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額信貸模式及啟示
時間:2022-04-09 09:18:10
導語:農村小額信貸模式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論是非政府組織模式、正規金融機構模式,還是村銀行模式,在目標、組織機制、管理方法等方面各有特點,但細究其成功的原因,可發現一些共有的成功經驗:第一、貸款對象定位于貧困階層或弱勢群體,并以非傳統的方式處理抵押擔保和風險防范的關鍵問題。GB明確規定貸款只發放給那些無地或無任何財產的窮人,BRI-UD發放貸款的對象是被排除在商業信貸市場之外的在農村中收入較少的20%的人群。替代抵押品的貸款形式主要有社會擔保和逐步增加貸款額度兩種方式,前者以建立連帶小組為主,小組成員相互擔保各自的貸款,可使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監督,以保證貸款能按期償還;后者是在前期貸款順利償付之后的基礎上,便可在下一貸款周期能獲得更多貸款的保證,有利于鼓勵還貸。第二、寬松的外部政策環境。從GB模式和BRI-UD模式的廣泛推廣中發現,它們成功的前提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GB模式為例,孟加拉國對GB的發展在政策和態度上都給予支持和理解,而且GB也始終與政府保持著密切合作和良好關系。在政策上,為其提供4%--5%的優惠貸款;在法律上,允許GB以非政府組織形式提供小額的信貸;在組織上,為了支持GB的發展,孟加拉國政府成立政府小額信貸組織BRDB、PKSF和政府小額信貸項目以及國有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項目。基于以上實質性的支持,GB得到更加順暢的發展。第三、可持續性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金融機構的持續發展只有通過金融創新才可實現,才可持續地擴展為窮人服務的金融市場。制定合理的貸款利率政策,來抵補機構運作中的操作費用、資金成本、貸款損失,以及由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價值減值的風險,并且還能夠有盈余資金開拓新項目,降低非貧困人群的尋租現象;制定適合的信貸產品,滿足貧困農戶的各種需求,提高農戶的自身生活能力;制定嚴格的風險防范機制,創新貸款風險工具,保證機構順利運行。第四、完善培訓機制,提高窮人素質,改善窮人生活狀況。尤努斯教授曾說過,借貸是人權,是窮人也應擁有的權利,而為窮人提供小額信貸,是消除世界性貧困的最有力的武器。小額信貸的開展一般通過計算機網絡來實現,為貸款者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為了貸款者能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出有利的投資分析,應建立培訓班,定期對貸款者進行培訓,培養理財觀念,懂得一些理財技巧和投資方法,從而減少因投資不善和管理資金不到位出現的損失。鼓勵窮人小額地定期地儲蓄,保證家庭和個人所需的資金暢通。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的展望
(一)引入經典運行原理——孟加拉格萊珉銀行模式1.小組聯保方式替代抵押擔保。一般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借款人通常需要提供相應的抵押或擔保,而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的客戶對象正是缺乏正式抵押擔保品的貧困農戶,針對窮人缺乏抵押擔保的特點,孟加拉的GB模式提出了小額信貸的“無抵押,無擔保”,并且以小組聯保這種創新方式替代了正規抵押擔保方式來防范違約風險,對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在運作模式上,傳統的GB模式通常以30至50人為一中心,5人組成一聯保小組。我國農村信用社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時,可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在傳統GB模式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聯保小組人數,發展具有我國特色的小組聯保的方式。在小組聯保方式中,聯保小組由借款人自愿地組成,但直系親屬不能在同一個聯保小組之中,聯保小組中的所有人相互承擔擔保責任,并彼此負有連帶責任。這種連帶責任既可是明確的擔保,即小組成員拖欠的貸款需要其他成員代其還款,也可是農村信用社的擔保,即在小組的所有成員還清貸款之前,其他成員便無法再次獲得貸款。小組聯保的優點表現為:首先,運用聯保的方式代替抵押擔保,解決了窮人無抵押擔保的制約,減輕了其資金的壓力;其次,小組成員之間的連帶關系對借款人產生了一定的約束,使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地監督;再次,以小組為平臺自我管理的方式,為貸款人創造了相互學習的機會,也有助于農村信用社降低其運營管理的成本。2.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定價機制包括兩方面:貸款期限的確定與貸款利率的制定。國際上成功的小額信貸的利率水平一般較高,其存貸利差通常高達10%至20%,如在孟加拉國的商業銀行利率為12%—15%,小額信貸利率為20%—35%。而對窮人來講,在能借到錢的情況下,偏高的利率是可以接受的。根據我國的實際特點,一方面,為了保證農村小額貸款盈利,并使貸款真正貸放到需要借款人的手里,不可設定過低的利率;另一方面,為了不讓小額信貸者背負過重的還款負擔,也可得到國家信貸補貼政策的支持,也不可設定過高利率。對于貸款期限而言,也要根據貸款實際用途進行調整,譬如:根據小額信貸用途設定不同的還款期限;也可根據還款人的實際需要如教育、消費等生活領域的信貸來設置較短的還款期限,這樣,既保持了農戶的還款壓力和創收動力,又降低了農業貸款的風險。3.增強小額品牌競爭力。在目前農村金融服務缺乏的情況下,農村信用社要加快小額信貸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步伐。要建立農戶信用評價等級制度,培養優質客戶和“黃金”客戶;要創新小額信貸管理理念,加大其技術含量;要延長小額信貸產品的價值鏈,開發集存款、授信、貸款、結算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卡,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在我省部分農村信用社開發并推廣農戶小額信貸的“一卡通”制度,將農戶貸款與銀行卡功能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授信額度內采取了“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環放貸”的管理方法,隨用隨貸,有效提高貸款的便利程度。(二)引入保險機制作為保障1.建立小額保險。小額保險是一種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險簡易產品,具有保費低廉、保障適度、核保理賠簡單的特點。同時,小額保險也是一種重要的金融扶貧手段。在投保群體方面,小額保險與一般的保險業務有很大區別:第一,小額保險客戶的收入較少,風險承受的能力較低,其收入現金流通也不夠穩定;第二,小額保險客戶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雖然小額保險在我國處于發展階段,但保監局將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并出臺相應的監督政策,以此鼓勵對小額保險產品、渠道、經營機制等方面來進行創新,并在全國九省區的縣以下農村開展小額保險試點,建議我省能參照其他省區的試點經驗,自主建立與推行小額保險,為小額保險的業務經營提供政策扶持,并為小額保險的交易主體提供補貼。這樣,不僅降低了信用社開展小額信貸業務的信貸風險,同時對借款者來說,投保為其帶來信用增值還擴大了其取得貸款的可能性。2.建立風險儲備金。農業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時,會給農戶帶來損失,特別是使用小額信貸發展生產經營的貧困農戶帶來重大的損失與影響,而僅靠小額信貸來彌補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是治標不治本。為此,引入信用社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共同建立風險儲備金,共同承擔小額信貸風險。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在浙江省肇慶市高要市得到印證。下面我們來看一個農村信用社與保險公司共同承擔小額信貸業務風險的實例:2004年8月,浙江省肇慶市高要農村信用合作社與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肇慶中心支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一種新的信貸保險業務——借貸者意外傷害定期保險業務①。其規定貸款承保在50萬元以下,借貸者意外傷害定期保險責任僅限于全殘和死亡。被保險人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年齡在18-60周歲之間;第二、身體健康、能正常工作或正常勞動;第三、與農村信用社有借貸關系的中國公民。借款人自愿投保,此業務主要推廣于無抵押物的信貸農戶。保險費按貸款本金3‰收取,保險公司按保險費百分之八向信用社支付手續費。保險金給付的第一受益人為與被保險人簽訂借款合同的信用社,受益的份額以借款人未還款余額為限,其余保險金的受益權歸其余受益人。據統計,在高要農信社辦理的6296筆小額信貸保險業務中,已有7戶購買保險的農戶從中受益,不僅索賠成功還順利償還了信用社借款,為此農村信用社10萬元的信貸風險得以規避,并獲得了10萬元的中間業務收人。從這個實踐中得出:利用農戶小額信貸保險市場,不僅使農村信用社提高了貸款安全度,還使農戶增加了安全保障性。
本文作者:石晶劉彬彬胡曉媛工作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 上一篇:關于中國銀行業綠色信貸建設的思考
- 下一篇:基于反貧困視角的小額信貸利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