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消費信貸發展緩慢因素及意見

時間:2022-03-12 03:12:00

導語:基層消費信貸發展緩慢因素及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消費信貸發展緩慢因素及意見

我國自開辦消費信貸業務以來,其發展速度較快,但它的發展水平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以遼陽市為例,截至2011年6月末,全市消費貸款余額227,061萬元,其中城市居民消費貸款204,355萬元,占全市消費貸款總額的90%;農村消費貸款22,706萬元,僅為全市消費貸款總額的10%,占比相差懸殊。為什么擁有8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市場所占據消費貸款份額卻如此之小?是什么阻礙了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的推廣和發展?用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難題?筆者現就上述問題加以分析和闡述。一、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筆者認為。當前阻礙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原因可以從農民自身、銀行業機構和農村外部環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農民自身原因

1、農民傳統消費觀念的束縛是阻礙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主觀原因。由于大多數農民已被“量人為出”的傳統消費觀念深深根植于頭腦巾,對于超前消費大多不敢接受或不愿接受。尤其在生產力水平低、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落后的農村,傳統的“無債一身輕”的觀念更是根深蒂固。通過對遼陽市200名農民的調查問卷顯示,160名農民表示不會進行“貸款消費”,占被調查農民總數的80%。

2、農民的收支狀況阻礙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事實證明,消費信貸發展與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正相關。與城市居民相比,大多數農民的收入水平偏低,同時,由于農民收人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和外出打工收入,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和對經濟環境的依賴性,因此。未來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消費。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農民還承擔著較重的支出負擔,農民收入除了維持日常生活必需品開支外,買房建房、農業投資、婚喪嫁娶等人情往來、供養子女的教育支出、家庭醫療支出等費用支出占其收入的相當比重。因此,農民可用于消費方面的支出寥寥無幾。

(二)銀行業機構原因

1、銀行業機構對辦理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的積極性不高以及宣傳不到位影響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鑒于農民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且不穩定,消費信貸風險較大,加之農民的消費觀念較保守。使得銀行業機構在農村開辦此業務會產生“投入大、收效小”的情況,開辦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的難度較大,因此,銀行業機構的積極性不高。此外,當前銀行業機構宣傳消費信貸政策局限于擺攤設立咨詢點等簡單形式,農戶對其消費信貸政策了解不夠,即使有借款意愿也不知如何貸、有哪些貸款品種可供選擇,影響了消費信貸業務的拓展。2、農村消費信貸業務品種較少,缺乏適合農村特色的消費信貸品種,導致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緩慢。經對遼陽市農村消費信貸業務調查,開辦的農村消費信貸業務品種除了有少量的助學貸款和小型農機消費貸款外,幾乎沒有其他消費信貸品種。

(三)農村外部環境原因

1、農村各項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民消費水平。由于農村地區醫療和養老保障機制不完善。農民普遍存在“留過河錢”以備養老、看病等急需之用,不敢輕易消費。目前,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已初步建立,但尚不完善,報銷比例偏低、報銷制度落實不到位等現象普遍存在,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2、農村個人征信體系和社會信貸中介機構尚未健全客觀上阻礙了農村消費信貸的發展。目前,我國城鎮個人征信體系已經建立,但農村個人征信體系并不完善,金融機構難以全面掌握農民個人的資信狀況、承貸能力、還款能力。同時,農村地區的擔保、評估等社會信貸中介機構幾乎是空白,金融部門既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也不能在貸款發生風險時通過中介機構及時處理抵押物品償還貸款,使金融部門的風險防范較為困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融部門開展農村消費信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建議

(一)加大對農村消費信貸的宣鑄力度

金融機構應加強對農民新消費理念和消費信貸政策的宣傳,幫助農民轉變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樹立新的消費意識,提高對信用消費的認知程度,加大對消費信貸相關知識及其積極作用的講解,達到使更多的農民對消費信貸從初步了解到愿意接受的效果,從而擴大消費信貸的客戶群體。

(二)進一步優化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

警容機構要積極探索新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對金融基本知識的宣傳力度,普及金融法律、法觀,促使農村營造支持金融發展、防止金融風險的良好社會環境。廣泛開展企業信用評級和信用鄉鎮、信用社區、信用戶、信用企業建設,努力營造重信用、講誠信的社會風氣。加強征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數據體系,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廣泛向工商、稅務、公安、房管、土地、車管、保險、商家采集客戶信用資料,掌握客戶的真實信息。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宣傳、輿論監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的正向激勵和逆向懲戒機制,使守信者的利益得到保護,失信者受到懲罰。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制度,基層人民銀行在金融生態建設工作要當好參謀,積極推動政銀、銀企合作,推動構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與涉農金融部門的合作平臺,搞好銀企項目對接,引導銀行增大對農村的信貸投放。完善擔保體系。建立健全縣域信用擔保機構,大力發展地方政府參與出資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積極培育發展農戶聯保、互保、信貸聯絡員擔保等方式,扶持中小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組建互助型擔保機構。營造出擔保有力、貸款強勁、相互促進的支農資金運作格局。

(三)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拓展消費信貸品種

結合新農村建設的特點,不斷加大消費信貸新產品的創新,可開發諸如住房消費貸款、住房裝修消費貸款、農機消費信貸、教育消費信貸、醫療消費信貸、耐用消費品貸款等適合農村的消費信貸品種,積極改善金融服務,滿足農民消費信貸需求,增加消費信貸品種,滿足適合農村消費者多樣化的選擇需求,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創造多樣化的農村金融產品。

(日)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借鑒發達地區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工作的先進經驗建立統一的公共財政、社會公積、城鄉居民共同參與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農民對養老和醫療等存在的后顧之憂,將農民潛在的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