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實驗教育設計

時間:2022-08-09 08:50:00

導語:物理實驗教育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實驗教育設計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我們應加大實驗教學力度,改進實驗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演示實驗;控制變量法;分組實驗;自制實驗;

一、重視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新穎的實驗器材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氛圍,潛移默化的引入新知識,那就為物理課奠定了成功的基礎。我們不能用口述或課件的形式代替實驗。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作記憶效率比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出好幾倍。如何才能做好演示實驗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1)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進行演示實驗前,教師可以根據實驗內容或現象提出一些簡單有趣味的問題,讓學生去猜想,帶著問題去觀察實驗。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會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實驗。例如:上《大氣的壓強》一節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看見過倒置的杯子也可以盛水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參與下面的實驗教學。

(2)努力提高實驗過程的可見度,盡量照顧全體學生。具體做法:提高器材擺放高度;拿到學生跟前展示;運用投影放大等方法。要盡一切努力,讓全體學生看清楚實驗過程。不要讓學生因看不清實驗而產生厭學心理。

(3)師生合作,引導學生積極參實驗。教師單獨做演示,學生處于旁觀地位,缺乏參與意識。讓學生操作,出現錯誤時,教師及時糾正錯誤,加強教學效果。例如:講天平的應用時,讓一名學生上講臺操作,其它學生會爭著為其糾正錯誤,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熱情。

(4)在討論中做演示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老師要對實驗如何操作及注意事項等問題,向學生征求意見,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實驗的參與者。例如:講到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先引導學生列舉可能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再引導他們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不同的實驗,排除不正確因素得出正確結論。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加深對實驗的印象,提高實驗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二、組織好學生分組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協作能力。

分組實驗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實驗前教師應先向學生介紹實驗的目的、步驟及實驗應注意的事項。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做實驗,防止學生把實驗當作游戲來做。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

三、利用學生身邊的“瓶瓶罐罐”自制實驗器材,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物理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因而新課程提倡用學生身邊的器材做實驗,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主編劉炳升教授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瓶瓶罐罐做實驗”的理念。但現實中,許多老師仍然擺脫不了對現成實驗器材、實驗方案的依賴。其實,許多現成配套器材、實驗方案使用起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這就需要我們大膽的對實驗器材、方案進行改進。

四、定期地開放實驗室,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供環境。

在課余時間,定期的開放實驗室,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實驗。開放實驗室能極大地增進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益他們動手能力的增強,有利于創造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要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就必須在物理教學中重視實驗教學,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實驗教學,使物理課堂變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