高水平服務人才隊伍,使館員隊伍能以優良的精神狀態,勝任智能化時代的使命任務。同時要加強各服務部門的交流合作,推動各部門交叉任職的“旋轉門”制度,提升館員隊伍協同服務意識和綜合服務能力。再者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設一支老中青梯次搭配、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5結語

“智慧國圖”的建設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技術是首當其沖的最大挑戰。在“萬物智能”時代的驅動下,人工智能與圖書館的融合將會成為圖書情報領域的研究熱點,將會在知識服務方面造福更多的讀者,促進學習型社會、知識型社會的構建。國家圖書館應以“智慧國圖”建設為契機,充分挖掘自身優勢,持續關注用戶的需求與反饋,拓寬服務手段,關注服務成效,借鑒新理論、新技術打造創新型的知識服務體系,為讀者提供有深度、有層次、個性化和便捷式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何立.人工智能與圖書館可持續發展[J].智庫時代,2018(21):125-126.

[2]夏勇.機器人進入圖書館流通系統[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7(4):54-55.

[3]黃曉斌,吳高.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的發展機遇與變革趨勢[J].圖書與情報,2017(6):19-29.

[4]姚雪梅.人工智能與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研究回顧與展望[J].圖書館學刊,2019(3):1-4,31.

作者:李艷 單位: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