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驗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05 05:52:00

導語:學生實驗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實驗能力培養論文

教師的主導作用南京市教育局教儀站孫宏根物理的實驗基儲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矗從物理學的發展史可以看出,物理實驗的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因此,在中學階段必須加強學生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需要在實驗過程中逐步培養和提高,其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

一、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要有計劃性和針對性學生實驗能力包括設計實驗計劃、觀察操作、數據處理、分析與總結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是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不是每個實驗都能把各種能力同時培養起來。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將每個實驗認真分析后,確定每個實驗要著重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使用常用的測量儀器——直尺、天平、彈簧秤、壓強計、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萬用電表時,就應該著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數據處理能力。又如,初中物理教材在實驗《用電流表測電》之前的每個學生分組實驗,都直接寫出“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步驟”等。而在隨后的實驗《用電壓表測電壓》,則要求學生模仿前面的表格自己設計實驗表格。

在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以后,完全讓學生自己設計觀察記錄表格,自己選擇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教師要抓住教材這種變化的安排,著重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計劃的能力。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要考慮循序漸進、逐步深入。例如,電磁打點計時器在實驗《測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和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都會使用到。在做第一個實驗時,由于學生對儀器比較生疏,操作時會很緩慢,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在所難免。在做第二個實驗時,就要要求學生對儀器的安裝及使用操作程序不應再有原則性錯誤,熟練程度應比第一次好,速度比第一次快,不過在具體細節上允許出現些偏差。第三次實驗,就要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正確無誤地將實驗安裝并調好。

二、教師要注意發揮示范作用

在進行學生分組實驗時,學生即使按照教師要求在實驗前做好預習準備工作,對儀器的操作步驟也比較清楚了,但一旦接觸到實驗儀器,仍會束手無策。因此,實驗前教師應對如何正確操作儀器進行示范,必要時強調說明不按規范操作會造成什么后果。尤其在學生進行操作過程中,要抓住典型事例向學生反復示范。例如,初三年級學生做電學實驗,初學階段很容易將電表“+”、“-”號接反。可以在學生實驗前,先做示范操作,將電源的正極和電表正接線柱先用紅紙做上特殊標記,然后用紅色導線把電源的正極與電表的正接線柱連接起來,用黑色導線將電表的負接線柱與電源負極相接(電路中有小燈泡)。

在學生動手實驗時,教師再巡回視導,發現有接錯的,再進行示范。教師在演示實驗時,也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使用天平,拿取砝碼時,鑷子口的凹邊應當朝上,待測物和砝碼都應放在砝碼盤的中央;拿取盛有水銀的燒杯時,應用左手托底,不能用手提住燒杯口以免杯底破裂,如果在細長玻璃管中裝有水銀,翻轉玻璃管時,不可用雙手持玻璃管的兩端,而應以手挾持管的中部;做靜電實驗時,需要用手持絕緣柄時,應以兩三個手指握持,而不應從掌心握持,并且應持離導體最遠的一端,以防漏電;用手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臂、電表旋鈕及啟動開關時,應以另一只手扶持器件。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使之形成科學的實驗素養

實驗操作的全過程包括儀器調節、觀察操作、儀器整理。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使之形成科學的實驗素養。首先,實驗前都要對儀器進行預備性調節,根據需要,有的儀器位置安裝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儀器之間的聯系也應滿足一定要求,如:電學實驗中,電路連接要正確,還要考慮到觀察、操作、檢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儀器應保持共軸。測量儀表必須先進行零點調節,當某些條件變化影響到零點時,要重新調整零點。如天平位置變動、彈簧秤拉力方向改變,萬用電表電阻檔量程變化等,都必須重新調整零點。使用各種儀器必須按一定操作規范進行。對于違反操作規定的要禁止。

操作要有一定的條理性,例如應在檢查電路后,再接上電源的另一個接線柱,然后合上開關。觀察儀表時視線應與刻度平面垂直。儀器整理要有一定順序。如:電學實驗,應先切斷電源然后拆除連接電源的接線柱。儀器整理要有利于儀器的保養維護。如:托盤天平游碼歸零,橡皮圈墊上,學生電源刻度盤旋鈕旋到最小值,萬用電表刻度盤旋鈕撥離電阻檔,滑動變阻器滑臂滑至同一邊,有傳動裝置的儀器將傳動皮帶松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