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物理情感教育
時間:2022-06-26 03:47:46
導語:談論物理情感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對情感的滲透也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對中學的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滲透哪些情感,情感的滲透是否有效,滲透的情感是否真實等一系列的問題,都要求我們的物理教師結合我們的教學行為作出思考和分析,達到以情促學,以學生情的效果。筆者就物理學科的情感滲透的有效性展開論述。
一、以情教學
筆者認為,情感教學不僅僅是在教學中向學生轉達或滲透某種高尚的情感或精神,而是每位教師打心底里帶著一種感情去踐行我們的教學。如,對學生的愛,尤其是對特殊孩子的一種憐憫和同情,并把這種情感轉化為我們對孩子真切的愛,讓這種愛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教學,用我們的行為感動每個孩子。孩子感觸到我們的愛,也自然而然的愛上我們,愛我們的學科。(這種愛是不帶私心的,不是為了讓學生愛上我們的學科而去愛他們)在感恩教學中,很多孩子在千百人面前大聲說出自己的情感,說出自己的決心,那是什么力量給他們這么大的勇氣呢?那就是感動,學生被一味付出的愛給感動了,而這種感動將化作學習的力量。在教學中,如果想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我們必須帶著我們老師本身真摯的情感去教學,讓愛散布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情感的課堂是幸福的課堂,有情感的課堂是和諧的課堂,有情感的課堂是充滿尊重和理解、智慧與真情的學習活動場所,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們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以情促學
情感教學還有一個主要的方面,那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這種情感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驅動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教師就要善于利用好這種情感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比如,在蘇科版《大氣壓》的新課導入時,我們教師在演示覆杯實驗時,先用個一個空杯子倒置著,在下面用手托著一張硬板紙貼在杯口,這時問“:同學們,硬紙板會不會掉下來呢?”再次,在杯子中注滿水,把硬紙板貼上去,用手托住硬紙板后旋轉180度后,問“:同學們,這次硬紙板會不會掉下來呢?”學生答案不一致,有的回答“會”,有的回答“不會”“,到底會不會,請大家不要眨眼睛,你們將見證這一奇跡。”老師說道。這時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會被精彩的實驗和教師的語言調動起來,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去學習和探究大氣壓。在本節的教學中,我們要巧妙利用大氣壓的特點,利用演示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實驗的過程中,用魔術師般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用這種情感來促使學生的學習,這樣的方法在中學物理課堂中還有很多,關鍵是教師能否充分分析教材并吃透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這種情感并最終轉化為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情感,即以情促學。
三、以學升情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知識是豐富多彩的,知識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教育。關鍵是我們的教師能否充分利用好這些物理知識,并將之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情感,在這里就要做到“以學升情”,讓文化知識升華到情感、態度、價值觀。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環節著手,第一就是找“源”,這“源”就是教材或者知識中所蘊藏的情感,有些是顯現給大家的,十分顯眼,如第一個發現地磁場的是我國科學家沈括。但是有一些是隱現的,不易發現,如在學習物體的浮與沉時,我們在學習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時,可以向學生展示我國的核潛艇,展示核潛艇在維護我們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作出的巨大貢獻,以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第二個是要引“源”,引“源”就是要把本節要表達的情感巧妙地轉化為學生的情感。如,在研究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時候,我們要讓每個學生自己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在合作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一起經歷控制變量法,并養成嚴謹的科學探究精神,以及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所以這里的引就是要學生真正經歷,而不是任務式獲知實驗結論。第三是匯“源”,所謂的匯“源”就是要讓學生積累情感,在積累的過程中最終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情感,并能用這種情感去生活。比如,在電學計算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要抓住題目中的不變量來解題,如定值電阻的阻值,電源電壓等,這就是“不變的“”永恒的”量,這時我們就升華成,父母對我們孩子的愛是“不變”的,所以教育孩子對待父母也要持之以恒,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這樣的情感我們要注重長期積累,經常有意無意的滲透,讓學生自己在內心世界匯聚多種豐富的情感,并用這種情感為學習和生活服務,最終轉化為內在的素質。
人是一種有感情的高級動物,而且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書本知識的過程,更是傳授認知能力的過程,但是無論傳授什么,都是在交流彼此的感情。這好比一個“情場”,在這個情感場中,我們都像磁場中的小磁針,而這使用情場的方法卻是我們的教材和我們的教學行為決定的,所以,我們要充分的用好這些,并促使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目標的達成。
- 上一篇:石化企業統計數據運行及關鍵性
- 下一篇:人口就業統計工作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