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學教學改革的思索

時間:2022-11-13 06:07:17

導語:憲法學教學改革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憲法學教學改革的思索

本文作者:王太高工作單位:揚州大學法學院

一、轉變憲法學教育觀念,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在不少人看來,憲法學與一國政治制度關系密切,因而憲法學的教學工作應當結合一國現實的政治制度,側重于向學生傳授憲法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很少有人把憲法學教學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聯系起來。事實上,與整個法學教育一樣,憲法學課程的教學應當把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確定為教學目標,特別是要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明確列為主要教學目標,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憲法學各方面知識、各種不同理論觀點等信息的能力、獲取憲法學新理論和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各種憲法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憲法學見解的能力等。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認為,從教學計劃的擬定到教學大綱的編寫,以及組織課堂教學等各個教學環節,都要始終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糾正我國長期以來落后的法學教育觀念,真正地把培養學生的能力確立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

二、更新憲法學教學內容,加強理論前沿性和實踐性

總體說來,目前憲法學教材在內容及體例的編排等方面較之于前些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觀。與之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部分憲法學教材或者相關教材中的部分內容仍然還存在著內容陳舊,理論性不強,脫離實際,不能回答現實問題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憲法學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當及時吸收憲法學理論研究成果的最新成果,加強憲法學新知識新理論的教學,并注意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系統化,拓展憲法學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打下扎實基礎。針對人們存在的憲法學教學較少實踐環節的錯誤認識,尤其應當突出憲法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例如結合近些來生動的基層人大換屆選舉的實踐,適當安排學生到當地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與憲法密切有關的國家機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去參觀、調查、見習等,改變目前憲法學教學僅限于課堂教學的狀況,以加強憲法學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實際操作的能力和運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憲法學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不只是憲法學教學中,在我們整個法學教學,甚至是整個高等學校教學過程中,幾十年來我們都在不停地重復著“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滿堂灌、學生滿堂記”的簡單落后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能動作用。我們認為,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具體地說,一是要改變課堂灌輸教學模式,實行問答啟發教學。上課時,要求學生主動發言(必要時點名要求學生發言),用自己的話講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講明為什么得出那個結論。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允許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和辯論,這樣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逐步深人討論問題的實質,以促使學生深人思考,培養創新思維習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言作小結,介紹學術界的不同觀點和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畫龍點睛,啟發學生課后進一步思考和討論。二是改變學生被動聽課的習J質,建立課前預習準備制度。變布置課后復習思考題為布置課前預習思考題,每次下課前布置下次上課的思考題。要求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自學性預習,不但預習教材內容,而且要到圖書館查閱有關書籍報刊,了解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以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要求學生不惟書、不惟上,在分析研究各種不同觀點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以訓練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并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形成要點式材料,準備課堂發言,以訓練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科研能力。這樣,以培養能力為教學目標,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使學生學習的場所由課堂自然地延伸到課外。

四、改進考試辦法,將單一卷面考核轉化為多元考核體系

首先,設置多樣化的考核形式,對一個學生成績的評定不能完全賴于期中、期末兩次大考,而是要注重平時能力的考核。設置平時考查制度的宗旨應當是促使學生重視平時學習,激勵學生平時主動學習。當前,平時考查的不規范導致該制度形同虛設。為此,我們建議改革平時的考查制度,在嚴格執行平時考查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3o%規定的基礎上,實行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言及論文寫作與平時考查成績的掛鉤制度,每學期教師給學生布置2一3次小論文寫作作業,并在課堂上當場記錄每次主動發言的學生姓名,將學生的每一次論文成績與在此之前一段時間內主動發言的次數相結合打一個相應的分數,作為一次平時考查成績,并規定課堂發言及論文寫作有自己的創見觀點的給高分,以充分調動學生平時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學生課前多讀書,課堂多發言,課外多寫作,積極思考,勇于創新,自覺訓練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其次,改變考前列重點、學生背重點、考試考重點的做法,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試題中應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提高考試題型中的“活題”比重,且不宜以教師的講授觀點為標準答案,應規定答題有創新觀點的給高分,能批駁教師的觀點或其他所謂權威觀點的給高分,以給學生一個展示綜合能力和發揮創造性的機會。這樣,促使學生平時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勇于創新,自覺培養創新能力,徹底改變“考前死記硬背,背筆記考筆記,平時不學習,考前臨時背背,照樣也能及格”的狀況,使考試真正發揮應有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五、控制課堂規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自上世紀末以來,各學校招生驟增,特別是法學等熱門專業更是火爆,由此帶來法學教育的外延急驟擴張,造成學校課堂人數過多,班級太大。據我們統計,法學專業班級人數少則6多人,多則1多人。以至于課程結束時,教師甚至都不能叫全學生的姓名。很顯然,這樣的狀況不利于推行討論式、問答式等啟發式教學,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認為一定要嚴格控制班級規模,建議將現在的班級由6人調整為4人左右,并按班上課。特別是進行“憲法學”等專業課程教學時,應嚴格實行小班小課堂教學、不合班集中教學,從而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到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照顧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發展水平,因材施教,使不同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六、加強圖書資料建設,完善開架閱覽制度

近些年來,不少學校的法學專業都是近期興辦起來的。因此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圖書館法律專業圖書陳舊,新書不多,特別是近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在圖書館難以查找到,且購書冊數太少,較少復本,一個學生借走,其他學生則無法查閱。因此,應盡快加強法律圖書資料建設,盡可能購買齊全國內外的法律書籍,訂閱各方面的法律雜志和報紙,使憲法學等整個法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法學界的不同學術觀點均能在圖書館查閱。為節約資金,提高圖書利用率,我們建議建立專門的法律開架閱覽室,完善開架閱覽制度,規定開架圖書只能在圖書館閱覽,不能外借,以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查閱到有關資料,充分利用圖書館培養自學能力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質,確保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