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索強化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9-24 10:44:00

導語:實驗探索強化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驗探索強化能力培養論文

摘要:當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著“重講解、輕實驗”,“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輕方法”的錯誤傾向。其產生的原因可歸結為:(1)教育思想不端正。由于只重考試分數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干擾,有些教師黑板上畫實驗,學生本子上練實驗。(2)教改實驗顧此失彼。由于一些教改實驗項目具有普遍適用性,難以突出物理學科的特點。如果簡單照搬,勢必造成忽視實驗的傾向。(3)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有的地方實驗設施十分短缺,有的地方教師隨意取消教材、大綱中要求的實驗內容的現象仍然存在。

要解決上述問題,除采取行政手段外,迫切需要設計一條突出實驗教學的課堂思路。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內容的確定受教材內容、學生基儲教師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可能有一個簡單的模式。但課堂教學思路的清晰、科學與否,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初中生由于受抽象思維的局限,開展實驗探索教學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為思維加工提供大量的素材,而且為學生能力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依據啟發教學原則,我們設計了以突出實驗教學為宗旨,能充分體現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的課堂教學思路,即:情境→問題→猜想→探索→結論→深化→運用→練習→作業。

其各個環節的說明如下:

1情境:是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通過列舉生產、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展示實物、模型、掛圖、漫畫或進行演示實驗、分組實驗來創設物理情境。如《浮力的利用》一節,可先安排“空心牙膏片在水中的浮沉”的學生小實驗,起到激發求知欲和復習舊知識的作用。

2問題:從物理情境中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使學生進入悱憤狀態。如在《什么是力》一節,在列舉大量實例的基礎上,可問學生:“我們平常接觸了不少力的現象,誰能給力下個定義?”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

3猜想:要求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猜想可能的結論。如講《阿基米德原理》一節時,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可先讓學生猜想:可能與深度有關,也可能與物體的密度有關,還可能與物體的形狀等有關。本環節可激發學生熱情,培養直覺思維能力。

4探索:在猜想結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演示或隨堂實驗。如講《蒸發》一節,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可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三個小實驗:(1)在手背上滴兩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開,看那個干得快?(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孝面積相同的水漬,看哪個干得快?(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積相同的水漬,對其一片吹風,看哪滴干得快?雖然教材中未出現該實驗,但它不僅使學生懂得影響蒸發快慢的知識,而且滲透了物理研究的方法。公務員之家

5結論: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在這個環節,可先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實驗結論,再通過看書對比,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語言的能力。

6深化:可讓學生反復朗讀,或默讀黑體字所表述的結論,分析條件與結論的對應關系,抓住核心,再進行反例辯論,逆變分析。

7運用:即根據得到的結論,聯系實際進行舉例或解釋現象。如《壓強》一節,可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生產中哪些情況要增大壓強,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哪些情況要減少壓強,采取什么方法?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知識,又加強了與實際的聯系。

8練習:教師精心設計題組,進行概念或規律的變式訓練,達到鞏固知識、反饋矯正的目的。在設計題組時要確定好難易度,使各類學生都能在其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