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的教與學闡述
時間:2022-08-18 05:24:26
導語:物理教育的教與學闡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學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嚴密性和實踐性。學生有時能讀通文字,但并不能深入理解其含議,學習過程中易產生困難。尤其剛接入物理的學生,基礎差底子薄,思維方式不易跟上,從而導致信心不足、興趣不高、抱怨物理難學。為此,必須探索切實的物理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筆者結合物理教育教學工作實踐,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學生堅定學習自信心
堅定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對剛接入物理的學生來說,部分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因而容易導致學生學習信心不足,非常需要教師的悉心教育和熱情鼓勵、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少批評,多幫助,少冷淡。千方百計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我要學,能學好”的信念。具體做法是:降低標準,分層要求,創設條件,循序漸進。不少學生反映,物理課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對所學的知識不能要求學生一次到位,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二、堅持多措并舉,激發學飛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針對學生厭學的實際情況,物理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
1.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老師在物理教學中應盡量多安排一些實驗,并注意提高實驗效果。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鋪墊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落到厚毛巾鋪墊的另一支卻完好無損,老師由此引入動量和沖量知識的講授。通過分析可知,兩種情況下動量的變化量是一定的,后者作用時間長,作用力較小。通過這個實例使同學們很容易得了:在物體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作用時間越長,作用力就越小。
2.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如講“物體的平衡”時,提出:兩個人提著一水桶處于靜止狀態,兩臂間的夾角大時省力還是小時省力?緊接著設問:兩臂的合力必須等于多少才能使水桶處于靜止?這時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等于水桶重量。由于這是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都非常感興趣地動手畫圖,很快就有很多學生得出“兩臂間的夾角小時省力”。課堂氣氛很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接著又趁熱打鐵提問了一類似的問題:兩個人搬一筐重物上樓,是前面的人省力還是后面的人省力?由于得到了前一問題的啟發,學生又有生活體驗,興致昂然,幾乎所有學都進入了積極思維狀態,很快就有人得出答案。
3.典型示范引導,增強學習毅力。通過介紹物理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就是根據牛頓運動定律,人為地控制衛星的運動速度,將衛星發射到預定的軌道。人們可通過衛星探測地下資源,軍事偵察,傳送無線電波等。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增強學生學習的毅力,如講牛頓是怎樣勤奮學習、廢寢忘食工作、為人類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樣為追求真理與教會作斗爭的;法拉第是怎樣把人類帶入電的世界等。
三、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學的根本落腳點。要講清講透概念和規律,幫助學生了解概念和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弄清來龍去脈,掌握規律的性質、單位、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要重視物理思想與物理方法的教學,常用的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現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如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牛頓定律、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建立等都是如此。教學中還要注意加強解題思路和解方法的指導,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問題的分析上,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并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常用解題方法。
四、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引導學生潛心研讀物理教材。課本中的圖象、插圖、閱讀材料、注釋都不能放過。閱讀教材時,要邊讀邊思考,對概念規律要反復推敲,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教育學生上課時要全神貫注聽教師的講解,聽同學的發言;要邊聽、邊想、邊憶、邊記;要注意聽各知識點間的相互聯系,聽公式、定律的適用范圍,聽解題的方法和思路。指導學生課后及時歸納總結,如果課后不及時總結,掌握的知識是零碎而不系統的,且容易遺忘。總結也有多種方法,如每章、節總結,每周、月總結等。不論哪能種方式總結都要抓住知識主線,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抓住典型問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五、利用物理史料,激發創新欲望
物理學就是一部創新史,在創新過程中蘊含著的科學空們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精神,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物理學家在不斷得出新概念、新定理和定律遙的過程中所閃爍出來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教學中適時引入,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欲望。如:講《物體的平衡》時,引入《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并介紹地動儀在測定地震震源方面所作的巨大貢獻。在講《反沖運動及應用》時,給學生介紹我國的火箭技術,介紹我國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到載入航天飛機的成功發射,等等。這類內容極易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并能轉化成為他們創新活動的動力,從而激勵他們認真學習,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勇攀科學高峰,為祖國科學發展作出貢獻。
六、加強直觀教學,提高知識的形象性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中必須借助實驗,把抽象問題轉化為生動的視覺形象。通過直觀教學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探究活動,因勢利導,通過類比、探究,以舊換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設計一些探究性、開放性的實驗,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充分調動職校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進而啟發其創新能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還嘗試了一種“創新教育”模式。對一個實驗只給學生提供實驗探究目標,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包括實驗原理、器材、步驟、圖表等。學生根據自己的方案,進行操作探究,此時,教師要做好后勤工作,如準備材料等,并因勢利導,提醒學生細心觀察,準確測量,如實記錄,注意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嚴格的科學方法。最后,學生對所得信息進行分析、討論、歸納、綜合,對其中的誤差作出判斷,找出原因。因為整個實驗過程都是學生主動參與的,在品嘗了失敗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激發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都是教學的關鍵。物理教師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努力探索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 上一篇:物理教育中SPSS的價值
- 下一篇:物理教學素質教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