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模式與實踐
時間:2022-08-19 11:21:40
導語:高中物理教學模式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改變了傳統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更新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使人們看得更廣,走得更遠。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高中物理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利用網絡優勢降低物理知識的學習難度,拓寬物理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提升物理教學質量。文章論述了網絡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優勢,闡述了網絡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中物理;高中生;物理教學;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發展程度較高的今天,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要,互聯網技術作為強大的信息傳輸和展示媒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展現出極強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對傳統物理教學模式發起了沖擊和挑戰。高中物理是高中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科,直接影響高中生的高考水平,學好高中物理尤為重要。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物理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課程的時代性,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在網絡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學應做到與時俱進,物理教師要順應趨勢,轉變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物理教學,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創新物理教學模式,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增加物理教學內容,利用網絡的便利性給高中生呈現別開生面的課堂,從而增強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
一、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優勢
(一)顛覆傳統學習方式
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高中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獲取途徑主要是教師的講授。知識獲取的途徑單一,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依賴于“題海戰術”,需要做大量的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學習負擔沉重,學習效率卻不盡如人意。而在網絡環境下,高中生對電子產品的使用程度越來越高,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正在影響著學生,所以,利用網絡來輔助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迎合了高中生的興趣點,備受高中生的喜愛和歡迎,高中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物理知識,拓寬了高中生的學習渠道。
(二)創新物理教學形式
網絡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給高中物理學科帶來深刻的變革,它改變了“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增加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創新了高中物理教學的形式。基于網絡環境的物理教學,在課程導入、課堂教學、課后作業、答疑評價等各教學環節都融入了網絡技術,教學更加新穎、靈活,知識的呈現方式也更加直觀、生動,可以讓高中生在新鮮事物的引導下自然地融入對知識的探索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豐富物理教學內容
網絡技術的應用將課本上靜態的教學內容轉變為動態的視頻、動畫、聲音和圖像等,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使高中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更透徹,記憶更牢固。網絡里有海量的物理知識,很多都是最新、最先進的物理研究成果,這些都可被當作背景資料或知識拓展應用于物理教學中,從而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及時更新和現代化,拓寬高中生的視野。網絡技術的發展拓寬了物理教師獲取物理資源的途徑,只要是符合教學實際的優質網絡教學資源,都可以用于日常教學,使高中物理課堂成為高中生學習的樂園。
二、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
(一)利用網絡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把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識用簡潔、生動的形式呈現出來,能夠有效地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所以,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了解網絡的功能,善于借助網絡創設教學情境,給高中生提供更多學習的路徑,讓高中生設身處地感受物理知識的存在和應用,使高中生喜歡上物理學習。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從網上選取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史事、科學趣聞、民間故事等高中生感興趣的網絡視頻資源,用于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帶動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探索欲望。物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物理現象,而且許多生活中的問題需要物理知識來解決,物理學習離不開生活情境的創設。日常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為高中生呈現生活實例,用高中生熟悉的情境引出物理問題。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高中生展示物理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使高中生認識到物理學習的價值。高中物理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里的動態模擬功能再現一些生活中不常見的物理現象,為物理教學增添一份神奇色彩,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高中生對于天體知識和高科技等十分感興趣,每次教師展示都會非常認真地觀看,在美的熏陶下投入物理學習,可見物理教學必須要抓住主要矛盾點,多從高中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讓高中生受益終身。
(二)利用網絡環境,構建翻轉課堂
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以物理教師教授和演示為主,高中生處于被動聽講、接受知識的狀態,師生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互動,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效果卻不理想。所以,高中物理教師需要轉變傳統單向傳輸的教學模式,構建基于網絡的翻轉課堂,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親身實踐中掌握物理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網絡環境為高中物理翻轉課堂提供了更多新模式。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各種可以用于物理課堂教學的素材、案例或視頻資料,在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引導學生根據播放內容進行物理知識的探討,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物理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從而增進高中生對物理內容的理解。網絡環境為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并上傳到班級共享平臺,讓高中生在預習中觀看使用,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這種形式更加靈活,有利于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高中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更易于全身心投入物理課堂。由于學生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可以留出更多課堂時間進行預習問題的討論和學習經驗的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物理課堂的翻轉。課后,高中物理教師要對所教知識進行總結,提倡學生制作出思維導圖,并且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使高中物理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
(三)利用仿真技術,輔助實驗教學
網絡技術的發展開創了實驗教學的新模式,有效地解決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諸多問題,彌補了物理實驗教學的遺憾,也讓物理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實現了知識和應用的結合。物理是一門具有濃厚科學色彩的學科,有很多物理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是難以見到的,利用網絡仿真技術可以再現這些神奇的景象,開闊高中生的視野,實現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升華。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有很多物理實驗受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的限制,難以在課堂和實驗室完成,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物理教師會對這些實驗進行口頭的講解,既單調又枯燥,學生也缺乏實踐體驗,不能透徹地理解知識。借助網絡的仿真技術,高中物理教師可以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所以教師要指導高中生利用仿真物理實驗室進行虛擬實驗操作,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感受虛擬世界的真實體驗,深化對物理知識的認知。高中生在虛擬實驗中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和同學交流,互幫互助,實現知識的共享,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為了方便學生的觀察,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仿真技術為學生設計仿真的模擬實驗,讓學生在反復的觀察和研究中更快地學習物理知識。借助共享平臺建立課內外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機制,讓高中生在課后自制家庭實驗,將實驗結果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上傳到共享平臺,和其他學生一起分享實驗的經驗,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讓高中生學會借助網絡解決實際問題。
(四)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因材施教
網絡環境豐富了物理學習內容,拓寬了高中生獲取物理知識的渠道,高中生可以從互聯網、電視、電子報刊等多種渠道獲取豐富多彩的物理學習資源。由于高中生的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性格愛好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物理教學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很多高中生對物理學習逐漸失去信心,物理教學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在網絡環境如此發達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和社交平臺的便利,創建物理學習交流平臺,創新師生交流的方式,在平臺內教師和學生可以無話不談,避免當面交流的尷尬和羞澀,從而加深師生間的相互了解,優化師生關系。物理教師在交流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進度,從而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高中物理教師通過對實際學情的掌握,還可以將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分組歸類,制訂幾套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努力縮小學生間的差距。物理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交流平臺為學生布置“自助餐”式的作業,對作業內容進行分層設計,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作業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微課是網絡環境下的產物,物理教師可以把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上傳到共享平臺,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彌補課堂學習中遺漏的知識點,突破學習中的難點,構建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識體系。
三、結語
總之,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效果明顯,對傳統教學模式發起了沖擊和挑戰,高中物理教學在網絡環境下有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為了緊跟時代步伐,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必須充分認識網絡對于物理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加大對網絡的運用,積極探索網絡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帶給高中生更多新鮮的物理學習體驗,充分調動高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高中物理教學在網絡環境下綻放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金輝.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新課程,2020(33).
[2]鄒金平.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分析[J].新課程,2019(1).
[3]苑紅沫.網絡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高考,2019(17).
[4]孫本群.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考試與評價,2018(1).
[5]朱云成.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讀寫算,2016(6).
作者:向國孝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房地產行業營銷服務體系研究
- 下一篇:稅籌基礎與未來小鎮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