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觀念下物理教學
時間:2022-06-26 03:15:28
導語:生本教育觀念下物理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師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成為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指導者、引導者、合作者,而學生真正成為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要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在教學內容上,注重保持學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的發展。以下是本人對初中物理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過程的設計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實施教學的基本前提,趣味多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具有懸疑性的課堂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物理實驗能有效帶動學生的高漲情緒,提高他們的探究興趣;討論環節的活動設計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例如,在教學“浮力應用”時,教師可以事先制作一組展示潛艇在深海自由航行的多媒體課件,隨著潛艇的上浮和下潛,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于是會自主提出問題:為什么潛艇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自主上浮和下潛?然后經過積極探究很容易就找到答案:浮力與重力之間的關系。
二、教師應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物理是一門探究性學科,其探究的一般都是科學領域的知識,因此具有一定的難度。此時,很多教師心中就產生了疑問,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學習是不是太勉強了?形成這一顧慮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得到完全的轉變,我們要知道,好奇、發現、探索、創新是少年兒童的天性,郭思樂教授就曾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提出:“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的天性就是具有創造性與活動性的。”為什么蘋果會落在地上?為什么水燒開后壺蓋會動?這些都是偉大的科學家在兒童時期就產生的疑問與思考。因此,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挖掘學生體內的創新潛能,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切忌將學生作為簡單的容器,只是對這個容器進行知識的灌輸,相反,如果教師能夠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磁場”時,就做過不同的比較。其中一個班采取任務驅動式教學,讓學生分成小組探究學習,并在探究結束后進行討論交流,課堂氛圍相當活躍,且充滿生機;而對另一個進行傳統的授課方式,最后進行測試評比,結果前一個班的成績明顯好于后一個班。
三、注重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形成學生的體驗式感悟是探究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間。人形成思想,要通過感悟。它是主體對外部知識、信息的深層次的內化?!币簿褪钦f,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實驗學習中所看到的各種物理現象,以及產生了大量問題,只有經過反復探究,形成體驗式感悟,才能順利內化知識,從而形成相應的思想或經驗。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追求繁榮的課堂表象,而是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類比總結、探究實質等過程,促使學生形成體驗式感悟。當然,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起到有效調控的作用,當學生情緒低落時給予相應的鼓勵;當學生表情茫然時,給予及時的指導與點撥;當學生討論熱烈時,要注意深入引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當學生探究成功時,要給予適時的表揚。因為學生的探究能力是一步一步慢慢形成的,所以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計劃、有步驟的穩步進行,切實培養學生扎實的探究能力。
四、重視課外實驗教學的“生本”作用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類學科,如果忽略了實驗的功用,無異于空中樓閣,失去了物理學科的根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產生這樣的感悟:學生的創新性、動手能力、主動性、實踐性等各種能力都比較欠缺,在這種情況下怎么進行發明創造?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實驗教學沒有抓好。物理教材中包含大量實驗內容,除了課堂上應該讓學生掌握的,教師還應拓展學生的課外實驗教學,課外實驗具有不受時間、地點、形式所拘束的特點,可以取材于生活中的實際用品來靈活操控。因此,課外實驗教學是一種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體現生本教育的最好方式。例如:制作孔明燈、制作溫度計、制作照相機模型等實驗,不僅包含了大量知識,還具有相當的趣味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課外實驗教學。
總之,要想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體現生本教育,我們廣大物理老師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相信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培養獨立意識和合作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 上一篇:推進醫療險精確化管理
- 下一篇:養老險參保意愿及影響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