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在新課程物理教學中怎樣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時間:2022-04-21 02:56:00
導語:小議在新課程物理教學中怎樣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淺談在新課改物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興趣激發物理實驗教學知識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濃厚的興趣能激勵人不斷地進行探索,從而產生探究的動力。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求知的動力,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通過研究,學生的特點大體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好奇。好奇作為學生思維的先導,是中學生思維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好奇心能使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成功的起點,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進行引發和激勵。
二、好問。好問是中學生心理的又一特點。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這知識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也隨之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學生好問的積極性應得到鼓勵和尊重,教師也要善于設問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
三、好動。中學生獲得新知識常要借助具體的實際經驗作為支柱,好動是學生積極思維的一種表現,設計探索性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從而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實驗素養。
四、好勝。好勝是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于他們形成平等競爭的品格。課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難題、不易做好的實驗等,有意識讓他們爭論,以求在爭論中明理求知。
五、好玩。玩是中學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對知識的預見和選擇,注重知識結構層次的調整,讓學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創新。
總之,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勝、好玩"的心理特點,極大地激起學生學習的內因與動因,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1.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現水并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然后通過授課解決懸念。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鐘,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如在講壓強的時候請同學們用兩只手指壓住一只圓珠筆問有什么感覺?又例如小實驗“筷子提米”,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確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認識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3.用具有驚險性出乎學生意料之外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眼睛,人站著不動,然后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決"為什么"作好準備。
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增加"實用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二、在教學中結合藝術、哲理和幽默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1.風趣有味可以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手蓋頭頂,"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用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來進行比較,肯定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風趣的語言,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講評試題時,先不說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說,"是這個",學生當然會明白這表示第二個答案正確,同時還明白這還表示"勝利"的意思,然后接著說:我們班永遠是"這個",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在授課時,如果在適當的時機故意講錯,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記得牢。例如,在講到絕對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時,故意說成"就是那個發現進化論的開爾文",講完后,學生們先是一楞,然后幾乎全班同學齊聲回答"那個是達爾文",這樣整個課堂氣氛就都活躍起來了。
2.用情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豐富的情感,是語言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創設積極、和諧、富于情趣的教學環境。師生關系的冷暖親疏影響著情緒和心態,決定著教學功能的實現程度。“親其師,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訓。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關鍵是教師要以身作則,知識廣博,具有吸引力,從而影響學生的素質和修養。課堂上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關懷、鼓勵、啟發、教導,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對于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有獨到見解的學生,要當眾給以鼓勵和表彰。對于進步顯著的同學也不要忽視,使盡可能多的同學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器重、信任和鼓舞,感受到歡樂和愉快的心境。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準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0分鐘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有一種美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音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3.用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法。介紹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為完成皇帝交給他的任務--辨別皇冠的真偽苦苦思索。當他洗澡的時候,無意中發現浴缸的水被溢出時,猛然想起了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跟排開的水的體積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當講到歷史上曾有一位學者叫赫曼,為了驗證天電(閃電)與地電是否是同種電,竟被雷電擊死在實驗臺上時,課堂一片寂靜。當講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宮時用磁石來防刺客時,課堂上又是一片活躍氣氛。
4.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學生從現象中認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通過舉例,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相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在學完初二內容《空氣的“力量”》后,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先提了一個問題:“你們在打吊針的時候,有什么發現嗎?”
問題一出,學生們就議論開了,通過了幾分鐘的討論、歸納,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們總結出了以下幾個發現:
(1)輸液瓶口插了兩根管子。
(2)藥瓶要吊在高處。
(3)輸液瓶如果掛得太低,或輸液瓶里沒有了藥液,血會倒流
(4)藥瓶中的藥液是勻速滴注的
對他們的發現筆者作了高度的評價,并對此原因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可能是受筆者的影響,學生的探究熱情也很高漲。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幾個問題,筆者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先通過組內討論共同拿出一個最佳的答案,然后進行組際交流,隨著討論甚至爭論的不斷展開,他們很快就解決了一個個的疑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思維活躍,思路開闊,每個人都爭著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整堂課就在學生討論、探討中進行著。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并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給他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從而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活力。
5.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一個人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難免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中學生更是如此。其實,中學生感到學物理難并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恰當的時候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一種必要的教學手段。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每單元授課完后,要認真進行單元歸類復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于較難的題目在復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使他們在復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的成功,從而激發和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此外,運用多媒體教學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向有意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感覺器官參加到物理教學中。例如:在介紹初二物理“慣性”一節時,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成一個動畫(如可以運用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使用幻燈片有自動切換功能),讓一個騎自行車高速行駛的人,在遇到障礙物時,猛烈地從車上向前摔出,立刻被摔得粉身碎骨(還可以配以碰撞聲和人的痛苦呻吟,使動畫更加生動)。通過播放動畫分析這一模擬的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將此作為本節的引入,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學生學習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他們的思維和情緒也都處于最佳狀態,下一步就可以引導他們去追根求源,有關“慣性”的特點就深刻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了。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應用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對增強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識很有幫助。
三、指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以引起他們課后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地減輕學生的筆頭作業,根據學生所學的新的知識點,布置一些具體的實驗設計,并提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自己分析實驗的要求,按要求設計實驗和動手操作實驗、分析實驗結果。例如在講完物體沉浮條件的應用這一節后,可布置學生課后自己動手設計一個密度計。或者布置一些思考、推理、分析題,讓學生課后思考、討論。例如在講完重力這一節后,可要求學生課后寫一編小論文“假如地球上沒有重力將會是一個什么情景”,這樣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并在思考的過程中對新學的知識進行深化、擴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主動性。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能;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實驗稿)
2、《課堂教學論》袁金華江蘇教育出版社
3、《教育研究》“科學探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驗
4、《利用“開場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 上一篇:小議鋼琴學習中學生音樂素質的完善
- 下一篇:怎樣指引學生正面對待流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