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消費權維護措施探討
時間:2022-08-27 09:35:33
導語:個人消費權維護措施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生活消費提高的今天,我們的消費權益變的非常重要,當我們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懂得運用適當的措施合理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采取的方法不正當,不僅不能維權,還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我們要學習一些基本的消費者維權措施,本文我主要講解一些我認為合理得當的維權途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維權措施法律武器消費權
公民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害。個人權益權益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但受到侵害,不僅僅是對我們的經濟財產造成一定的損失,還會使我們的精神受到傷害,這將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作為社會自然人,一個個體,從小處說維權關乎著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和健康生活,事關本人幸福安康;從大處講,在一定程度上關乎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和社會和諧穩定。
一、對維權的初步認識及現狀
所謂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及該權利受到保護時給消費者帶來的應得利益,其核心是消費者的權利。當這些權利受到侵犯時,我們應當運用合理的手段來保護我們的權益?,F在,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社會經濟也在穩定的發展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所以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發生變化,消費模式正在朝著多樣化發展,不再是原來單一的消費,所以現在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凸現出來,我們必須要學習認識相關的維權知識。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中還沒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消費教育體系,也沒有把消費教育納入課程。但是經濟發展到現在,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消費維權教育已顯得十分必要。
二、維護個人消費權的幾點措施
(一)直接找侵權者交涉維權
當我們個人的消費權被侵犯時,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損失,當權益受損不嚴重時,我們就可以自行先去找侵權者協商,這樣可以省去大量的時間精力。經過與侵權者協商而達成一定的賠償協議,當其態度良好且同意賠償時,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達到維權的目的。此方法雖然簡單方便,成本較低,但是可靠性比較低。
(二)借助新聞媒體、網絡維權
現在是新媒體時代,微博、微信、QQ等各種社交工具的流行是的消息可已在最短的時間內大面積的傳播,再有就是現在是網絡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名網絡記者。所以當我們受到權利被侵犯時,就可以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力量造聲勢,擴大影響力,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給侵權者以及相關的部門施加壓力,這樣有利于我們維護個人權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樣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網絡的力量,因為這樣的報道基本上只是在短時間內能有一定的影響,很難持續跟蹤下去,而且在一些情況下,經過報道曝光后,反而不利于維權。
(三)通過政府管理部門維權
通過相關政府部門維權永遠是我們維護我們自身權利最正確的辦法,我們可以通過投訴、申訴、政府調節等形式維護權利。當我們的個人個人消費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申請國家相關部門介入,進行調節從而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不受損失,個人維權由政府管理部門主持處理,其可靠性和正確度有保證。此法較正規,可靠性相對較強,但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四)是運用法律武器訴訟維權
當面對較大的侵權行為是,以上幾種方法都不適合,而且前兩種還會適得其反。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侵權者一定會受到相應的制裁。我們消費權受到侵犯時就要進行民事訴訟,訴訟以法律為后盾,保證判決的公正性,并且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我們最權威、最有效、最正規和最終的維權途徑,但其時間相對較長,成本也較高。但是在想在這個法治社會下,我們的法律體系也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完善,維權成本與時間也在降低,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懂得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在維權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正當維權,不能過度維權。我們維權也要遵守法律依據不可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比如有的在賠償金額上“獅子大張口”、“漫天要價”,甚至采取要挾手段非理性維權,這樣非但不能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還會因此而受到相應懲罰。我們在訴訟時一定要注意保全證據,這是法官進行審理時的重要憑證,也是讓侵權者原形畢露的法寶。同時我們也不能得理不饒人,對無意識侵權者,維權者要給予一定程度的諒解;但是對于惡意侵權者,一定要堅持正義,讓其受到應得的惡果。
三、結語
現在我們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所以我們的消費也變得越來越多,所以各中不法分子也開始增多,我們的消費權益受到了很大的威脅,所以我們要學習一定的維權知識,維權措施多種多樣,在我們的權益受到侵犯時,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合法權益,雖然現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完善,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一部完善的維權法規出現。
作者:繆一言 單位:長沙市周南中學
參考文獻:
[1]奚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理解與適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2]德魯道夫.為權利而斗爭[M].鄭永流譯.法律出版社,2012.
- 上一篇: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產品創新分析
- 下一篇:國槐大苗移栽及培育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