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類信貸革新構思
時間:2022-09-01 03:31:39
導語:抵押類信貸革新構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不充分、不對稱,信用風險高是中小企業的基本特征。由于抵押擔保具有可以事先觀察和事后控制的特點,能夠提高借款企業違約的機會成本,降低事后道德風險的發生概率并彌補貸款損失,所以商業銀行普遍采取抵押品型的信貸配給。但是,這種抵押品型信貸在降低銀行信貸風險的同時,不僅使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而且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體系存在大量“存差”的條件下,銀行的貸款規模和盈利也會受到限制,從而無法實現銀企雙贏。
中小企業借款收益模型分析
(一)企業借款假設企業貸款項目的風險、預期收入分布函數和還債意愿屬于私人信息。假設項目成功的概率為p,對應的收益率為R1,R1≥r(r為貸款利率),項目收入足以償還本息;項目失敗的概率為(1-p),對應的收益率為R2,R2<r,項目收入不足以償還本息。對于借款企業而言,貸款合同為:(fB,r,Ve),其中B為銀行的貸款本金,Ve為抵押品的“企業評價價值”。根據Borro(1976),銀行和借款企業對同一抵押品的評價是存在差異的。實際上,企業和銀行對于相同抵押品的評價目的是不同的,銀行關注的是抵押品對其貸款損失及其預期收益的補償能力,評估價值是抵押品的凈市場變現價值(Vm)。而對于持續經營的企業而言,在代償抵押品無法復制的條件下,企業對抵押品的評估價值著眼于其作為整體資產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企業的預期貢獻或收益的現值;在能夠復制條件下,代償抵押品的價值包括預期重置成本和抵押品代償引致的其他相關成本,而非抵押品的變現價值。這里將企業對抵押品的評估價值定義為抵押品的企業價值。一般而言,抵押品的企業價值高,甚至遠遠高于抵押品的凈市場變現價值,即Ve>Vm。
(二)企業借款的期望收益模型企業借款的期望收益模型:Y=p[βB△R1+(1-β)(B(1+R1)-Ve-f)]+(1-p)[αB△R2+(1-α)(B(1+R2)-Ve-f)]......①,其中,△R1=R1-r,△R2=R2-r。β是項目成功條件下企業守約的概率,因為在項目成功條件下,企業具備完全的償還能力,所以β代表企業的償債意愿,0≤β≤1;α是項目失敗條件下企業守約的概率,在項目失敗條件下,企業不具備完全償還能力,α即取決于借款企業還款能力大小,也取決于還款意愿的強弱,0≤α≤1,一般而言,β>α;f為違約的機會成本,主要是指違約的信譽損失導致的再貸款機會的喪失,包括貸款銀行拒絕續約合作,在違約信息公開條件下其他銀行可能的拒貸等。由于dp/dVe=-dY/dVe×dY/dp,-dY/dVe=p(1-β)+(1-p)(1-α),-dY/dVe實際上是銀行預期違約率的分布函數,即ф=-dY/dVe=p(1-β)+(1-p)(1-α),即違約率大小既取決于項目風險大小也與企業主的還債意愿強弱有關。dY/dp=B(R1-R2)+(β-α)[Ve+f-B(1+r)],因為β-α>0,當Ve>B(1+r)-B(R1-R2)/(β-α)-f......②時,dY/dp>0,所以dp/dVe>0,Vm↑→Ve↑→p↑,說明抵押品的價值提高會使企業產生選擇低風險投資項目的激勵,會提高項目的成功概率。從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出發,企業選擇守約或違約的意愿(事關道德風險)取決于期望收益最大化的要求。根據企業貸款收益模型①,在項目成功條件下,企業期望收益對β的導數:dY/dβ=p[B△R1-B(1+R1)+Ve+f]。當Ve≥B(1+r)-f時,dY/dβ≥0,企業會選擇守約償債,Ve越高,守約償債的意愿越強;當Ve<B(1+r)-f時,dY/dβ<0,企業會選擇違約。在項目失敗條件下,企業期望收益對α的導數:dY/dα=(1-p)[Ve+f-B(1+r)]。當Ve≥B(1+r)-f時,dY/dα≥0,在具備額外償債能力的條件下,企業會選擇守約償債;當Ve+f<B(1+r)-f時,dY/dα<0,企業會選擇違約。可見,在具有償還能力的條件下,企業守約的條件是:Ve≥B(1+r)-f......③。
銀行抵押品視角的創新與銀企長期合作的重復博弈
(一)銀行抵押資產視角創新與守約激勵
根據②和③,滿足Ve≥B(1+r)-f時,企業不僅會約束冒險投資沖動,審慎選擇投資項目,提高項目成功的概率,而且在具備償還能力的條件下,企業不存在違約激勵。但是這里的高抵押擔保[Ve≥B(1+r)-f]不同于傳統的高抵押擔保[Vm≥B(1+r)],而Ve>Vm。這說明,即使企業提供少量的抵押資產[V<B(1+r)]也可以滿足③式,Ve≥B(1+r)-f,企業仍然會產生守約的內在激勵,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企業貸款的抵押能力。由此可見,著眼于企業守約的內在激勵,銀行抵押品視角由市場變現價值轉變為企業價值,實現抵押品視角創新既能夠提高銀行的貸款規模,也能夠降低違約風險。比如一項生產用固定資產發生抵押代償,重新構建的成本不僅包括該資產的重置價值,而且包括企業誤工停產引發的一系列損失,甚至這種損失巨大,比如失信于訂貨客戶,失去市場。顯然,這種代償抵押資產的企業價值大大高于市場變現價值,以該資產作為抵押會大大提高企業的貸款規模。另外,抵押資產視角的創新還擴展了抵押資產的范圍。企業用于抵押的資產不限于市場價值穩定,變現性強的不動產和有價證券,企業擁有的其他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在符合抵押的條件下都可以作為抵押資產。盡管中小企業符合銀行要求的市場價值較高的不動產和有價證券有限,但中小企業一般都存在關系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資產,雖然這種資產的市場價值可能較低,通用性和變現能力較差,但是對于企業而言,其價值是巨大的。比如關鍵生產設備、分銷渠道、品牌、生產和銷售許可證、專利技術或核心技術,甚至是企業的產權,業主的控制權等。在符合抵押的技術條件下,銀行可以把這些傳統上認為不符合抵押品要求,但企業價值較高的關鍵資產作為抵押資產。比如以市場認同的產品品牌作為抵押,發生貸款違約的企業如果再以該品牌銷售產品則視為違法,而重新樹立品牌需要付出巨大代價,這種代價足以使企業產生失信行為得不償失的預期。當然,為增加這類資產作為抵押品的可操作性,需要建立健全財產抵押制度,追究轉移和濫用代償抵押資產企業主的法律責任等。盡管抵押資產視角的創新能夠使企業產生守約激勵,但也可能由于項目失敗而發生違約,在V<B(1+r)時,銀行會發生損失。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采取第三方擔保等措施加以補充,擔保額度為G=B(1+r)-Vm。由于Ve≥B(1+r)-f,違約風險降低,所以容易得到擔保方的支持。由于企業的違約風險低,保費水平也較低,企業的擔保負擔較小。
(二)銀企長期合作的重復博弈與聲譽機制
根據企業守約的激勵條件:Ve≥B(1+r)-f。在Ve較小的條件下,提高違約的機會成本f也會滿足Ve≥B(1+r)-f,企業仍然會產生守約激勵。因為企業一旦出現違約行為,不僅抵押品會喪失,而且無論原因如何都會使銀行對違約企業的品德或其經營決策的理念和能力產生懷疑,企業的信用聲譽也將受到破壞,企業的再貸款能力將受到影響,違約的機會成本較高。KMRW聲譽模型(reputationmodel)表明,在不完全信息的重復博弈過程中,如果博弈重復次數足夠多的話,在“冷酷戰略”威脅下,出于對未來收益的考慮,當長期合作的收益大于失信的短期收益,參與人維護守信聲譽是最優的選擇。假定中小企業有N個項目需要貸款,博弈就變成了N次重復博弈。假定中小企業在博弈開始后的某個階段首先選擇了失信,失信收益=B(1+r)-Ve,銀行會采取“冷酷戰略”:拒絕提供后續貸款或采取傳統的抵押條件(也會降低企業的再貸款能力),假設隨后每個階段的收益(支付)為0。對于守約的企業,銀行將與之續約作為守約的獎勵,假定企業獲得的貸款收益為P。守約的收益,即違約的機會成本:f=P(1+ρ+ρ2+...+ρn)-B(1+r)。預期貸款收益P越高,貼現因子ρ越高,違約的機會成本f越大,中小企業越有內在激勵建立誠信守約的聲譽。根據張維迎(1996),ρ是耐心程度的函數,當中小企業更注重長遠利益時,ρ值越大。滿足f=P(1+ρ+ρ2+...+ρn)-B(1+r)≥B(1+r)-Ve,企業會產生守約的激勵,(貸款,守信)是每個階段的均衡結果。上述分析說明,建立企業守約的聲譽機制,提高違約的機會成本f的條件是:銀行需要與中小企業建立長期的信貸關系,作為對守約企業的激勵,承諾提供后續貸款,對違約企業則采取“冷酷戰略”作為對違約行為的約束;較高的貸款收益P,對于發展受到資金嚴重制約的中小企業而言,預期貸款收益P很高;較高的貼現因子ρ,由于殘酷的競爭壓力,經營的不確定性和較高的倒閉率,與大企業相比,對長期利益可能注重不夠,但隨著國家的大力扶持,中小企業會不斷發展壯大,中小企業會越來越注重長遠利益,ρ值也會不斷增大。由此可見,中小企業貸款具有較高的違約機會成本,而較高的違約機會成本說明,銀行進一步降低對抵押品的要求,仍然能夠滿足企業守約的激勵條件。
抵押品視角創新和聲譽機制建立的路徑
(一)抵押品視角創新
根據上文所述,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不僅企業貸款項目風險收益、財務能力和業主品德屬于私人信息,而且銀行也難以準確甄別企業的關鍵資產及其企業價值。如果銀行能夠從信息不對稱的企業“外部銀行”轉變為信息對稱的“內部銀行”,銀行不僅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的信息,避免逆向選擇,而且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甄別企業的關鍵資產及其企業價值,為銀行抵押資產的視角創新創造條件。而只有銀行與中小企業的長期近距離接觸與合作才能夠使這種轉變成為可能,而問題是處于壟斷地位的大銀行與中小企業的長期貸款合作的可能性甚微。在我國當前壟斷性大銀行可選擇的貸款對象眾多,而且期望收益率較高。為實現規模經濟要求,必然提高單筆貸款額度和抵押品的臨界規模,因而傾向于為信息透明、貸款規模大、抵押能力強的大型企業提供貸款。由此可見,眾多信息不透明、收益水平低和抵押能力差的中小企業難以介入大銀行信貸市場。由于在與大型銀行對大型借款客戶的爭奪中,中小銀行處于劣勢地位,集聚戰略成為中小銀行的必然選擇,大型銀行不愿或不屑眷顧的收益低、風險高的中小企業信貸市場會成為中小銀行的目標市場,使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進行長期合作成為可能。同時,甄別企業關鍵資產及其企業價值,中小銀行更具優勢。與大銀行相比,小銀行在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方面具有信息優勢,這種信息優勢主要來源于銀企雙方的長期合作。由于中小銀行具有地域性、社區性的特征,使其能夠貼近企業,深入到企業內部,不僅可以獲得企業真實的財務信息、業主品德,而且可以通過長期固定地與少數中小企業保持密切的近距離接觸,積累各種企業非公開的專門化知識和信息,如企業的行業、經營管理和資產的技術特征等信息,更有利于銀行全面準確地發現和認知企業的關鍵資產及其企業價值。而且科層結構復雜的大銀行由于鏈條長,解決信貸人員問題的成本會更高,這些非公開的專門化知識的模糊性、專有性的特征使其很難在大銀行內部不失真地傳遞。相反小銀行鏈條短,解決問題的成本較低。
(二)企業守信聲譽機制的建立
提高企業違約機會成本、建立守信的聲譽機制也需要銀行與中小企業建立長期的信貸關系,而這種長期的合作關系,如上所述,只有中小銀行才能夠做到。并且需要銀行為守約企業提供后續貸款作為守信激勵,對于失信企業則采取“冷酷戰略”作為約束。在企業失信檔案建立健全,信用資源共享的條件下,其他銀行也會對于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采取“冷酷”戰略,拒絕貸款合作,因而會產生約束機制。但是在統一信用平臺未完全建立健全的條件下,銀行間的信息交流存在障礙,難以實現信用資源的共享,而且其他銀行也很難全面準確地了解企業違約的原因,無法保證冷酷戰略的實施。重復博弈的激勵機制的建立需要企業固定地與數量極少的銀行打交道,因為盡管企業具有守信記錄,但是由于其他銀行對于不熟悉的客戶放貸具有較大風險,而且貸款審查的成本較高,所以銀行未必能夠滿足新企業的貸款需求,從而使長期合作的激勵機制無法建立。因此企業固定與單一或少數銀行建立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對聲譽機制的建立尤為重要。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全面、準確地甄別企業的關鍵資產及其企業價值,實現銀行抵押資產視角創新;建立企業守信的聲譽機制,提高違約的機會成本,使企業內生守信激勵。這些都有賴于中小銀行和中小企業的長期合作。
- 上一篇:信貸革新與經濟結構變化
- 下一篇:綠色信貸與產業構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