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生活情境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5 06:34:00
導語:物理生活情境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與生活聯系密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探究的動力,是值得每位物理教師切磋的話題,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略談以下幾種策略。
1用“物”和“理”之間的聯系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物理來源于生活,用大量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感覺: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如:在《物態(tài)變化》這章的教學中,像“夏天感覺井水涼,冬天感覺井水熱”“測體溫時先要把體溫計甩一甩”,“冰雪熔化”“河水結冰”“水的沸騰”“剛洗完澡感覺很冷”“夏天吃冰棍兒時,剛從冰柜里面拿出來,包裝紙外面有‘粉’,剝開之后會冒‘煙’,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會出‘汗’”“放在衣柜里的衛(wèi)生球過段時間變小甚至不見了”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像關于電冰箱的冷藏原理,由于我們是農村中學,大部分學生家庭沒用冰箱,但農村有一些保鮮的土辦法,如把裝有食物的器具浸在冷水里(水不沒過裝食物的器具),再用濕毛巾蓋上;甚至將食物用籃子裝好吊在井里(不與水接觸);關于蒸發(fā)致冷,講到了用擦酒精的辦法為高燒病人退燒,但學生更熟悉自己如果發(fā)燒,父母會用濕毛巾敷在額頭上幫助退燒等,這些都是學生現時的生活環(huán)境,教師要啟發(fā)他們進行比較,悟出其中的道理。
2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新奇的生活化情景,能強烈地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光的直線傳播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用分別帶有方形、三角形、圓形小孔的三張白紙發(fā)給學生,并提問:太陽光線射過這些小孔在地上會留下什么樣的光斑?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這樣回答,跟幾何圖形一樣。然后,讓學生走出教師,在陽光下觀察光斑的形狀,結果光斑都是圓形的(也可以在日光燈下觀察,結果是細長的光斑)。現象與學生的想象出現了差異,從而造成了懸念,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終帶著這個問題主動的去學習。又如:在講熱傳遞時,演示這個實驗用火輕而易舉地燒掉一張紙條,把同樣的紙條緊纏在鐵棒上,再用火燒,紙條安然無恙,學生很奇怪,這時,告訴學生,騙子就是用這種方法推銷假毛料服裝坑害人的。創(chuàng)設這些情景使學生既覺得新奇,又倍感親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3利用實驗活動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物理是實驗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投放足夠的實驗設備,讓學生圍繞某個專題展開實驗探究,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就像科學家一樣探究問題驗證假釋,體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素質。
在教學“浮力”時,為了說明物體的沉浮條件與物體和液體的密度有關,我設計了一個實驗:一個雞蛋在清水里下沉,再在水里加鹽并攪拌使其充分溶解,雞蛋又能浮起來,水和鹽的比例如果適當,雞蛋甚至還能在水里懸浮。實驗中,通過比較雞蛋和液體的密度來總結物體沉浮的條件。實驗過后,有一個同學問,為什么師傅往榨好的油里加鹽?我就告訴他,榨出來的油里含有一些雜質,放一段時間以后,這些雜質就會發(fā)生沉淀,賣不出去。在油里加鹽后,增大了油的密度,使這些雜質懸浮在油里面,賣的時候就連雜質一起賣出去了,還增加了油的質量。這樣做是坑害消費者的、不當的做法,以后再看到要加以制止。這樣一解釋,關于物體沉浮條件的知識獲得了鞏固,還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道德教育,一舉數得。再如:在教學“升華和凝華”時,為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我指導學生在課外做了“人造雪景”的實驗。即在一透明的玻璃杯內放少許樟腦球的粉末,再在杯內放小樹枝或小石子,將杯口蓋嚴后再緩慢加熱,直到樟腦粉末完全消失,最后讓它冷卻。當同學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時,讓學生說出其中反映的物理知識,使這一節(jié)的知識點得到了很好的落實。諸如此類,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的實驗研究,如密度、壓強、歐姆定律等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通過實驗分析歸納出結論,使學生既掌握了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又從中體會到科學探究的精髓,體驗成功的喜悅,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4多媒體網絡技術能跨越時空的限制
能生動的再現生活情境,也能將不同的情境進行整合,并且形象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內容。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在頭腦中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物理過程,有助于理解和記憶,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電流時,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總是感到抽象難以理解,而現在通過多媒體課件十分直觀的演示出電流在電路紅流動的畫面,這樣把微觀粒子夸張,學生就容易接受了。又如,電流的磁場、磁場的分布情況。光學中的光路圖等,這些在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理解的現象,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現生活中的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綜上所述,把物理教學生活化,把生活現象物理化,“物”和“理”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學再分析論文
- 下一篇:中學物理規(guī)律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