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對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應用

時間:2022-01-29 08:51:08

導語:生活素材對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素材對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應用

初中階段學生通常擁有較好的感性思維,但往往缺乏對問題的理性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初中物理時,必須注重生活素材的應用,將物理課程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本文探討了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利用生活事物、利用生活情景、利用生活實踐等教學方案,力求改革物理課堂,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教學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明白知識學習的一般方向。教師在教學時應找出書本中與學生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內容,讓學生在探尋生活知識的過程中真正理解物理課程學習的規律。在教學時,教師可通過生活教學經驗積累,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欲望,讓學生能夠理解物理知識學習的樂趣,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構建高效物理課堂。

利用生活事物,進行新課導入

教師必須在課堂導入環節下功夫。只有課堂導入環節做好了,后續的課程開展才能夠更具高效性。教師在教學時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結合生活實際去展開新課教學。例如在教學“分子熱運動”這一課時,教師首先就應該先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分子?什么是熱運動?分子、熱運動這兩個概念有著怎樣的關系?在學生思考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展示出來,如水被煮沸時會冒出水蒸氣,學生這時大多顯得較為好奇,他們也非常想要知道這些水蒸氣產生的原因。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分子熱運動的基本過程,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探尋過程中了解到分子熱運動的本質。這樣的導入環節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也保證了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利用生活情景,做好課堂教學

生活中的某些情景蘊含著較為豐厚的物理知識,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源泉。教師在教學物理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生活情景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能力。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感悟到物理世界的樂趣,也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物理課程的探索過程中。例如在教學“能源”這一課程時,教師就應該結合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教學,先通過圖片視頻的展示,介紹人類使用能源的變化歷程,讓學生知曉人們在使用能源過程中的變化。學生通過討論能夠了解到能源關系的不斷變化導致了社會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發展是離不開能源的,能源是支撐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接著教師可以繼續用視頻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發電站,讓學生思考這些發電站的能源到底是由何處得到的,學生通過積極討論,能夠得知這些能源都是由太陽提供的,太陽也是地球能源的根本來源。接著教師可以順勢利用幾個實驗道具來講述能源的變化,拿出煤塊、磁鐵等演示發電機的發電過程,從原始社會人們學會使用火開始講解,加強學生對于電能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運用某些生活情景,降低物理知識的學習難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加強生活實踐,開展模擬教學

教師在講授完一些新的物理知識之后,必須引導學生對這些物理內容進行觀察,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得學生能夠在模擬教學課堂上解決物理問題。例如在教學“家庭電路”這一課程時,教師在學生學習完家庭電路部分內容之后就可以要求學生回憶家庭電路知識的基本結構,并在自己的草稿紙上畫出其簡圖。這樣的演示過程加強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助于學生理解家庭電路的內容。接著教師可以繼續在教室內展開實驗,準備一些實驗材料,如電路板、開關、測電筆、燈泡等,接著給學生發放這些實驗用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實驗討論,隨后為學生提出如下幾個問題—教室里的燈是怎樣連接的?你們知道它們是由幾部分構成的嗎?教室里的其他電路走向情況是怎樣的,你們能夠應用這些實驗素材對其進行演示嗎?當這一系列問題提出之后,學生的學習思路也一下子清晰了。教師可以出示家庭電路試樣板,引導學生對各部分器材做出理解,加強生活實踐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到測電筆的構造,知曉如何應用測電筆去辨別零線和火線。在這樣的生活實踐過程中,教師強化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轉換應用,保證了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生活素材是打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鑰匙,教師在教學物理時應借助生活素材,應用生活事物、創設生活情景、加強生活實踐,從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出發,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識,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對物理知識產生興趣,引導學生加強生活知識聯系,保證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作者:張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