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業人力資源理論論文
時間:2022-04-21 10:17:00
導語:國企業人力資源理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針對我國企業人力資源倫理化管理難以前行的現狀,圍繞企業微觀主體,著重分析了導致這一現象的前后推力和阻力,通過各影響因素的闡述,指出我國企業人力資源倫理化管理的癥結所在。
[關鍵詞]人力資源倫理化管理處境
在一個極為重視信息的知識經濟體系中,工作性質和組織結構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智力資本成為維系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作為知識活載體的人力資源成為企業名副其實的核心能力要素,如何使得企業的人力資源發揮最大價值,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面臨的緊要課題。倫理化的管理方式應運而生,然而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我國企業常遇到進退維谷、止步不前的兩難局面。
一、我國企業人力資源倫理化管理的推力與吸引力
倫理化管理是指在“應當”的管理思想指導下,通過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成員的工作進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制定組織希望達到的管理目標,并盡可能以好的效果和高的效率實現組織效益和道德目標的過程。其目的是通過管理措施使整個組織的制度化達到該組織期望的道德程度。
1.倫理化管理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潮流與趨勢
人文精神的回歸和弘揚是現代管理的主題之一。在傳統的“經濟人”假設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以知識和技能為核心的人力資本是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不斷獲得可持續發展優勢的關鍵性資源,成為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如何促進人力資本的價值實現,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倫理化的管理方式契合了人們內心的道德需求,滿足了人們對精神食糧的渴求。此外,政府有關勞動的法律法規不斷的建立與完善,社會公眾對企業管理行為的合道德性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等方面不斷提出更高的苛求和期望,客觀上也影響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2.企業家的道德哲學反思
企業是人的事業,人是企業的靈魂。企業的創始人與后繼者對企業自身存在價值,企業自身與員工之間關系的不斷反思與拷問,從管理方式源頭上存在著道德化管理的需求。企業作為社會中的生產服務組織,既是一個盈利組織,也是企業成員共同發展的載體。工作不僅是員工生存的手段,也是個人健康成長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受人尊重、被公平對待、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是大多數員工內心的真摯渴望,也是促動企業人力資本充分發揮的必要前提。
3.管理個性化戰略
隨著人才資源競爭的日趨激勵,企業之間吸引人才的方式差異越來越小,高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高的權力與地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倫理化,創造不一般的企業文化氛圍,使得企業在社會公眾面前的道德形象必然能夠惟一地代表自己,吸引優秀的人才加盟。在影響雇主—雇員關系的因素中,工作環境在吸引、保留員工和提高員工敬業度等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應將人力資源管理作為創建工作環境的首要推動力。因而企業的倫理化管理也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個源泉。
4.倫理的特殊管理功能
道德既指出什么是惡的、不應該的,又指出什么是善的、應該的;道德規范出于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約定俗成,不必通過企業的行政命令或制度規范來制訂或修改,道德制裁也不要求外在的批準,因為每個人都有道德意識,能夠評價周圍人的行為和他自己的行為。倫理道德為員工確立了行為邊界,在共同的“應當如何”價值信念基礎上,使得企業與員工之間的行為期望有了合理的預期,減少了利益上的沖突和摩擦,也有力地遏制了一些違規違法、“搭便車”等機會主義行為,減少了企業管理制度的運行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此外倫理化的管理氛圍,更能夠激起員工的精神干勁。管理者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大多數人在充滿信任、責任和抱負的環境中能夠取得最出色、最富創造性的成果,而這種環境只有在誠實、信賴、公平和尊重等價值觀念的基礎上才能建成。
二、我國企業人力資源倫理化管理的現實阻力與障礙
1.倫理化管理引發管理思想與方式的變革
倫理化管理思想的傳播,會在企業內部激起公平的氛圍,挑戰了企業各個方面的管理方式的有效性和管理者的權威性。人力資源管理在其組織結構、人員配備、績效考評、薪酬管理等管理措施上必然需要進行相應的變革。這必然需要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涉及到部分人員的利益,引起企業暫時的“陣痛”,操之過急還會帶來更壞的后果。
2.倫理化管理效果形成緩慢與艱巨
倫理化管理的投入是一種基于長遠利益,通過長期的運作逐漸顯現效果的行為,因而,不應用一般的成本分析方法。在實施過程的前期,組織的管理成本可能會增加,通過各種方式來改變員工原有的行為習慣,灌輸道德的理念,革新組織的規章制度,在人力資源體系的設置和實施上不斷改進與完善,使公平、平等、責任等思想滲入到企業員工的內心深處,落實于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但效果一旦形成,將會伴隨巨大的經濟效益,令不少企業煩惱的員工忠誠度與凝聚力也會隨之提高。
3.倫理價值觀的難以整合和企業管理人員道德知識的缺乏
道德價值觀的多樣與混亂,使得企業難以形成一種統合的倫理觀。在具體的實際問題的處理上,有時很難辨明何種方式是最合情合理的,不管哪種解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可接受,這時企業就應倡導自身的價值取向,做出符合企業整體文化的抉擇。企業管理人員由于倫理知識的匱乏和不擅長,時常也面臨道德上的困惑,對于企業遇到的道德困境要么有意回避,保持沉默;要么含糊其詞,也不能做出合理令人誠服的解釋。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企業常過于偏重人力資源的技術特點和人員的經驗,采取工具性手段來應對隨時出現的棘手問題,因而常常處于十分窘迫的境地。
企業一方面受到倫理化管理的感召,另一方面又迫于前進路上的障礙,在這不平坦的必經之路,先行的企業必然先經歷痛楚,也必然先享受先來者的競爭優勢。倫理化管理是現代管理的必然趨勢,知難而進才是優秀企業的理智的成熟表現。
參考文獻:
[1]中國員工敬業度調查:當代經理人[J].2006(7);102~108
[2](美)琳恩·夏普·佩因(韓經綸等譯);領導、倫理與組織信譽案例:戰略的觀點[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第3頁
- 上一篇:環保局上半年治理工作總結
- 下一篇:規劃院個人資源柔性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