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實驗中滲透生活認知途徑探析
時間:2022-09-20 04:15:40
導語:物理實驗中滲透生活認知途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 要]初中物理實驗內容豐富多元,教師要觀照學生生活基礎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利用生活認知展開實驗學習和操作,勢必能夠形成重要的教學成長契機。教師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結論、實驗應用等環節引入觀照意識,為學生生活認知介入創造良好條件,這樣可以有效地實現實驗學習認知的內化。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生活認知
物理實驗教學中滲透生活認知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舉措。教師根據實驗設計的需要,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進行全面調研,可以為教學設計提供更多參數。初中物理與學生生活有多重契合點,教師要注意深度挖掘,找到實驗與生活的接軌點,這不僅能夠提升實驗操作的順暢性,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意識。讓學生結合生活認知積累展開物理實驗操作,符合學生認知成長規律,其教學操作效率更高,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價值。
一、實驗設計觀照學生生活經歷
初中物理實驗內容眾多,教師需要有篩選意識,對實驗內容契合性進行深度調查,以體現實驗設計的生活化特征。物理實驗未必要放在實驗室進行操作,教師可以在具體設計時,充分觀照學生生活經歷,如果能夠發動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生活化實驗操作,讓學生在生活中選取實驗器具,在生活環境中展開物理實驗,那么,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認知會更為鮮活具體。如果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展開實驗操作,對實驗操作環節進行優化處理,這對學生形成的思維沖擊也會更為劇烈。教學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物體的質量》時,教師為學生設計“測量水的質量”實驗活動:這里有燒杯、臺秤、水桶。如何測量水的質量呢?大家先自己估測一下,一杯水有多少克呢?每人都寫出自己的實驗步驟,然后進行實際操作,寫出實驗數據,看誰測量得最為精確。學生開始自發討論,課堂學習氣氛濃重起來。經過一番操作后,學生都順利地完成了實驗操作,但測量數據存在著一些差異。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同一只燒杯,同一臺秤,同一桶水,為什么我們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呢?學生開始討論:“雖然是同一只燒杯,但在裝水前稱量燒杯質量和裝水后倒掉水再稱量燒杯質量,其間是存在一些細微差別的。因為燒杯里會存留一些水,自然會影響最后的測量結果。”“燒杯裝水時,也有一個極限的問題,如何才是最滿,這個尺度比較難把握,自然會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很顯然,教師發動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是針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的,學生平時常用杯子喝水,對水有更多生活認知,自然能夠找到問題所在。通過學生的集中討論,大家對水的質量有了更清晰認知,對質量單位的大小也產生了嶄新感知和體驗,同時也提升了估測能力。
二、實驗操作體現學生生活經驗
物理實驗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在具體選擇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生活認知經歷,教師在課堂展示實驗操作時,讓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實驗的設計、實驗器材選擇、實驗條件的創設等,都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直接認知的機會。物理驗證實驗和探索實驗設計時,教師要結合學校實驗條件進行優化配置,當學校實驗條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時,教師不妨調整設計思路,讓學生結合生活基礎條件展開實驗操作。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應用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生活個性認知推進實驗操作,這樣可以為實驗教學提供更多生長點。在學習《物質的密度》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相關內容,并自行設計幾種測量固體物質密度的實驗方法。教師給出提示:這里有量筒和燒杯,還有水,固體可以自由選擇,如石頭、橡皮等。學生開始自主探究實驗步驟,并開始了實驗設計。有學生用懸錘法測量固體物質,其實驗步驟為:先稱量固體質量;然后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數,最后用細線拴好固體慢慢放入量筒之中,懸在水中,讀出此時的體積數。這樣就可以得到固體的體積數,知道了質量和體積,自然計算出其密度。教師讓學生自行設計測量固體密度的實驗方案,給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的機會。教師讓學生找身邊的固體進行實驗測量,學生操作興趣濃厚,自然會展開實驗研究。通過細致設計,學生實驗操作都比較順暢,說明教師對學生生活認知有到位的了解。學生利用生活經驗設計實驗,并獲得了成功,對學生形成重要啟迪。
三、實驗結論回歸學生生活認知
實驗結論回歸學生生活認知,是指對實驗結果進行生活認知操作,教師要針對學生生活認知積累基礎,針對性引導學生對實驗結論進行驗證操作,為學生提供認知內化的機會。如果讓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展開實驗操作,其實驗結論自然帶有生活認知特征,根本不需要展開實驗驗證操作。如果是實驗室實驗結論,教師不妨讓學生對實驗結論進行生活化推演論證,以幫助學生建立實驗結論認知。物理源于生活,結論驗證無疑屬于生活應用,對提升學生物理綜合素質有積極幫助。《物質的物理屬性》學習時,教師利用展示實驗,為學生展示了不同物質的物理屬性特點,如彈性、導電性、導熱性、熔點、沸點、周期等,并要求學生展開討論,利用生活實例來說明這些物理屬性的存在。學生開始討論,很快就找到不少生活案例。如水有沸點,燒水時,到一定熱度,水會沸騰起來。水也有凝固點,溫度下降會結成冰。如竹子有彈性,人們利用其彈性做成弓箭。如金屬有導電性,電線的廣泛使用,驗證了這個屬性特征。為提升學生認知品質,教師發動學生展開進一步討論:如果將一把金屬勺子和一把塑料勺子都放進同一熱水中,哪一把勺子會更熱一點?學生大多都會給出一致的意見。教師讓學生結合實驗結論展開驗證討論,給學生認知內化創造條件。這些物理現象與學生生活有密切關系,教師針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發動學生展開討論,自然能夠引發學生熱議,并且取得很好的驗證效果。
四、實驗應用結合學生生活現實
物理實驗結論出來之后,并不是學習的結束,將實驗結論應用于生活,并接受生活的檢驗,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對實驗結論進行科學歸結,為學生提供結論驗證應用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操作感知,學生會順利獲得實驗感悟和認識,對物理認知內化發揮重要作用。教師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思維,讓學生利用物理實驗操作推演過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然能夠完善學生物理認知體系。物理實驗內容豐富多彩,教師要注意貼近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延伸性認知。如學習《走進分子世界》相關內容時,教師為學生進行展示實驗:燒杯中裝水,放在桌子上不動。將一包高錳酸鉀顆粒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開始變化,一會兒時間,整個燒杯中的水都變成了紫色。教師為學生設計討論話題:燒杯中的水之所以會變色,這就是分子運動的結果。在我們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呢?學生開始熱議,并給出自己的經歷。“我們洗衣服時,將衣服晾在太陽下,很快就干了,其中的水分蒸發掉了。這大概也是分子運動的結果。”“我們都知道,酒精是比較容易揮發的,很遠就能夠聞到酒精的味道,這也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說明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教師也參與話題實驗討論:我聞到食堂炒菜的香氣了,這也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說明所有物體都是由分子構建的,這些分子極小,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
教師與學生一起展開學習探究,借助學生生活經驗進行延伸討論,對分子世界有了更清晰認知。教師給出實驗展示,讓學生結合生活積累展開認知展示,體現的是實驗生活應用意識,讓學生結合生活認知學習物理,學生認知呈現直觀性、立體性物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生結合生活認知學習物理,介入物理實驗操作,可以有效啟迪學生學習思維,形成豐富學習增長動力。學生結合生活認知解決實驗中的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實驗學習興趣,還能夠塑造學生物理學科素質。
參考文獻:
[1]陳揚清.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6(01).
[2]王亞娟.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拓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課堂教學研究,2014(06).
[3]蘇廣忠.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思路之我見[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5).
作者:王昌華 單位:江蘇省大豐區小海初級中學
- 上一篇:縣委巡察組匯報材料
- 下一篇:通信網絡安全檢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