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新思路

時間:2022-01-02 09:29:11

導語:高中物理教學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教學新思路

物理是高中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十分大的影響。從目前我國各學校的高中物理教學來看,正在從知識教學向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過渡。但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目前我國各高中學校物理教學中常存在教學方式陳舊,課堂枯燥無趣等情況,在加上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高度抽象性特點,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越來越差,難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實效性。

一、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的價值

(一)靈活應對新課改。新課程改革的外在形式體現于教材中,核心體現于課堂教學環節,手段體現于老師角色的定位及師生關系的重構方面。可以說新課程改革涵蓋了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此種改革背景下,使得老師面臨的教育實踐問題更加復雜,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唯有進行不斷教學反思,才能夠創新出新的教學思路,有效應對充滿變數的新課改。(二)促進老師專業成長與自我發展。教學反思看似簡單,實則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物理老師只有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才能夠得以不斷的成長。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說過,教師成長需要通過教學經驗和教學反思兩個環節。加強教學反思,有助于物理老師的自我發展。(三)靈活駕馭復雜的課堂。新課改之后,高中物理教材給老師預留了充分的實踐創新空間,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因素,老師唯有在實踐情境中進行不斷的教學體驗、反思與感悟,才能夠創新教學新思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及教學策略,靈活駕馭復雜的課堂。

二、擺脫枯燥:高中物理教學的新思路分析

(一)構建輕松的教學環境,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眾所周知,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隨著現代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前兩者的需求已不再是困擾性的問題,所以需要將視線集中于后三者需求層次方面。作為高中物理老師需要在意識到此點的同時,主動放下自己的高姿態,平等的與學生交流。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平易近人,還能夠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關愛,從而使學生更為尊敬老師。比如: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給學生們預留充分的提問空間,學生提問過后,老師不要僅去評價問題的對與錯,而是要想方設法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然后針對共性問題進行解決。這樣的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肯定與尊敬,會萌生感激之情,甚至會為了老師的期盼而努力學習。此種構建輕松教學環境+情感激勵方式,能順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以實際為基礎,增強理解。初中物理教學與高中物理教學有較大的不同。初中物理教學一般都是通過現象認識規律,所以常采取記憶式的學習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學一般都是通過認識規律來理解與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常采取理解式的學習方式。因此,高中物理教學,想要讓學生徹底從枯燥的學習中走出來,就需要堅持理解的三個基本步驟。1.練習。此練習并不是指無止境的練習,而是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練習,通過不同類型習題的練習之后,學生便能透徹理解概念、規律、知識點及考點,更加明確物理學科學習的價值。2.講解。即老師先將自己對于規律、概念、知識的認識講解給學生,并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當講解完畢之后,應該預留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與空間,根據實際問題來對概念、規律進行分析,這樣能使學生對概念、規律有更為深入的理解。比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相關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潮汐”、“植物生長”、“雜技表演”等現象來講解概念及規律。3.應用。即引導學生運用所學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者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夠逐漸的樂學,提高學習效率,得以全面性發展。(三)準確進行教學定位,構建性新型師生關系。第一,知識灌輸者向知識引導者過渡。現代化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倡導讓學生自主發現、探究與構建知識。課程傳遞不僅是一個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而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形成新的目標和活動的過程。想要順利達成此教學目標,就需要加強對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培養,讓學生不斷感受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正確的物理學習觀。比如:給學生構建安全的心理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去思維與探究,使課堂異彩紛呈與生機勃勃。同時,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主動發揮好自己的教學“伴奏者”作用,不斷幫助學生發展、積淀和運用知識,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得以可持續的發展。第二,課堂主宰者向交流者過渡。新課改之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需要構建民主、合作、平等的教師文化生態,所以老師不再是統治者,而是需要扮演好學生交流者和合作者的教學角色,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探討活動中,分享思想,建立新的“學習共同體”。

三、總結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想要徹底擺脫枯燥,就必須要對創新的教學思路進行不斷的創新,這樣才能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始終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論,并以此為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促使學生得以全面性的發展。

作者:何衛軍 單位:襄垣縣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