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的弊端
時間:2022-07-22 04:32:34
導語: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的弊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多媒體的應用大幅度進入課堂,它以高效、生動、直觀、大容量,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發揮著它的作用,并受到科任教師的青睞,時不時用課件上課。但在長期的初中物理課教學實踐中,多媒體的應用,在它明顯優勢的背后,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弊端。
【關鍵詞】多媒體;應用;初中物理;教學;弊端
現在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多媒體的應用大幅度進入課堂,它以高效、生動、直觀、大容量,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發揮著它的作用,并受到科任教師的青睞,我也是其中之一,時不時用課件上課。但在長期的初中物理課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多媒體的應用,在它明顯優勢的背后,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弊端,現具體歸納如下:
一、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讓教師有了依賴感
盡管在教師的心目中,多媒體是教學輔助工具,但當它真正進入課堂時,卻好像占據了主導地位。比如,有些教師圖省事,該做的實驗就用放課件模擬動畫代替,也不用在黑板上寫板書,課件上都有。另外,學校也大力提倡,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好像不用多媒體就顯得不“洋氣”,跟不上形勢似的。最讓人費解的是在各種優質課的評選中,竟然把是否使用多媒體作為評優的硬性條件。在諸多因素的驅使下,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的現象就趨之若鶩,生生不息。殊不知在貌似華麗而熱鬧的背后,課堂教學的效果究竟如何?三維目標是否達成?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完成了嗎?沒有人過多的去思考這個問題吧。如若碰到斷電、設備故障等情況更是無所適從,只好讓學生自習或做作業。長此以往,會讓教師基本功下降,板書時拿筆忘字。學生看慣了精彩的真實畫面,再看黑板上的粉筆字,就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二、不利于師生互動及情感的交流
我發現在用多媒體上課時,教師的注意力在課件上,學生的注意力在大屏幕上。教師好像講解員,學生則像觀眾,一切都在預設的模式中進行。教師幾乎不會注意到學生情感情緒的變化,課堂缺少情景生成。師生既沒有互動,更不會有心靈上的碰撞和交流,極不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例如,初二物理《測物體的平均速度》一節,這個實驗是要在小組合作下完成的,如計時;讓小車沿斜面下滑,是需要同組人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而在完成這個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會體驗到探究的快樂,又會發現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斜面不能太陡,小車的下滑和計時必須同步,以及時間測量時的讀數問題等。在實驗的合作過程中既增進了同學間的了解,又培養團隊的協作精神。如果用多媒體代替實驗,學生只能通過模擬實驗了解測量過程,掌握這節課內容,但學生沒有參與,少了一種真實之感。
三、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初中學生剛接觸到這門課程對它充滿好奇,課本上有大量的演示分組實驗以及課外小制作。如果都用多媒體課件上的動畫、視頻、模擬實驗代替。學生只是旁觀者而沒有參與其中,根本體會不到,實驗探究過程中失敗時的沮喪和成功時的喜悅,同時對實驗的真實性將有所質疑。物理實驗是探究物理規律的基礎,它能真實地再現科學家的發明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因此,用模擬實驗完全代替真實實驗,不僅本末倒置,而且違返物理教學原則。同時,新課改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領者,怎能只讓學生充當觀眾昵?模擬實驗再逼真,畢竟是假的。如果一味地用課件模擬實驗,這樣會使學生養成不尊重客觀事實,不理解物理本質,不愿動手做實驗的壞習慣。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實驗教學也就失去意義。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以作真實實驗為主,模擬實驗為輔,在實驗室能做的實驗,盡可能讓學生參與操作親自觀察,讓學生獲得第一手資料和直觀的真實感受,不能親手做的實驗再考慮應用模擬實驗。
四、課件制作影響了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鉆研
多數教師并不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尤其那些上了年紀的教師更是對電腦不熟,制作課件費時又耗精力,比如一個精美的動畫制作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這還談不上一定是高質量課件。現如今中學教師課業負擔較重,如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課件的制作上,減少了鉆研課堂教學內容的時間,真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畢竟多媒體是教學中的輔助工具,更不能讓其喧賓奪主。
總之,我這里沒有否定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它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現代教育的發展,優越性不容置疑,但其使用中表現出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可低估,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該怎樣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讓多媒體真正成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和工具,讓初中物理課的進行變得和諧高效,對課堂教學起到推進作用,這也是每一個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以上是我的幾點思考和拙見,提出來與同行共勉。
作者:楊云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第四中學
- 上一篇:初中化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策略
- 下一篇:分析化學教學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