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信息技術運用研討
時間:2022-07-19 02:28:42
導語:物理教學信息技術運用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早已經進入了新世紀,信息革命把人類居住的世界變成了現實的虛擬空間。從電路到計算機再到因特網的發展道路,消除了人們的空間極限,社會迅速發展成信息時代。知識早已成為發展經濟最重要的資源,信息已作為及其重要的競爭要素。在科技進步的大環境下,新的科技成果開始廣泛地應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推動著現代教育的進步。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要求一線的物理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水平,從而推動學生的發展和提高。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隨著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課堂上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地位同樣也越來越高。我們都知道,物理這門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早已滿足不了現代教學的要求,所以,就要求物理教師不斷地學習、創新。而信息技術靈活、多樣地向學生傳達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受學生青睞。在應用信息技術進入中學物理課堂后,它以文字、圖片、動畫、視頻多種方式向學生傳遞、解讀著知識,使很多原本學生理解困難的知識,由難變易,由抽象變具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很多學生感受到了物理學科的學習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物理積極性的提高。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我們的課堂教學呢?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靈活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能不能真正地把某一學科學好,關鍵是學生是否對這門課感興趣,是否能參與進來。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們來說,他們還未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自制力較弱,因此,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很難長時間地投入做一件事,上課四十五分鐘對于他們來說很難堅持一直參與課堂教學。在這樣的現實下,物理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年齡段實際出發,巧妙安排課前導入,力爭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講授“核能裂變聚變”一節時,對于這一抽象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知的內容入手,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先由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場景提出問題來引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還適當地向學生展示一些原子彈爆炸的圖片,或者是一些珍貴的影像資料,學生的好奇心馬上就會被牽起來,主動性自然就有了。這樣的導入會豐富學生的知識,會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同時也達到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教育的目的。
二、有效使用物理常規實驗與課件模擬實驗
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是物理課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具有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把抽象的物理規律、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能夠直觀、具體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能讓學生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使學生感受倍深。但是,對于有些實驗內容來說,由于受到教學時間和現實條件等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達到教學的要求。例如,一些涉及微觀世界和肉眼看不見的物質的實驗: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電場線、磁感線等。這些實驗如果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動畫模擬實驗,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此,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相結合,可以突破常規實驗儀器的局限性,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復雜的實驗進行模擬。這樣可以彌補演示實驗的不足,給物理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
三、科學設計,提升學習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課堂往往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在課堂上講得不亦樂乎,而學生卻不知所云,這樣的教學效果非常差,往往使教師和學生都感覺到疲倦。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統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于現代教學,而信息技術的發展恰好補充了這一點。實踐證明,科學地設計和利用多種媒體進行物理教學,能夠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設計教學環節,如在講解完一部分知識后,馬上向學生呈現一道習題,及時讓學生鞏固、提高。同時,每道題還可以做好詳細的注解,向學生呈現理想的解題過程,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充分注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之能科學、合理地借助多種媒體手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將靜態過程動態化
在中學物理中有很多靜態的圖和物,教學過程中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把它們變成動態的過程,那么能讓學生獲得連續動態形象的感性材料,再將聲象效果綜合起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大大強化學生的感知,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例如,分析斜面上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彈簧槍的彈簧對子彈的彈力等,我們利用自制CAI課件將難于觀察到的微觀物體形變設計成多個畫面,然后多個畫面連續播放,使學生看清了形變過程,對彈力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利用多媒體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中學物理中有很多的公式,如果讓學生死記這些抽象的公式,不僅記得不牢,而且應用起來也很費力。所以,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其形成過程,能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規律,就能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公式形象化、具體化,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推導不易掌握的公式,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自己推導出的電功率的計算公式。在操作計算機的展示過程中,學生看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可見,在物理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增大課堂的知識容量,展示形象、直觀的物理模型,呈現給學生一個精彩紛呈的物理世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物理學習的趣味性,更好地體現了物理這門自然科學的奧妙。當然這就要求每位物理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式,將傳統物理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這就需要每位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多總結、多反思,勇于創新。但是如果過度依賴、使用多媒體,就可能導致物理教學失去應有的角色與作用,成為信息技術的配角,所以,教師要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總之,中學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 上一篇:水產養殖生產現狀及發展策略
- 下一篇:手術室監護循證護理運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