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自主學習能力培育
時間:2022-08-18 03:22:37
導語:物理教育自主學習能力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高職高專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及課后對學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對于學學物理普遍存在以應付考試而被動學習的傾向,這一傾向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把物理知識當作一門“死”科學來學習,從而出現學習時不感興趣和感到困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薄弱的現象。為了適應培育21世紀建設人才的需要,盡快提高教學質量,建立科學的物理教育方法已是高職高專院校中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許多科學家、教育家都相信,科學的物理教育方法的實施和掌握對于學生技能和本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不可或缺,其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處于較為核心的地位。
1自主學習能力的本質特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一直以來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對自主學習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社會認知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等都從不同角度對學習自主性的實質、實踐、應用、培養和評價等作過探討。雖然不同專家對自主學習的理解不同,但他們對自主學習本質的理解卻大體相同。綜合一些教育專家的觀點及在實踐中的思考,筆者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以下幾點本質特點:⑴學習的能動性。學生在對現實的選擇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并以此作為自己今后學習的努力方向;⑵學習的主動性。學習者能自覺、主動地參與、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對學習策略及學習結果等具有自我認識和評價能力;⑶學習的獨立性。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地擺脫對老師或他人的過度依賴,發揮自身的主體參與性,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習得基本技能。⑷學習的自我監控性。學生對學習有自我計劃、自我調節、自我指導和自我強化的自覺意識和反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其人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不但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和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2高職高專大學生物理自主學習能力薄弱的原因與一般本科高校的學生相比,高職高專的大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自主學習能力環節的薄弱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從教學主體的角度分析,與當前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品性有著密切的關聯。
2.1教師方面的原因
2.1.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識淡薄我們的傳統教育是一種單向傳授知識及“去問題”的教育:學生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學生有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離開教室。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本質認識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我們的教師對上課所要學的內容在備課中都已事先設計好,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也是老師控制的過程,老師往往只要求學生學會回答問題,掌握回答問題的方法,而不要求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掌握提問的方法。教師始終是主角,教師代替了學生的思維,沒有學生的質疑,只有老師幫助學生釋疑,沒有師生雙方的互動,知識是單向的授受關系。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空間都被抹掉了。
2.1.2教師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演繹法使用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大學的物理授課總是先將一種無可置疑的理論提出來,然后再用這個理論來解決相關的現象,而國外大學教師的授課卻相反,他們往往從具體的現象講起,然后再給出理論的解釋,其理論解釋也往往不止一種。前一種教學方式被楊振寧教授稱之為演繹法,后者為歸納法。雖然只是順序不同,但這反映了兩種教育方式的不同特質———聚斂與發散,反映了中西方在教學方式和思維理念上的顯著差異。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趕進度,講授只作理論演繹,不從問題著手,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壓抑,缺乏問題意識,學習的自主能力系統遭到破壞。
2.1.3教學評價不完善,評價形式單一化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我們的教學評價體系只重視學生考試成績這一單一的指標,或只注重學生解答問題的結果,而忽視解答問題的過程。在這樣一種教學中,知識已經脫離了人的意義和交互主體性的交流過程,認識過程的主體維度消失了,學生只能將知識作為真理來虔誠地接受,使得知識的權威地位遮蔽了學生的主體性,造成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失落。
2.2學生方面的原因
2.2.1學生缺乏相關知識的積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高職高專的大學生在大學物理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方面非常薄弱。當相關基礎知識積累不足時,必然會制約學生學習物理時所產生的問題,因為知識積累越多,越有可能提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提不出問題,沒有問題意識,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就非常的被動,更不用談培養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了。
2.2.2學生學習個性消極我們發現,大學物理教學課堂上學生學習普遍的狀態是思維惰性,缺少提問的勇氣。造成這一現象與學生學習被動,怕影響老師的教學程序而挨老師的批評或被老師看輕及被同學取笑有關。當然,這同樣也是我們傳統教育方法所導致的。
3高職高專大學物理教育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學生學學物理課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性的教學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科學的教育方法至關重要,教師應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生為本”。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策略性的努力。
3.1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說話要幽默,尊重學生的人格,消除學生對提問題的恐懼感。要做到:⑴無論學生回答得如何,我們都應該給予鼓勵,贊揚這種敢于回答問題、提出問題的勇氣;⑵對學生的回答要有耐性,教師不能中途打斷學生的發言,讓學生提問完畢,并認真解答;⑶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自由提問題、自由爭辯、允許保留自己意見。
3.2善于將演繹法教學和歸納法教學結合起來歸納法和演繹法交叉應用,是我們解決物理問題常見的重要思維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能優化形成一種新的教學體系,發揮兩種教學方法的長處,既可以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同樣,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
3.3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一般方法根據物理科學的性質和大學物理課程的特征,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以下幾種提出問題的方法:因果法、類比法、驗證法、擴大法、極限法、變化法、轉化法和逆反法等。
3.4教師要有效利用課堂提問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橋梁與導航,它將教師的意圖傳達給學生,又將學生的學習反饋給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加強問題設計的研究,真正實現有效提問就顯得十分重要。在課堂提問中,教師盡量要做到:加強設問的針對性、講究設問的合理性、增強設問的啟發性。
3.5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恰當的情境,提出問題,使教學內容具有新奇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求動機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創設問題情境中的方法中,我們可以嘗試采取如下幾點:聯系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挖掘探索性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利用物理學史創設問題情境、聯系與物理前沿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如下事項:⑴情境的素材要有針對性;⑵問題要有方向性;⑶問題要難易適度。
3.6完善大學物理的教學評價⑴教師多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教師與學生之間達成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是學生問題意識產生的良好條件,而教師對待學生的提問與回答的正確態度更能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因為教師積極、具體的評價能夠觸動學生心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正地關注自己,感受到課堂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硬梆梆的知識傳授。⑵評價形式多樣化。理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應避免“考試是主要手段、分數是主要依據”的現狀,應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注意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從而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在大學物理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綜合性地采取如下評價方法:書面測驗法、觀察法、作業法、評定量表法、檔案評價法、學生自評法等。另外,如前文我們所分析的,缺少大量的知識積累是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學習意識缺失的基礎,因此,增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比不可少。基于此,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科普讀物,如《生活中的物理》、《世紀之交談物理學發展的方向》、《物理學前沿問題探索》、《物理趣談》、《圖說相對論》、《時間簡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