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

時間:2022-11-18 09:19:22

導語: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

【摘要】高中物理作為一門抽象性強的學科,其知識體系較為復雜,對學生的思維邏輯性要求較高,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問題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開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深度,整體上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質量。從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前提條件與應用分析兩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在物理課堂中應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首先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既要照顧到學生的思考方式與和思維模式,還要注意在引入問題教學法時不要太突然,要循序漸進,以免影響下一步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物理教材的思考與研究,進而去尋找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在探究答案的過程中一步步的掌握知識,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過程,還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更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前提條件

1.問題教學法應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來提出問題是運用問題教學法的前提。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學情以及基本需求,這是問題有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若教師不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實際情況提問題,就有可能在提出問題的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也就無法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與探討。并且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難易程度對于學生學習物理有很大影響,問題的難度過大,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問題的難度過小,則會使學習程度較好的同學消極上課,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設計的太過簡單使學生們失去了探索答案的樂趣,使學生們無法在探究問題與尋找答案的途中得到很好的鍛煉,也就使問題教學法失去了意義。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力水平,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內設置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努力就能有結果。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他們信心,在了解學情時應放低身段,不要給學生一種畏懼的心理,要尊重學生,對于學生提出的好與否的意見都應虛心接受,這樣教師才能客觀的找到問題,準確掌握學生的學情,不斷地完善教學。

2.問題應具有延伸性與趣味性

問題應具有延展性。教師將問題既立足于教材,又延伸至課外,進而實現理論與現實相結合,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高中物理教材中能夠將問題與生活結合起來的內容并不多,所以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將問題盡量延伸,將教材中的重、難知識點與現實結合,給學生看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實際用處,給與他們學習的動力。問題的設計還應具有趣味性。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興趣很大程度是來源于教師在課堂上所展現的形象,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興趣的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將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經常接觸的故事、電影等結合,才能提出真正高質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

二、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把握好提問的時機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注意很多事項,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提問也要把握好時機。在課堂的導入階段,適當的小問題可以將學生零散的心思集中于課堂上來,有助于教師知識點的教授,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問題的好奇心,進而產生對課堂知識的渴求。教師在教課時,要著重在知識的重難點處進行提問,若提問在重難點之前,會使學生使用許多不必要的精力去解決問題,可這并不是本堂課最重要的任務,則很有可能打亂教師的授課計劃;若在重難點之后提問,長時間精神的高度集中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對問題也沒有了興趣,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會打擊到學生,也對今后的課堂教學產生不利的作用。在本堂課結束時進行發問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本堂課所學知識,理清知識脈絡,還可以對下節課所要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發問,鼓勵學生在空閑時間圍繞問題對下節課知識進行預習。

2.提問應循序漸進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眾多實驗,教師在進行實驗演示時應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思考。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章節時,教師拿出兩種外形相同但重量不同物體,向學生進行提問:誰先落地?原因是什么?然后教師向學生進行實驗演示,讓學生觀察結論與實驗結果是否相同。接著教師進行新一輪實驗,改變以上兩種物體的外形,再將兩種物體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向學生進行相同的提問,這時,學生的興趣就被教師所調動,教師再進行進一步的提問,影響物體下落速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最后,教師將一片羽毛和一片鐵片放在真空管中進行自由落體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完成本節課的知識教授。這種提問方式是循序漸進的,使學生的思維在跟著教師走的同時也能自己思考問題,找尋答案。教師還要適時追問,在不脫離本堂課內容的前提下,針對核心問題積極追加問題,能夠讓學生更好理解所學知識,在面對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的解決問題。

3.善于將問題變形

高中物理中的許多習題只是變換或增減其中某些條件后,就成為了另一種類型的題目,在發現這一特點后,教師在授課時就應有意識的將問題“變形”,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懂得條件的重要性,對問題有更加深入的認知與理解。就像高二課程中有關單擺的學習,在學生掌握了單擺周期公式,理解單擺模型后,教師可以在單擺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勻強磁場,讓學生再求單擺周期,在多次問題變形后,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單擺這一章節的知識,并且鞏固了電磁場的知識。

4.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對于物理這一學科的學習,學生們通過親自實踐獲得的知識往往超過從教材中獲得的知識,所以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理解物理知識,在光的折射這一章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親自去實踐有關光的折射的各種現象,如將一枝筆放進水中,學生會看到筆像被折斷了一樣,出現了錯位的現象;將物體放進水中,物體看起來會變大好幾倍,在這些簡單的實踐中,學生發現了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這增加了生活的樂趣,還使學生掌握了物理知識。小組與小組之間還應多加交流與合作,互相分享自己獲得的新知識,但是學生總體的物理知識不足,有些問題仍需要教師的解答,教師在其中的輔助與引導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三、結語

新課程改革對于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任務要求,這對于高中物理教師而言則是一項新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在以往教學方式上進行一些改變。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既能解決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又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共同進步的學習環境,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幫助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為了將問題教學法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教材知識與問題的緊密結合,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渴求度,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有顯著的提升。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以問題教學法為主要教學方法,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學習模式,以便更好地設計問題進行教學,達到最優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雷劍.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農機.

[2]孫勝霞.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M].魯東大學,2013.

[3]滕紹波.課改后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35):144

[4]楊洪亮.“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14,(11):153.

作者:曹明飛 單位:甘肅省靖遠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