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商業銀行優劣勢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17 02:49:00
導語:國有商業銀行優劣勢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入世已一年有余,我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時間表正逐漸縮短,國有商業銀行能否全面應對外資銀行的沖擊,關鍵之一是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要有清醒的認識。
國有商業銀行的優勢體現在:
1.網點布局已經形成
國有商業銀行在國內經營幾十年,其分支機構及營業網點遍布全國各地,其服務已經或曾經觸及了每個單位、家庭和居民。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國經濟生活的影響是深刻的,在人們心中的基礎地位是久遠的。它的網點優勢和概念優勢顯而易見。
2.大部分人民幣業務現今仍在國有商業銀行進行
人民幣是國內市場的惟一流通貨幣。國內客戶目前大部分都在國有商業銀行開戶。盡管人們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但由于他們與國有商業銀行多年來形成的聯系和文化認同感,其存款、貸款、結算、業務等事項將來仍有可能會托付于國有商業銀行辦理。
3.人民幣資金相對雄厚
國有商業銀行吸納了國內人民幣資金大頭。據統計,至2001年底,全國各家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總計143617億元,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87509.6億元,占60.93%.這一優勢在短時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
國有商業銀行吸收大量存款,有正反兩方面效應。它的積極方面是可以集中資金支持國家建設,實現從積累到生產的轉化。它的消極方面是使國有商業銀行成為國內最大債務人,承擔著最大的經營風險。
4.了解中國國情
中國地域廣、人口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民俗文化不同。國有商業銀行的各分支機構扎根于當地,對當地的資源、政策、民俗以及工農商學兵各行各業都相當熟悉。外資銀行要在中國某地開辦一項新業務,假若不咨詢當地金融界人士,則勝算不大。
5.政府支持
計劃經濟時期,國有商業銀行曾經是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惟一金融工具。改革開放以來,國有商業銀行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入世之后,從振興民族經濟、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的角度出發,政府是不會無視國有商業銀行的嚴重困難。中國政府會在WTO框架下,從資金、技術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扶持國有商業銀行,增強其競爭實力,進一步提升它們在世界500強企業排位中的名次。
國有商業銀行的上述優勢,對外資銀行來說是暫時的、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失去。而國有商業銀行的劣勢卻是明顯的、嚴重的,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克服。
1.管理問題
(1)國有商業銀行的現行體制和內部機構設置有“管本位”色彩。銀行內部部門的設置和管理套用政府方式,使得銀行行動力不足、反應遲鈍。對處于激烈競爭中的金融企業來說,這種設置和管理方式加大了經營成本,削弱了競爭力,使國有商業銀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一線戰斗”。
(2)人事任免方面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理聘任制,“組織任命”成分較大。在一、二線人員比例和報酬上,一線業務人員較少,薪金低;二線管理(服務)人員太多,薪金高,影響了基層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3)相互制約關系松弛,稽核監督乏力。按規定,金融機構業務操作的關鍵環節應該置于嚴密監護之下,不相容的職務要實行分離控制,不容許任何人不受制約地單獨完成一筆業務。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基層單位的信貸崗位審貸分離制度、會計崗位的交叉復核制度、儲蓄崗位的事后監督制度等都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有些重要崗位長期把持在一個人手中,沒有輪崗和必要的制約措施。稽核監督軟弱無力,對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不能及時發現。即使發現問題,反映給有關領導,卻可能觸及領導痛處。在行政干預下,稽核部門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資金問題
(1)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國有商業銀行由于外部干預、自身決策措施、個人以權謀私、部門經營管理不當等原因造成了大量不良資產,給自身帶來了極其沉重的包袱。據統計,截至2001年9月末,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占全部貸款的26.6%,嚴重拖累了發展步伐。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將給國有商業銀行帶來災難性后果。
(2)資本金不足。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低于人民銀行8%的要求。而且,資本金還受到大量呆賬的沖銷,補充資本金的渠道相當狹窄,來源不足,國家財政再為國有商業銀行增撥資本金的可能性已難以企望。
(3)國有商業銀行在審批貸款時,通常采用信貸審查委員會制度。信貸審查委員會成員表面上投票表決時都擁有絕對平等一票,但是,信貸審查委員會的各位成員行政級別高低不同,在我國嚴重的官本位體制影響下,行政級別差別必然會沖淡決策的民主化氛圍。下級一般不敢冒忤逆領導意志的風險而自由地陳述自己的見解。這樣就難以發揮信貸審查委員會民主化決策的作用,使得信貸審查委員會所做出的決定,往往帶有“長官意志”。
此外,還有設備老化和不足問題、人員問題(人員富余、離退休人員負擔沉重)等。中國加入WTO后,國有商業銀行長期積累下的這些弊端和不足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嚴重阻礙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有效運行。面對即將到來的外資銀行的大舉進入,國有商業銀行只有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才能在入世后更加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1.改革經營管理體制,大膽進行制度創新,著力培育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要求的運行機制。
在組織架構上,國有商業銀行應借鑒國外銀行機構設置的成功模式,重新組合銀行內部各部門和分支機構,剝離后勤、行政等社會性的職能部門,形成決策、管理、經營一體化。二級分行要成為“經營利潤中心”;所有營業網點都應向多功能、綜合化方向發展,成為“客戶服務中心”。
2.努力活化不良資產
國有商業銀行要認真研究不良資產問題,建立活化不良資產的激勵措施。對信貸存量實行分賬管理、分類考核,與有關人員獎懲掛鉤。對新發生的增量貸款實行責任人制度,盡量減少新發生不良貸款。設立不良資產信息反饋系統,深人借款戶了解生產、經營、財務情況,與司法部門聯手制止逃廢債行為。建立和完善不良資產核銷體系,加大內部消化吸收力度。借鑒國外經驗,研究和開發活化不良資產,轉化貸款風險的新途徑。
3.充實資本金
銀行資本金是反映銀行資本實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指標。國有商業銀行要實行產權結構多元化,進行股份制改造,積極吸收社會各界參股、入股,擴大資本金來源渠道,充實壯大資金,增加規避風險的途徑,提高抵御風險能力。
4.改善服務手段,拓展業務范圍
一是通過互聯網將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直接輸入重點企業,以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的方式處理對公業務,并為客戶提供金融咨詢、證券投資、資金查詢、理財管理、保險等多項網上銀行服務。二是積極推進國際金融業務,以環球銀行金融通信系統為依托,為企業提供匯款與支票、銀行資金調撥、清算、外匯、證券買賣、托收與信用證等跨國金融服務。三是抓緊金融數據通訊網的建設。要與外資銀行競爭,國有商業銀行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跨銀行的全國性的金融數據通訊網絡。盡快解決各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清算系統和銀行卡使用方面的自成體系、信息通訊網絡系統重復建設的問題,以降低成本,提高整個銀行體系的服務水平、經營效率及經濟效益。
5.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科技應用水平
(1)加強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網絡和計算機處理系統,增加具有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的會計、統計信息。逐步建立以流量為主的統計指標體系及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以滿足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所需的數據。
(2)建立經營分析數學模型系統。采用系統工程方法,建立金融資產運作環境、動態、趨向的定量化數學模型,為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決策提供輔助手段和工具。應用數據挖掘和數據庫技術,跟蹤、預測企業的發展動向,為銀行確定業務策略、市場開拓提供定量化的依據。
- 上一篇:輝煌的隋唐文化歷史教案
- 下一篇:對外友好往來歷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