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情感教學思考論文

時間:2022-05-07 06:24:00

導語:物理情感教學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情感教學思考論文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實施教學目標評價是深入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改革有效的、主要的途徑。教學目標評價在物理教學中發揮著愈來愈明顯的作用。但是,我們也看到,在實施教學目標評價的過程中,不少學校存在著重視認知領域、忽視情感領域的傾向:一方面,在認知領域有了一套初具規模的教學目標體系和評價體系。目標評價漸趨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另一方面,與認知領域相比較,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研究卻明顯滯后。我們認為,健全、完善的物理教學目標評價,應該包括感知、技能與情感三大教學領域。只有加強情感教學目標的研究和實踐,才能使認知、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評價得以深入發展,也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學改革進入一個新境界,促使物理教學任務的全面實現。近兩年來,我們在實施認知、技能領域目標評價的同時,對情感領域教學目標與評價進行了一些探索與思考

一、明確情感教育的目的與內容

明確情感教育的目的與內容是實施情感教育目標評價的前提。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由于人的需要是復雜多樣的,所以產生的情感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合理、積極、健康的情感,也有不合理、消極、不健康的情感。情感教育的任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改變和影響人的情感狀態及其內容,變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變不良情感品質為積極情感品質,從而使物理教學成為健全、完善的教學,這就是情感教育的基本目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結合認知、技能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保證物理認知、技能領域的目標貫徹,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結合物理認知、技能知識的教學,促使學生產生、形成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各種情感并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總之,加強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情感教育與認知、技能教育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同步升華。

根據上述情感教育的目的,結合物理教學的特點,我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主要抓了三個方面:一是學習情感的培養。即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的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主要有:1.對待物理知識、技能的態度,如,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等。2.科學的求知態度,如實事求是、嚴肅認真、按科學規律辦事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包括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有自信心,有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有自強、自立的獨立精神和勇于探索和勇于創新的創造精神等。二是人生價值情感的培養,即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主要是指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培養主要是指積極上進、有崇高的理想及對人生信念的執著追求等。三是社會情感的培養,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等。此外,還有培養學生的理智感和美感等。

二、進行情感教育目標的水平分類及其章節目標的制定

上述情感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是學生學習階段的終極目標。為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及時對學生各個階段情感目標的到達度進行評估,并及時進行有效地調控、矯正,就必須對上述情感目標進行水平分類,使之成為由低到高的有序連續體。

在注重情感教學的實踐中,我們以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為依據,并結合本地的教育實際和初中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把物理學科中情感領域教學目標劃分為接受、反應、偏愛、追求四個層次。各個層次的定義和情感特征如下:

水平

定義

情感特征

接受

學生愿意接受或注意某種現象或刺激

學生能按教師的要求去聽、想、看、做等,但不專心,興趣淡然

反應

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接受、注意某種現象或刺激,并參與有關的一些活動。

對于老師的要求能積極主動地做,有自覺性,并感到有樂趣,心情舒暢。

偏愛

學生相信某種現象有一定的價值,從而在行動上有一種持久和專注的態度,而且這種態度比較穩定。

對于某種現象或活動并不滿足于按老師的要求去做,而且熱衷于討論和探究。

追求

把某種現象當作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并努力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尋找各種有利的途徑,克服各種困難,有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勇于創親的精神。

制定和實施章節情感教育目標,是制定和實現物理教學情感教育的基礎,為了實現情感教育的整體目標,必須制定詳盡得體的章節情感目標。在實踐中,我們一般按以下三步進行;

(一)充分利用各章節的情感教育因素。章節情感教育目標的制定,必須以各章節情感教育內容為基礎,由于各章節的情感教育因素不像物理知識、技能內容那樣明確具體,它們大都蘊藏在物理知識、技能之中,需要我們去發掘。實踐證明,要充分發掘物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準確地把握各個知識技能內容的個性和特點,教師要認真分析每個章節、每個段落和每個定義、公式、定律的形成過程以及各個實驗操作過程,對這些知識、技能以及形成過程的性質和特點把握得越全面、越深刻、越細致,情感教育因素就發掘得越準,掌握得越透徹。例如,初三物理教材“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這節知識,表面看起來沒有顯性的情感教育因素,但可以根據分子擴散運動的特點,在讓學生觀察固體、液體、氣體的擴散現象的過程中,向學生揭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初步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又如,學生的實驗操作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技能技巧,但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向學生滲透愛護國家財產、遵守實驗操作規則的教育,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二)確定各章節情感目標的水平層次。各章節的情感目標內容找出來后,還必須確定各情感目標所要達到的水平層次。在實踐中,可以根據學生情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既要高于學生實際水平,又不能超過學生接受能力的臨界線,使學生既渴望接受又有能力接受。

(三)用可操作性的語言表述章節情感目標。情感教學目標的表述必須做到明確具體,不但要便于師生操作和檢測評價,還要使學生知道在課堂中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目標,真正起到目標的導向和檢測作用。我們一般“通過或結合……,意識、接受、感受、形成……”來表述,這種表述側重指出了教學過程中怎樣做是符合要求的,具有過程性特征,有利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準確地評價學生的情感。下面以“密度”這一章的情感教學目標為例來說明

反應

在制定教學情感目標時,我們還特別注意到教學是受多種復雜因素影響的,教學的結果是無法全部預料的,教學目標并不能代表教學成果的全貌。制定教學目標,是要協助師生在教學時有明確的目的可循,在評價反饋時有較客觀的依據。如果把教學局限于預定的教學目標之內勢必成為教學的枷鎖,所以在制定實施教學目標時應有正確的態度。

三、正確運用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則及方法

制定、實施情感目標的基本原則,就是在制定、實施情感目標時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我們認為,其基本原則應包括:

(一)滲透性原則。物理學科的情感教育,是利用物理知識、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應用有關的素材進行的,所以,情感教育必須寓于物理知識、技能教學之中,使傳授知識、技能與情感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要積極地挖掘和充分利用物理學科自身的教育因素,科學準確、潛移默化地滲透到物理教學的活動中去,做到科學性與情感性的有機統一。

(二)目的與手段相統一的原則。在制定、實施情感目標的過程中,既要把學生情感的激發和調動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又要通過情感培養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達到使學生形成良好情感品質的目的。

(三)層次性原則。制定、實施情感領域教育目標應依據教學目標的水平分類,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內在邏輯順序,表現出不同的層次性,應從低起點開始逐步提高層次。

(四)從實際出發原則。制定、實施情感教育目標應從學生本身實際、教材內容實際和當前社會實際出發來確定情感滲透的內容和方法,應杜絕形式主義的生拉硬扯以及歪曲客觀事實、脫離學生和社會實際的情感教育。

(五)反復性原則。由于人的情感具有不穩定性特點,在制定、實施情感目標的過程中,對于某一情感的培養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實際進行反復滲透教育,不斷鞏固、強化。

(六)一致性原則。由于情感培養具有緩慢性與長期性的特點,這就要求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情感培養的內容與要求是相互聯系與一致的,應做到相互銜接,保持滲透情感內容的系統性、計劃性與完整性。

根據上述原則,在實施情感教學中采用了如下四種教學方法:

(一)以知育情。人的情感是在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且認識越深刻,情感越深、越穩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中所隱含和顯露的情感教育內容,老師要講清講透,學生要弄通弄懂。例如,要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首先必須結合學習物理知識,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文化、我國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我國科技人員的奮發圖強的事跡等,讓學生認識祖國,了解祖國的今天、昨天、明天,使學生在“知我中華”的基礎上產生“愛我中華”的情感。

(二)以情育情。情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感染性,一個人的情感可以使另一個人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感。這是實施情感目標的又一重要途徑和方法。我們在教學中應堅持做到:1.利用課本上介紹的物理學家傳略,介紹物理學家獻身人類科學事業以及在科學上實事求是、換而不舍的科學態度來感染、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2.教師在課堂上要以身作則,善于調控自己的情感,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通過自己的榜樣行為去影響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3.結合教學過程中學生所體現的一些情緒表現和情感行為,讓學生進行判斷分析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力求避免不健康、消極的情感去影響感染學生。

(三)以境育代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要重視以境育情,盡量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情和趣,其具體做法是:1.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如上物理課時,教室、實驗室的環境布置要整潔,儀器安放要符合規格,實驗要求及注意事項要一目了然。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師生關系融洽,使學生能以良好的心情來進行學習和操作。2.在課堂教學中,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來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有多種,如問題情境、實驗情境、活動情境等。其具體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例如: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可以創設科學家形成該概念時的情境,讓學生模擬科學家的認識過程,親身體驗科學家的想法和做法,使學生在掌握物理概念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和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又如,可以結合物理學科特點,經常開展小實驗、小制作競賽等,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四)以意育情。情感與意志是相互制約的,情感激勵意志,意志能調控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使其能自覺地調節、控制學生意志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實驗教學中,一方面使學生在明確實驗目的的同時,向學生提出合理、適度、明確的實驗要求,加強嚴格的管理和訓練,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同時,在實驗中要鼓勵他們大膽創造,不怕失敗,堅持到底,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四、及時評估有效調控

情感目標評價是師生依據各章節的情感教育目標對學生情感的到達度進行測評,以便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及時的強化或矯正。如前所述,情感目標的到達度是不能單靠“達標測試題”可以準確測評的,它必須根據不同的目標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們在實踐中,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問卷法。此法適合于測量學生的情感認識水平,其形式可以采用填空、選擇、問答等形式。例如,學過光學后,可以通過下列問題來測評:在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物距逐漸減小時,像距怎樣變化?像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沒有?這說明物體的量變會引起物體什么的變化?制自己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培養鍛煉問卷法對于學生的情感行為到底達到什么水平,可信度不是很高。

(二)遷移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學生完成認知領域目標的情況來評定學生的情感水平。例如,可以通過學生上課學習的表現、完成作業的情況以及考試成績的升降來分析學生學習情感水平層次。也可以通過觀察學生日常對一些物理現象的熱情以及對老師教學的態度來分析評價學生的情感水平。

(三)投石法。即在教學過程中不時下達某個或某幾個物理學科的有關知識技能方面的問題(投石),觀察學生探究的情感狀況(熱烈或冷漠)等來評價學生的情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