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藝節目創作趨勢與特征研究

時間:2022-03-10 05:12:33

導語:校園文藝節目創作趨勢與特征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文藝節目創作趨勢與特征研究

自國家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目標以來,各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主動建立和諧校園,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文藝類節目作為校園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極高的重要性,好的文藝節目可以打造學校品牌形象,提高學生們的文學素養,對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近年來,校園文藝節目熱度逐漸提高,創作趨勢呈現專業化,多樣化和時尚化的特點,并且很多文藝節目都能圍繞國家政策,新時代思想做出積極改進和調整,提高了節目質量,豐富了節目內涵。根據研究調查,和相關文獻查閱,本文就校園文化類節目的創作趨勢,以及存在問題做出總結,并對校園文化創作發展提幾點建議。

一、校園文藝類節目創作趨勢

(一)節目制作規范化、專業化。隨著和諧校園目標建設的推進,學校更加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其中,文藝類節目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推動要素,受到了學校以及社會的高度重視。當前學校的學生會電視臺廣播臺大藝團都采用面試招生的方式,通過學生自發報名,對報名學生開展面試,進行專業思想能力上的考核,篩選有積極性,并具備相應能力的學生進入組織學習交流工作,設立不同部分,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同時為這些學生組織配備相應的具備專業能力的老師進行指導,所有的節目最后呈現出來的結果,都是經過一遍遍的篩選改進,經過反復的思考和多層把關,才能加以實施。(二)形式多樣化。如今,校園文藝類節目形式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各學校通過廣播臺電視臺形式創辦文藝專欄節目,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由于網絡的發展,微信、微博的普及,許多學校還開辦了學校的公眾號并定期推送文章,并舉辦文藝節,文藝晚會等大型文藝活動,為同學提供充足完善的機會和平臺抒發心聲,展示自我。(三)內容娛樂化、時尚化。由于手機和網絡的普及,當代學生使用手機時間大大增加,手機是同學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而娛樂化時尚化的內容是當代青少年最為感興趣的內容。校園文藝節目緊跟時代潮流,一改嚴肅正經,在節目內容上添加娛樂化元素,比如播放流行歌曲和涉及當紅事件,更新信息,通過編譯,以文章或者廣播的形式發出,可以增強學生對于此類節目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校園工作的積極性。

二、校園文藝節目創作特征

(一)時代性。時代對于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單從手機來說,小巧的它卻可以承載大量的書籍和音樂視頻,這是科技的發展所賦予時代的影響。高校的校園文藝節目創作也是如此,它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發展狀況、人民大眾的喜愛、校園文化的傳承。例如:2009年中國礦業大學學校舉行了“百年輝煌向未來”——慶祝中國礦業大學建校100周年文藝晚會中。晚會的節目將礦大人“好學力行、求是創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校園精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向觀眾展示了中國礦業大學建校100年來走過的崢嶸歲月、風雨歷程,極大地激發了全校師生和校友對母校的熱愛之情和迎接百年盛世的自豪感。校園原創歌曲也是校園文藝節目創作的突出體現,從學校的校歌到師生們耳熟能詳的校園歌曲,又或是在這種晚會中的原創歌曲,節目的創作都是與學校的環境、歷史、廣大學子的精神風貌緊緊的結合在一起的。晚會中的原創歌曲《中國礦大我的家》是一首典型的校園歌曲,歌曲由中國礦業大學的老師作曲,學生們進行演唱,歌詞的內容淳樸卻深刻感人,至今,這首歌曲還時常流傳在校園的節目中。(二)開放性。高校校園作為向社會引進人才的重要陣地,提高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一環,其在校園文化的塑造也是必不可少的。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不僅僅是學生們自我的提高,學校相關組織的支持和鼓勵也是必不可缺的。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加入到我國的高校,他們的到來為高校的學生帶來了更寬闊的視野,對國際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文藝節目創作方面,各個高校相關組織也積極的組織和倡導國際留學生參與到校園的學生音樂節當中,并為其設立專門的國際學生音樂節、國際文化節等等。同時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還廣泛吸收社會熱點,不僅僅是局限在學校內,而是面向整個社會,使多方文化融會與學校,從而加強了校園文藝節目創作的開放性。(三)行業性。每一所高校的都具有自身所特有的優勢專業,而這些專業往往就是這所學校的代表性學科。大多數學校從名稱上就可以判斷出學校所屬的類別,有的學校是理工類高校,有的學校是師范類高校,還有藝術類高校、文學類、語言類等等,正是每個學校的代表性學科的不同,從而使得其所形成的校園文化也各有所異。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更是如此,不論什么時候各所高校還是會把本校的優勢專業作為特色。以中國礦業大學為例,由其名稱中的礦業可見其學校的學科特色,在中國礦業大學110周年校慶文藝晚會中,朗誦節目《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這個節目帶有濃郁的煤炭精神,短短的幾句詩,卻表達了對煤炭的別樣情緒,內容敘述了對煤炭一線的工人的崇高敬意和對煤炭的贊頌。(四)多樣性。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被加快,高校的生活也是如此,大家好像都有著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但是每一堂帶給同學們的感受卻是不一樣的,多數的老師在課堂上的授課并不是單一的講述書本上的知識,而是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來帶動課上的氣氛。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也是如此,節目表演中絢麗的燈光和夸張的表演成為了觀眾們喝彩的重點,而一些表演形式單調,并沒有絢麗燈光作為映襯的節目卻顯得有些呆板。多樣性的突出是當下校園文藝節目創作的特征,但是好的作品是需要時間去打磨、進行多次的排練積累才成型,在現在的校園文藝節目創作中,表演者多數是學生,并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所以演員的表演并不會給節目帶來太多的元素,在表演時為了提高節目的整體質量大多數節目會選擇借用舞臺音響、燈光、道具等來提高節目整體效果,從而增加節目的多樣性。以中國礦業大學建校110周年文藝晚會中音詩畫《重游三匯壩感懷》為例,整個節目包含了朗誦、合唱、舞蹈等眾多元素,不在是單純的依靠一兩種節目類型,表演內容上給予了觀眾深沉的年代感和對礦大未來的美好期望。(五)群眾性。藝術來源于生活,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更是如此,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離不開廣大師生們的共同努力,校園文藝節目的參與者也是如此,他們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通的普通人物,許多參與者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文藝的相關內容,但正是這種精神才使得節目的表達更加真實,更加自然。校園文藝活動的舉辦離不開廣大群眾的參與,不論什么時候,廣大群眾樂于參與的活動,才可以稱得上是好的校園文藝活動。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也是如此,創作的趨向要基于廣大群眾的意愿,尊重群眾的想法,向有利于群眾發展的方向進行創作。從上世紀的救亡歌曲到本世紀的校園青春歌曲,文藝的創作始終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關;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緊密相關;始終與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始終與本國的國情密切相關。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也緊隨著這些步伐,廣大群眾的參與在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校園文藝節目的創作脫離了群眾,這些文藝的創作將會沒有任何意義,將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終將被淘汰。

三、校園文藝類節目存在的問

(一)泛娛化節目削弱了節目的教育引導力。校園節目對于娛樂化內容的吸收帶來了一定的好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節目的教育引導力和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現代娛樂很多都是以夸大,討好的形式抓住觀眾的眼球,導致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很多同學都在不知不覺間淡化了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而一味地追求享樂主義,校園文藝節目在泛娛化的影響下可能會削弱甚至喪失其原本的教育作用和提升文學素養的意義。這種享受當下的理念不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會導致學生人格的片面化。(二)節目缺少雙方的互動,學生積極性不高。根據調查,許多高校雖然開設有文藝類節目,但節目效果不佳,很多學生并不關心甚至不知道節目。而絕大多數同學表示只是偶爾聽過但不記得內容,校園文藝節目名存實亡。節目開展中,缺少對學生的調動和呼吁,只是單方面的呈現,而沒有關注學生對于節目的反映以及建議。沒有與學生做有意義的溝通交流,學生缺乏參與感,雙方缺乏互動,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節目效果微弱。

四、發展建議

(一)豐富節目內容,提高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節目內容是是一個節目的本質,只有將節目內容豐富起來,才能充實節目的含義,賦予節目靈魂。文藝類節目的宗旨在于通過對文學藝術解讀和提取,講節目想要表達出來的含義和思想通過文字或者節目的方式表現出來,好的文藝節目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節目負責人可以通過對學生興趣的搜集,文學作品的研讀,以及其他元素的應用,跟隨形勢發展,合理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拓寬學生知識面。比如在世界杯期間,到處掀起了一股足球熱潮,文藝節目可以順心世界杯熱點,從足球入手普及文化知識,可以通過有趣的體育趣事提高節目趣味性,圍繞我國體育強國的理念進行宣揚,培養同學們強身健體的意識,也能夠傳達一定的體育精神。此外還可以豐富節目的形,廣播除了傳統的讀稿外,還可以增加二人配合的對話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感,給同學們親切感。(二)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發揮節目的引領作用。文藝類節目辦立最根本的宗旨是為了傳播文化藝術知識,熏陶學生文學情趣,營造校園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今年來文藝類節目的發展趨勢,雖有向著國家政策思想上靠攏的跡象,但還是只停留在了普及知識,熏陶文學素養的層面,并且由于現代娛樂的飛快發展,很多文藝節目漸漸背離本心,空有其表,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導向的引領,失去了文藝節目存在的意義。所以文藝類節目創作趨勢,應該緊緊圍繞中國新時代思想,傳播文化強國意識,傳遞時代精神,呼吁和引導本校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在文化傳播和思想教育兩方面同時發揮積極的領導作用。(三)豐富宣傳形式,提高學生積極性與參與程度,提高影響力。大多學校的文藝節目,只是少部分學生的節目而沒有做成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受益的大眾節目。因此,節目可以通過在宣傳形式上的增加和豐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設學生可參與的環節,比如投稿,點歌,并且可以從公眾號評論和學校論壇等平臺搜集學生心聲,開設專門辦公區域,打造學校文藝類節目品牌,開放咨詢地點等。多參與學校活動,多舉辦文藝節目,讓其他有興趣的學生能參與進來,還可以通過網絡以及線下抽獎的方式進行宣傳,提高學生對于節目的熱情以及積極性,只有將節目的受眾擴大,才能達到文化教育和思想傳播的目的。

五、結語

國家文化精神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擁有一個國家靈魂和生命的內涵,而文化建設是國家賦予學校的一個重要任務和使命。文藝類節目的創作趨勢專業化規范化、豐富化正是校園文化建設正在穩步發展和提高的標志,也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閃亮的名片。而節目在發展潮流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文藝節目必須堅持正確積極的價值導向,培養學生文化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少年強則國強,文藝節目給予了學生實踐和鍛煉的平臺,以學生服務學生,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一方面也為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和積極性做貢獻。在這個科技至上的時代,文藝節目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才是順應時代的最佳發展。

作者:王佳棟 程蘭嵐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