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柜員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16 04:55:00

導語:商業銀行柜員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柜員制管理論文

近幾年,商業銀行推出的綜合柜員制操作管理模式,對現行會計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戰,如在傳統核算模式下要求錢賬分管的理念,而現在則可以由一個柜員即可辦理,它在減少中間環節,加速資金周轉,提高人力資源效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操作風險隱患,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勢必影響綜合柜員制的發展。本文試圖切中綜合柜員制在執行當中的風險問題,以期引起有關商業銀行的密切注意。

一、綜合柜員制存在的主要風險問題

(一)員工執行規章制度,存在盲區風險

綜合柜員制強調單人臨柜,柜員可以獨立為客戶辦理本外幣對公、儲蓄、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業務,這就要求柜員對這些業務的規章制度比較熟悉,能夠全面掌握并運用于工作實踐中。而商業銀行長期以來會計人員與儲蓄人員之間的崗位交流開展甚少,有的只熟悉本崗位業務,對其他崗位的業務知識缺乏實踐經驗,這勢必導致綜合柜員由于規章制度不熟而產生操作風險。

(二)員工柜面操作,存在系統流程風險

綜合柜面系統取消了復核制度,這就要求柜員對柜面系統的交易和業務處理流程非常熟悉,知道什么交易實現什么功能,什么業務適用什么交易,該采取怎樣的業務處理方式。如果對交易和業務處理流程不熟,勢必在工作中會出現用錯交易、走錯流程的現象。交易、流程一旦錯誤,會計分錄也跟著錯誤,資金流向也發生錯誤,由此帶來風險。

(三)員工崗位管理模式,存在道德和操作風險

與原來強調“人員分離”的風險控制觀念不同,綜合柜員在風險控制方面注重強調“崗位分離”,即設置柜員、綜合員、業務主管三個崗位,通過同一業務在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來達到風險控制目的。如果在工作中不嚴格按照崗位制約的要求將二分管或三分管的業務在不同崗位之間進行分工,譬如將銀行匯票、匯票專用章、壓數機和密押器交于一人保管,就很難控制個別人乘機作案的風險,由此造成銀行資金損失。

(四)IC卡和密碼口令,存在管理不善風險

綜合柜面系統通過IC卡進行柜員身份認證,也通過IC卡實現授權和崗位制約。如果柜員在工作中不注意保管好自己的IC卡和口令密碼,將IC卡隨意亂放,輸入密碼時不謹慎被他人偷看,不定期修改密碼,甚至將口令密碼告知他人,那么,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給銀行帶來資金損失。

(五)執行授權制度,存在執行不力風險

綜合柜面系統的業務授權管理采取“系統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系統授權是指系統根據以標準參數形式設置的授權條件自動判斷出需要授權的業務,并提示授權人通過劃卡并輸入密碼的方式進行授權;人工授權是指對于實際管理要求高于系統設置的最高授權權限范圍的業務,應由授權人通過對有關憑證進行審核簽字的方式進行授權的行為。如果在實際工作中不嚴格按授權管理的規定執行,該由人工授權的業務未經有權人簽字授權,該由系統授權的業務,授權人未將柜員錄入要素與原始憑證核對,甚至將IC卡直接交于他人,由他人代行授權職責,那么,同樣會給銀行帶來風險甚至資金損失。

二、加強綜合柜員管理的建議

(一)應制定新型的銀行柜員管理制度。所謂新型的銀行柜員制是指建立在銀行柜面業務高度電子化基礎上,前臺人員打破柜組間的分工界限,由單獨柜員綜合處理會計、出納、儲蓄、信用卡等業務,后臺柜員則負責柜面業務的事中監督和銀行內部清算業務。這種新型的銀行柜員制具有操作業務直觀、處理業務快捷、經營責任明確、勞動組合優化等優點,是一種簡便、快捷、高效的勞動組合形成。

(二)應建立一種機制完善的柜員監督系統。柜員就分類來講,大體可分為臨柜綜合柜員、事中監督人員、大堂咨詢理財人員和后臺柜員。這四類柜員的機具配置、業務范圍和操作要求均不相同,但又相輔相成。比如臨柜綜合柜員的業務范圍應包括所有儲蓄、信用卡業務、出納收款業務以及出納付款的復核業務,對公會計接柜、驗印、記賬業務、各類卡片的保管、使用及其他會計業務。而后臺柜員則是服務于前臺綜合柜員,辦理聯行、印押證使用和管理、電子匯兌、票據交換、驗印、記賬業務,各類卡片的保管、印押證使用和管理、電子匯兌、票據交換、資金清算、組織營業場的會計核算和業務培訓、負責各類會計結算咨詢及檢查監督、負責會計信息的分析及反饋等綜合工作。他們的工作既不同于臨柜綜合柜員,又服務于臨柜綜合柜員,既辦理具體的清算業務,又是營業場的管理和監督者。

(三)應對風險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風險。隨著電子技術的運用,電子化帶來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針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從制度上對所有的銀行交易及其對象進行分類,按不同的類別制定不同的風險控制措施和風險損失標準,使柜員系統適應目前信息社會的需求,以此增強柜員制的風險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