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融合及注意事項

時間:2022-08-11 11:24:02

導語: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融合及注意事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融合及注意事項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從計算機進入教學開始,經歷CAI階級、網絡時代,經過大量教師的實踐和摸索,至今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相當普遍,已經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具有重要意義。要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完美整合,要求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把各種教學媒體、課程資源以及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學科教學之中。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整合是大勢所趨,以至有部分教師不管上什么課都盡可能多的運用計算機多媒體,這樣有點過了。那么如何把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好呢,本文做些簡要的分析探討。

一、正確理解“整合”

第一、正確理解信息技術和物理課程教學整合的內涵。不應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和學科簡單地組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以系統論和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在教學過程將現有課程的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簡單地說課程整合的內涵就是把信息技術巧妙、有機地融入教和學的全過程中。這個過程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環節,通過教和學方式的轉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簡單地套用某種課程整合設計模式是無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必須根據物理學科各章各節知識結構的特點和所涉及的物理規律,綜合考慮學科內容的結構、學科的教法和學法以及信息技術的優勢與不足,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整合的目的。

第二、尊重科學,回歸學科。由于物理特別注重所講內容的科學性,因此,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教學內容的動畫創意,課件的設計與制作中,更要把科學性放在首位。當前市面上有許多新的物理課件,大量的網絡資源,這為我們教學帶來了方便,但由于做課件的人,相當一部分不是物理專業教師,對物理過程的再現,物理概念及規律的理解顯然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甚至有科學性的錯誤,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入地鉆研教材,深入理解學科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才能在這些資源中找出對我們有用的素材。如,游標卡尺的使用,在網上有用Flash做出的課件,而且課件做得非常科學,學生可以任意拖動游標進行讀數,但此課件無法代替學生對游標卡尺的實際操作,無法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只是輔助工具,如何把信息技術整合到學生、教師的教學活動之中,并使之發揮積極的作用才是關鍵,并非所有知識點的學習都要用信息技術,應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科學應用“整合”

第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物理是一門難度大,實用性強,以實驗為基礎、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科學。物理現象的解釋、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規律的應用、物理情景的想象、物理過程的分析以及物理實驗的操作等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都有相當的難度。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在物理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是必然的,但如果盲目地應用是無法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現代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等于一體,能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物理畫面,降低了物理知識的認知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要深入挖掘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多視角地為學生自主探索創設問題情景。教師為學生創設的問題情景應具備認知對象的主要特征,同時也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心理亢奮,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將求知欲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第二、利用信息技術,輔助物理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時間和空間以及儀器的限制,有些實驗效果不夠理想。如果利用計算機模擬或輔助物理實驗,可直觀形象,使實驗可以重復再現。如液體、固體的擴散實驗,液體擴散現象的觀察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而固體擴散現象的觀察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若采用動畫模擬實驗,加快擴散的過程,擴散現象便一目了然。再如,游標卡尺的使用,以實物應用為主,用課件輔助讀數練習,特別是學生課后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自主研究多種情況的讀數,鞏固學生所學的讀數方法。還有像冰的升華現象的模擬實驗,可向學生展示形象的物理畫面。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熱情,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所具有的交互性特點,不僅能實現學生對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儲存與反饋,還能調控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如多媒體計算機制作的物理教學系統,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章節、難易各異的內容進行學習;對重點的內容一次弄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可重復播放;還可以參與練習、測驗等實際操作。總之,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自己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學習,并控制程序的流向,從而使其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現在是網絡時代,網絡環境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庫,網上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Internet查閱相關的物理知識,或瀏覽網絡上的權威網站,查看有關學科最新發展動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整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們學習及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熱情都很高,然而多媒體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因此多媒體的整合應用要注意適時恰當、科學合理,以免弄巧成拙。

1.注意多媒體的實用性“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質量,不是為了“整合”而“整合”,不是擺樣子,圖虛名。因此,在進行“整合”時,要講究實用,不能脫離實際,要把教學質量搞上去,這種“整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優勢在于:它能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但是,不是所合理教學內容都必須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果通過明顯真實的實驗演示,科學合理的分析推斷,可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不必非得使用課件,以免畫蛇添足。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用多媒體工具進行傳統灌輸式教學的情況,如有的教師用課件只是替代板書,沒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價值。因此,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應充分考慮它的實用性與必要性。對于那些不易用語言詳盡描述不能用圖片充分顯示的情形,不能或不易操作的實驗,考慮用多媒體技術來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2.要注意多媒體的科學性由于物理學科本身特別注意所講內容的科學性,因此,在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過程中,要把科學性放在首位,不能只顧畫面生動、色彩鮮艷、聲效特異,而置科學性不顧。多媒體的科學性有其豐富的內涵,它包括課件闡述的物理概念規律科學,展示的時間順序科學,場景和實驗的模擬及表現形式科學,聲音的搭配科學,課堂上教師對先進媒體操作使用科學等。否則,不但起不到理想的輔助作用,反而會將學生帶入誤區,給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比如,有人在光的折射定律模擬實驗中,入射、反射和折射光線分別采用不同顏色,給學生造成光線在兩種物質交界處變色的誤解。物理課件的主要作用,是生動形象地向學生揭示科學嚴密的規律,如果多媒體手段使用不科學,給學生帶來誤解,給教學帶來麻煩,將失去它的意義和使用價值。

3.注意多媒體的輔助性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輔助工具,最終是服務于教學的,因此應用時,要注意適時恰當、科學合理。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課程整合的同時,不應該丟棄傳統教學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用信息技術代替實驗教學。實驗是培養學生規范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不可濫用信息技術代替實驗教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虛擬實驗永遠不可替代實物實驗,模擬和真實畢竟是有區別的。合理選擇和應用傳統的與現代的教學手段,使兩者有機結合,各展所長,互為補充,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總之,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而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但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學手段,應讓它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只要我們物理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探索,相信物理教學定會跨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