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融合環保教育

時間:2022-03-13 03:57:00

導語: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融合環保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融合環保教育

二十世紀以來,科學技術進人迅猛發展的時期。一方面,它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的需要,推動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了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等一系列負面問題。人類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地球受到了“溫室效應”的煎熬,給人類帶來了頻繁風暴的折磨,也帶來了南極冰川的大量消融和海洋對大陸的吞噬。人類對森林和植被的大面積毀壞,使人們進到了沙塵、干旱、洪水的肆虐。人類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江河變成了“排污溝”,海洋變成了“聚污盆”,致使物種大量滅絕,人類50%以上食物將向何處尋覓?人類雖然正在努力探測地球以外的奧秘,夢想逃避地球移居其它星球,但在相當長時間內這一美好愿望是難以實現的。人們大聲疾呼“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識。我們物理課教師不僅要傳授物理學知識,更有責任在教學巾使學生懂得且增強環保意識,使這種意識變為保護地球的行動。那么,日常物理教學中應該怎樣進行環保教育呢?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日常教學中。做好表率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影響

在課堂上,不抽煙、不隨地吐痰,不隨意亂拋粉筆頭;在做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外,實驗廢棄物品的合理處理也相當重要。例如:廢舊電池不能丟進普通垃圾箱,應放在指定垃圾回收箱巾;水銀溫度計破損后,應立即將水銀回收等,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的環保意識;在課外活動中,教育學生不亂扔果皮、紙屑、礦泉水瓶之類生活垃圾,將它們放在隨身攜帶的垃圾袋中,教師若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未來的環境使者。

二、充分利用教材相關章節,進行環保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與環保有關的素材。我們在教學時,除了要教會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理解和運用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成為未來的環保使者。例如:《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一節中先耍讓學生知道從環保角度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1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者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在明確噪聲含義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噪聲來源:上廠、企業的機器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噪音;汽車等交通工具帶來的噪音;音箱、喇叭等社會生活噪音;混凝土攪拌機等建筑工地上的噪音;然后問學生;我們教室里令人心煩的噪聲有哪些?學生會回答到:有的隨意講話,有的隨便談天等等,都妨礙了老師和學生的正常工作和學習。教師總結:這不僅僅是紀律問題,也是噪聲污染問題。接著教師介噪聲危害:如果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引起神經衰弱、頭痛、血壓升高等疾病,嚴重時會導致聽力的喪失。

在充分認識噪聲危害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為保護我們周圍環境,我們該怎樣做?學生們都認識到:在別人工作和學習時不應大聲說話、放聲大笑,或者開大收音機、錄音機、或電視機的音量,以免干擾他人的生活。不要讓自己成為令人討厭聲音的制造者,這也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自覺注意的。在講授《內能的利用與社會發展》一節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人類社會前進的每一步都和能源利用息息相關,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常規能源利用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帶來的嚴重危害。比如:隨著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不斷增大,它們燃燒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又由于天災和人為亂砍濫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卻在不斷減少,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導致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防止溫室效應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應該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氫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在講授《電磁波及其傳播》一節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知道電磁波在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日新月異變化的同時,也給人類生存的環境帶來了危害。它會使人出現頭痛、眠、健忘等“亞健康”狀態。還會使人體體溫調節機制失衡,導致心律加快,吸障礙,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教育學生要合理地利用電磁波。

在光現象中,除了要讓學生知道光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世界,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污染。可見光污染:比較常見的眩光。例如:汽車夜間行駛時所用的前大燈,電焊時產生的強光,若沒有保護會傷害人的眼睛。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太陽光的反射造成污染日趨嚴重。如: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墻,會產生很強的鏡面反射,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學習,還會影響街道上行駛車輛行人的安全。過度受紅外線、紫外線照射會使人的皮膚,免疫系統受到損害當然,初中物理教材并非只能通過以上這些知識進行環保教育,只要善于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三、通過與學生討論一些與課本和社會有關的環保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l、迄今為止,仝球滅絕的物種已近百萬種,這與人類的那些活動有關(ABCD)A.人類無節制的發展造成了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割裂和變化B.生物資源的過度開采c.生態環境的變化D.外來物種的不適宜

2、人類在利用煤、石油、天然氣時,它們的燃燒將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導致地球產生了“溫室效應”,其原因是(A)A.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一道阻擋并吸收地球紅外線輻射和向宇宙間散發的屏障,使地球表面升溫B.風和海洋的滾動C.海平面升高D.地球火山不斷爆發這可以教育學生,要合理利用能源,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保護自然,掌握更多的知識,使人類去開發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等這些取之不凈、用之不竭且又無污染的新能源。

3、臭氧層的破壞,將會有過度的紫外線直射到地球表面,導致人類易患皮膚癌,它主要使人體的(D)A.基因重組B.染色體變異C.基因互換D.脫氧核糖核酸變異這可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在創造高度文明的同時,又在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使他們本身受到了危害,認識到電器一定要走向“綠色產品”的必然,保護我們地球這個‘大家園”的溫馨空f司。

4、大氣污染嚴重時,會使天空失去悅目的藍色,而呈現灰白色,這是因為(B)A.大氣中的污染顆粒是灰白色的B.大氣中的污染顆粒較大,這些顆粒對光有散射作用,且白光中的各種成分的光散射程度相同的結果C.大氣中污染顆粒對黃、橙色光散射較多的緣故D.大氣中灰色煙霧過多的緣故這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要使我們共同擁有一片藍天,生存的根基不受到動搖,治理大氣污染刻不容緩。

四、設計爭議性問題開張討論。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如:學習《核能》一節時,設計“要不要發展核電”這一爭議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組織討論。核電站是全世界公眾關注的環境問題焦點之一,對于利用核能和大力發展核能,人們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核電站并非安全、清潔、廉價的能源,也有人認為:核電站是安全、清潔、廉價的能源,讓學生針對這兩種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對核電不同的看法。通過激烈的爭論,其意義遠不止是讓學生知道應不應該發展核電。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這不僅只是我們教師應盡的義務,而是全人類應重視的問題,讓環保意識成為行動,保護我們人類生的這個地球,讓它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