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論文

時間:2022-04-20 05:54:00

導語: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論文

金融工程,作為20世紀90年代金融領域的新興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本質是利用各種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權,期貨,以及互換等,對金融領域中的各種風險進行管理。目前,大多數人對于金融工程也許并不十分清楚,但是,對于金融工程所應用的各種衍生證券,人們都是有所了解的。它們給人一種高風險、高投機的感覺。這是因為對于多數的人(包括許多金融界的從業人員、高等院校的教師),他們對衍生金融的認識是伴隨著一系列災難性的事件而加深的,如英國巴林銀行的破產,中國國債期貨市場的3.27風波,以及1997年以來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在這些事件中,人們發現傳統經濟中的龐然大物,如具有100多年歷史的銀行、經濟正在蓬勃發展的國家,在衍生金融的沖擊下,變得不堪一擊。通過這些惡性事件的頻頻出現,人們對衍生金融變得談虎變色,將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利以及投機的索羅斯形容為“金融大鱷”。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曾在公開場合就對對沖基金進行了譴責,并且同索羅斯進行了辯論。人們不僅要問:既然衍生金融引發了這么多的災難性事件,而且本質上衍生金融并不能產生新的社會價值,只是對社會財富進行一種再分配,我們為什么不能象禁止賭博或者禁止一樣禁止它?答案是:不可能!在世界范圍內,衍生金融的市場在不斷擴大,每年的交易達到150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反觀我國情況,盡管并沒有衍生金融,但是股票指數期貨已經是呼之欲出。我們如何看待這種情況?不同背景的學者從各種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闡述。我們注意到,金融工程界有一個基本的觀點,即金融工程是金融領域中的一種保險。本文將結合保險發展的情況,從保險學的角度來對金融工程做一些探討。事實上,對于保險,人們認為它是社會的穩定器,同時,在金融業內(銀行,證券,以及保險),保險往往給人一種穩健,甚至保守的感覺。二者在實際生活中給人如此大的反差,一個是極端的投機、激進,而另一個又是相當的保守,它們又能有什么本質的聯系呢?或者說,金融工程是金融領域中的保險只是一種沒有實質意義的說法而已?對于此,我們認為需要從二者的由來以及特性的研究出發,才可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一、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思想

個人以及機構在金融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例如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投資股票市場所面臨的個股風險,以及市場風險等。這些金融風險對于不是從事金融業的公司而言往往是難以駕馭的,也是不愿意承擔的;即使對于專門的金融機構,也并不是愿意承擔所有的風險。我們可以設想,對于一家主要從事國內業務的商業銀行,它愿意承擔關于本國貨幣的一定的利率風險,但是因為不熟悉國際業務,所以一般不愿意承擔匯率風險。因此,社會需要建立一種機制,使得機構能夠按自己的意愿承擔相應的風險(同時具有潛在的收益),而金融工程就是一種具備如此功能的機制。金融工程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倫敦銀行界,當時有的銀行建立起專家小組,對客戶的風險進行度量,并應用組合工具進行結構化管理。這一類工作被稱為金融工程。隨著金融創新的興起,人們對金融工程的認識迅速拓寬,現在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來解釋金融工程,即金融工程是應用金融工具,將現在的金融結構進行重組以獲得人們所希望的結果,它所用到的金融工具,主要是近年來出現的期貨、期權以及互換等各種衍生證券。金融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這些基本的金融工具,或是它們的組合,如期權期貨等,達到處理金融風險的目的。一般有兩種結果:用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即風險;用確定性的損失來代替不確定性的損失,即不利的風險。

二、保險的起源以及基本思想

保險是人們規避風險的主要手段,我們可以從保險的起源看出來。另外,壽險業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社會并沒有因噎廢食,而是充分認識到了保險對于社會發展的進步意義,同時,保險業也制定了許多嚴密的規則。這樣,一方面使得保險公司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證,更重要的是,使得人壽保險為社會所接受。在此,我們不局限于各種保險的細節問題,而是從保險的核心出發,探討保險這個行業處理風險的基本思想。

我們以壽險業為例,考慮它的社會定位以及它處理風險的方式。壽險是為了滿足個體規避失去勞動力或死亡時所帶來的風險而出現的一種保險形式。而風險有兩種:生存與死亡。簡單的講,生存的風險就是指個體本身的生存(養老)問題;死亡的風險是指如果個體作為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者,他的死亡或者喪失勞動力,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是災難性的。下面,我們詳細地說明保險業是如何規避這兩種風險。

1.用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風險

對于個人而言,他需要在具備勞動能力期間,進行一定的積累以備將來喪失勞動能力時維持生活。但是,他面臨一個風險,即他并不知道自己能生存多少年,如果積蓄太少并且他的身體一直十分健康,那么,他的積蓄就不夠維持他的生活;反之,如果積蓄相對于他的年齡而言太多的話,他雖然不必為老年的生活發愁,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往往意味著青年時期生活質量的下降。總之,如果完全依靠個體,沒有人會知道多少積蓄是適當的。生存年金保險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可以將這個不確定性的風險用一個確定性的支出來解決。投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收入,對未來生活的預期,以躉繳或者分期交費的方式,購買一定數量的生存年金。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在失去勞動能力時,還會有固定的生活來源。這就是將不確定性的風險用確定性來代替。

2.用確定性損失來代替不確定性的損失

在保險中,財產保險,壽險,以及健康險等多種保險都是以確定性的小的損失,即所繳的保費來代替潛在的可能出現的巨大的損失。我們還是以壽險為例來看一下這個問題。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對于一個家庭,主要勞動者的死亡會對家庭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如何規避這種風險呢?死亡保險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一個家庭可以為其主要勞動者購買死亡保險,這樣,如果在保險期間發生意外,家庭則可以獲得相應的保險賠付,從而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而如果一切正常,繳納的保費不會為這個家庭帶來任何收益。保險通過這種方式,使得人們可以將不確定性的損失(大的,且發生的可能性較小)用確定性的損失(小的)來代替。

三、金融工程與保險的定性比較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對金融工程與保險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我們在此用一個表來說明一下二者的關系(詳見表1)。

表1金融工程與保險的比較

附圖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從金融工程與保險的目的來看,二者都是處理、規避風險的手段,只是它們的標的物不同。同時,它們本身并不能創造出社會價值,只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而已。換言之,如果一輛購買了保險的汽車發生車禍而報廢,盡管它的所有人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但是社會財富確定是減少了一輛汽車,只是這個人規避了車禍造成的財產損失;同樣的道理,有人可能因為持有一份期貨的多頭而獲利,這并不能說明社會財富的增加,因為持有這份期貨空頭的人會因此而蒙受損失,我們只能講,持有期貨多頭的人在此風險的處理上是妥當的。我們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對于持有期貨空頭而遭受損失的人,我們也并不能認為他沒有正確地處理風險。因為從他的公司整體來看,持有該期貨的空頭,可能避免了更大的損失,或者是在這方面出現損失的同時,他在另外的交易中取得了超額的利潤,也就是整體規避風險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正是出于這個考慮,沒有人會對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但沒有得到保險賠付(即一切平安)而感到不快。因此,將衍生金融看作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手段,我們才可以理解并容許在財務中出現由進行衍生金融交易而帶來的損失,因為這可以看作是為企業支付的另外一種“保費”。

其次,金融工程與保險處理風險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是用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或用確定性的損失來代替不確定性的損失這兩種基本的思路。這兩種方法是規避任何風險的基本方法,而風險自身的特性決定了處理風險工具的不同。因為金融產品與實物資產以及人具有不同的特性,從而決定了處理金融產品風險的衍生工具必然同保險產品不同。事實上,因為實物資產與人具有不同的特性,也使得財產保險與人壽保險產品是完全不同的。

再次,由于金融市場中的風險并不具備財產保險與人壽保險的特性(即當數量足夠多時,會出現頻率的穩定性,也就是滿足大數定律),因此,不可能出現象保險公司這樣一個可以將所有風險都承擔的機構。但是,在金融市場中,大家對于同一個風險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中介機構可以撮合雙方達成交易,并用各種手段確保不會出現信用風險,期貨交易中的盯市方法是最典型的一種。二者的特性也決定了它們不同的定價基礎,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定價工具。

總之,保險與金融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二者都是處理風險的工具,并且處理風險的方式是相同的。它們的區別在于所處理的風險標的物不同。保險是處理實物資產與人為標的的風險金融工具,金融工程是處理以金融產品為標的的風險工具。正是因為標的物的不同,造成了它們之間的差別,但是,我們認為:盡管二者在表面上存在著差距,但就其本質而言,金融工程就是“金融保險”。事實上,保險中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只是因為保險業的成熟,例如嚴格的監管,程序化的條文,才使保險業規避了這些風險,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通過對保險與金融工程的比較,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1.在中國發展金融工程是必要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工程與保險的作用是相同的,只是標的物不同。因此,發展金融工程,使得金融機構可以規避、轉移金融風險,這是建立完備的金融市場的必由之路。

2.將金融工程的創新思想引入保險業中

金融工程本身就是金融創新的產物,現在還在不斷地創造著新的金融產品,體現了不斷創新,滿足客戶的一切需求這樣一個思想。目前,保險業也面臨著創新的問題,盡管各種新的險種不斷出現,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利用金融工程的思想進行保險創新,這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問題。例如,我們是否可以設計一種保單,使得保單的持有人在5年或10年之后有權利(但是沒有義務)以某一價格購買年金保險,這就是一種期貨期權。我們相信,正如金融工程將從保險業汲取許多成熟的經營方法一樣,保險業也一定能夠從金融工程中汲取許多創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