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路徑
時間:2022-10-10 08:40:05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三全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校企業合作、工學結合,給思政教育提出了新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在校企業合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的八條路徑:軟硬齊抓、師生共進、知行合一、內外兼修、誦讀經典、依法治校、校外延伸、線上互動。
關鍵詞: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校園文化;融合
如何把思政工作落到實處,把“大思政課”講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呢?校企合作,學生進入企業,將我們的思政工作范圍擴大了,也更有利于我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思政教育和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我們嘗試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開展豐富多彩、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優化育人環境,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機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
1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的依據
在職業院校中,開展校企業合作,與為了更好地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應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目標一致——立德樹人,二者相互獨立,自成體系,又是相輔相成、相互融合。
1.1校園文化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載體
首先,校園文化建設可以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創造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為開展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其次,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為開展思政教育提供一條途徑。另外,校園文化建設也為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深入企業頂崗實習,也會受企業文化的影響,學生在實習中去領悟企業精神,提高責任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密切關聯,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生變化,思政教育也要隨之變化,滿足學生多元化的精神訴求。
1.2思想政治教育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方向
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思政教育能夠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指導,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方向。校園文化建設不是盲目進行的,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理論指引,它離不開職業院校育人目標的要求,校園文化活動必須圍繞不同階段思政教育主題展開,校園文化建設只有在思政教育的引導下才能發揮最大功用,實現文化育人的價值。
2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各自為政,思想政治教育脫離實際
目前職業院校都開有思政課,主要是講授思想政治理論、法律知識、經濟常識,這些課程內容更新比較慢,而社會日新月異,學生的思想觀念也隨之在發生變化,要把思政課講得深度、有親和力,還需聯系實際。思政課教師除了教授理論,也要關注現實,并親自參與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來。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工作的大部分是輔導員和班主任,他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系列的實際問題,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很多是停留在過往的經驗中,他們整天被學生弄得焦頭爛額,甚至沒有時間學習理論。學生頂崗實習,學生在企業中的思政教育成為一個盲區。
2.2重技能輕人文,校園文化建設形式化
隨著國家對職教的重視,職業院校提檔升級,急劇擴張。職業院校更多的關注的是考核達標,注重院校的排名和影響力,把各種技能大賽,實訓基地建設,畢業生就業率等放在優先位置考慮,至于學生的人文修養、思政教育這些方面沒有用力去抓。各校的建筑風格差不多,各校文化墻貼的宣傳標語也是一樣的,各校的思政教育也流于形式——聽報告、抄筆記、寫心得。校園文化活動追求觀賞性,偏于娛化,不太關注思政教育。
2.3融合效果欠佳
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要形成合力,思政教育在育人的各個環節中不可缺失。現在職業院校的學生一般都是“00后”,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孩子,從小父母不在他們身邊,家庭教育存在著缺失,思想上、心理上都存在一些問題,但學校教育主要知識技能教育,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后思政教育沒有跟進,思政教育還沒有很好地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
3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的路徑
3.1“軟”“硬”齊抓,優化育人環境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兩者都要抓,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礎和載體。清爽的教室、安靜的圖書館、整潔的食堂、寬闊的操場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場所,但光有這些是不夠的,讓建筑充滿人文氣息,讓環境融入精神激勵,將更有利于激發師生的進取精神,陶冶師生的高尚情操,真正的將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融合為一體。走進天門職業學院大門,可以看到一塊巨大的校訓石,上面鐫刻著“厚德崇學、重能敏行”校訓,校訓是學校辦學理念、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對師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校園道路的旁邊,是文化長廊,上面貼有光榮榜,有先進人物事跡,有傳統美德的宣傳畫。在教學走廊上也有充滿正能量的宣傳標語,每個教室貼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和學生守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講: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2]。我校還結合地方特色,建立青少年茶文化體驗基地,師生可在此品茶談心聽古箏,感悟茶文化的內涵——天人合一、中庸和諧,領會茶道的真諦——尊禮敬德、修身養性。
3.2師生共進,營造良好校風
在職業院校中,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導師,自身的德育素養也很關鍵,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治學態度、教學理念、思政素養直接影響到學風、校風,思政教育也不僅僅是思政課教師的事,所有教師都應該有大思政的觀念,將思政與課堂教學融合,宣傳正能量,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導向,引導學生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教師既是傳道授業者,也是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的學習者。引導師生共同學習報告,學習黨史,舉辦改革開放四十年專題講座,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組織教師學習高校教師十項準則,“六禁令”“紅七條”,并開展自查自糾,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3.3知行合一,理論聯系實踐
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只有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教師可下沉社區,進企業,開展幫扶工作。學生可開展“踐行雷鋒精神,奉獻志愿愛心”志愿活動,志愿者利用課余時間清理籃球場,在躬身踐行中,加深對雷鋒精神的認識,努力成為新時期雷鋒精神的傳播者、踐行者。學生可到食堂勤工儉學,在勞動中體會工作的辛苦,在收獲中感受勞動的快樂。
3.4內外兼修,立德才能樹人
職業院校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我們不能只講專業技術,不講職業道德。培養什么樣的人,這是一個方向問題,如果沒有找準方向,那培養出來的人才不是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只可能是一臺會工作的機器,而不可能成為大國工匠。在人才培養中,要將科學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機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國際護士節,可舉行護士授帽儀式,宣讀護士誓詞: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履行護士的天職;以自己的真心、愛心、責任心對待我所護理的每一位病人[4]。開展技能競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開展校企合作,學生頂崗實習,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
3.5誦讀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經典凝聚了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文脈,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意義重大。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專題講座,推進地方戲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舉辦“書香校園”讀書月活動,舉辦經典詩歌朗誦比賽,開辦國學研讀班。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融合在一起。
3.6依法治校,規范校園制度
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實現管理與教育相結合,共同構筑和諧校園。依法治校首先要形成法治觀念,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理念的延伸,學校領導層要有依法治校的理念。其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建立獎懲制度,學分管理制度,大學生管理條例。學生進入企業,也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另外要開展法治教育,可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多種方式進行法治教育,舉辦遵紀守法的演講比賽,可以進行法律知識競賽,增強大學生法治意識,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
3.7校外延伸,拓展活動空間
學生走出校園,進入企業頂崗實習,開展社會實踐,了解社會,回報社會,提升自己,有利于學生畢業后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學生可利用假期開展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理解社區文化,進而提高社會責任感。比如,清明節,可組織學生祭掃烈士陵園,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3.8線上互動,搭建交流平臺
移動互聯時代,網絡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和企業合作豐富校園活動。新媒體具有交互性、即時性的特點,能讓大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梢岳梦⑿牌脚_,進行線上比賽、投票。比如,開展美拍校園短視頻大賽,抗疫小故事征文比賽,還可以通過開展網上心理咨詢,通過微信公眾號與學生進行交流,即時便捷,也可以保護隱私,打開學生的心扉,并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
4結語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每一位教師都要身體力行,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羅瓊,汪洪.抓好“拔節孕穗期”守住“三尺主陣地”:學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J].學習月刊,2019(5):4-6.
[2]余洪波,顧連杰.論志愿服務在立德助人方面的功能:學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J].新視野,2020(5):18-22.
[3]徐里.學習貫徹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精神[J].藝術教育,2019(4):7.
[4]胡先明,馮立忠,楊峰,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中數據備份與恢復方案的探討[J].衛生軟科學,2004,18(2):76-79.
作者:徐進平 單位:天門職業學院
- 上一篇:新經濟發展常態企業內控對策
- 下一篇:高校派隊伍思想政治建設路徑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