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消費信貸
時間:2022-03-24 11:25:00
導語:中美消費信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美國消費信貸法律體系的歷史演變分析
美國政府通過法律的制定和監管的執行,為其消費信貸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作為消費信貸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有關消費信貸的立法也是最先進、最完善的。
《公信信貸法》(TILA)是消費信貸法案中最早出臺的法案,也是最根本的大法,它對貸方向消費者提供的信息披露(包括廣告)的內容、格式、語言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在TILA的基礎上,1971年開始實施的《公平信用報告法》(FCRA)對信用報告機構征集信用信息和使用者使用信用信息的行為進行規范,防止信用報告機構和使用者超出適用范圍濫用信用報告,同時賦予報告對象有核實征信內容等權利。其后為了解決信用卡結賬糾紛的問題,美國國會在1974年專門出臺了《公平信貸結賬法》(FCBA),確立了借貸雙方在信用卡信貸市場上的互動關系,而后又出臺了《電子資金轉賬法》(EFTA)以解決代幣卡、ATM卡、儲值卡等其他電子付賬工具在結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伴隨著信用卡的日益普及,獲得及使用信用卡逐漸成為一種基本權利,為了保障這一權力的公平實施,美國國會于1975年通過了《平等信貸機會法案》,禁止在審批信貸過程中由于種族、性別、國別、婚姻狀況等因素產生的歧視。此外,1977年頒布的《社會再投資法案》(CRA)也使銀行業務不能避開那些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地區,而1978年實施的《公平崔收行為法》(FDCPA)則是用于規范貸方或崔收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至此,美國的消費信貸法律體系基本完成。
1.2我國消費信貸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總體經濟環境由供給約束型向需求約束型轉變,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拉動逐步向需求拉動轉變。1994年12月12日,中央銀行了《個人定期儲蓄存款存單小額抵押貸款辦法》,允許儲蓄機構(自辦所、聯辦所)經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準后,可辦理小額抵押貸款業務。1998年以前,央行先后頒布了《政策性住房信貸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商業銀行自營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和《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這幾個辦法的出臺,標志著以商業銀行自營性住房信貸業務和委托性住房存貸款業務并存的住房信貸模式基本確立。1996年,央行了《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并于4月1日起執行,規定了信用卡的業務管理規則、信用卡的使用和銷毀,以及法律責任等。1998年5月9日,央行頒布了《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允許經央行批準設立的商業銀行和住房儲蓄銀行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1998年10月,央行下發《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允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試點開展汽車消費貸款業務,同年,央行頒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國內汽車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獲準為本集團汽車用戶提供買方信貸。1999年2月,央行《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對境內中資商業銀行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重要意義、業務領域、職能機構、期限利率和相關服務管理工作第一次進行了全面闡述,明確提出“從1999年起,允許所有中資商業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2003年10月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并開始實施《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汽車金融業務、機構、從業人員、市場準入及金融監管作了具體規定。作為對1998年《汽車貸款管理辦法》的修正和完善,2004年8月17日,央行和中國銀監會聯合頒布的新《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已于2004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自1998年央行出臺消費信貸政策以來,我國的消費信貸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盡管近年來增速呈現逐漸放緩的趨勢,但1999~2005年年均增長率仍然達到了67.3%,特別是近兩年各大銀行紛紛推出種類繁多的信用卡業務,信用卡的普及程度大大增加。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相關的法律建設幾乎一片空白,目前還沒有一部統一規范消費信貸活動和調整消費信貸關系的全國性法律。當前,我國調整消費信貸的規范性文件層次較低,都是以行業規范的面目出現,沒有上升到法律層次,缺乏法律約束力,難以有效保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不利于消費信貸的長遠發展。
2中美消費信貸機構比較分析
美國消費信貸的主要提供者有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儲蓄機構、信用社以及非金融機構等。眾多的消費信貸提供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授信機構通過高科技,許多消費信貸決策在幾秒內做出,較復雜的家庭資產抵押決策一般在幾小時內就可做出,為消費者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具體見表1。
2.1商業銀行
根據美聯儲統計,自1946年起美國的商業銀行就攫取了全美消費信用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截至2005年底,商業銀行持有30.4%的總消費信用貸款。但近幾年來,商業銀行在美國總消費信用貸款總額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2.2財務公司
美國的財務公司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附屬于大型企業的財務公司、由商業銀行持有的財務公司以及獨立的財務或私人貸款公司。比較著名的大型企業附屬財務公司主要有:通用汽車承兌公司、克勤汽車信用公司、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及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其中,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和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均屬全美最大的信用卡提供者。
2.3儲蓄機構
在1980年之前,美國的儲蓄機構和互助儲蓄銀行只允許將其小部分資產投放在消費貸款中,這一限制大大制約了儲蓄機構的消費業務。隨著法規監管的放松,儲貸機構迅速成為消費信用市場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其市場份額從1979年底的3.7%達到了1987年的頂峰9.8%。不過到了1998年,其市場份額又跌落至4%,但到2005年底,又漲回到9.8%。此外,美國的信用社、某些非金融企業,諸如零售商、加油站等也從事一部分消費信貸業務。
與美國相比之下,我國消費信貸的供給方面貸款主體單一。1998年,央行頒布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只允許經央行批準設立的商業銀行和住房儲蓄銀行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就汽車信貸來講,1998年頒布的《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只允許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試點開辦消費貸款業務。1999年央行《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允許所有中資商業銀行全面開展汽車消費貸款業務。2004年10月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并開始實施《汽車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經中國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批準經營人民幣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及獲準經營汽車貸款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都可以發放汽車貸款。可見,我國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主要機構是國內商業銀行,其貸款規模占整個市場的95%以上,而汽車集團財務公司等專業汽車金融機構的融資業務剛剛起步,業務量微乎其微。
3中美消費信貸業務比較分析
在美國,消費信貸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的區分。狹義的消費信貸包括:個人信貸額度、無抵押個人貸款、個人資金周轉貸款、房屋整修貸款、學生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債務重組貸款、汽車貸款、住房抵押貸款等;廣義的消費信貸除了上述類型外,還包括房地產抵押信貸。美國消費信貸品種豐富、全面、靈活,并且不斷創新。美國消費業務的多樣化有利于消費信貸機構分散風險,增強盈利性,促進消費信貸的穩步增長。
盡管我國的消費活動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國的消費信貸業務和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商業銀行是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的主要提供者,消費信貸業務所占比重小。品種少。我國消費信貸占銀行貸款額的比例還不到5%,而美國已經達到了60%。并且,我國消費信貸業務品種少,品種功能單一,住宅、教育等少量品種的信貸業務起步晚,差距大。同時,貸款程序繁瑣,利率機制比較僵化,缺乏多樣的消費信貸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4中美信用制度體系及風險管理比較分析
規范的個人誠信體系是美國消費信貸的基石。美國擁有專門的信用報告機構,主要有兩種形式:消費信貸報告機構及調查性的信貸報告公司。消費信用報告機構擁有獨立的計算機資料庫,涵蓋整個北美洲近1000萬個信貸消費者的檔案,保持著6億以上的賬目,資料庫近10億字節的資料,每天約有200萬信用報告產生,約有1萬起消費者查詢。這種機構在美國主要有三家,即Experian信息服務公司、Trans聯合公司及Equifax公司。調查性的信用主要提供包括消費者性格、聲譽、生活方式及其他個人特性的調查性的信用報告,其資料通常來自于面試調查和其他傳統方式。
美國的消費信貸機構具有一套嚴密的風險管理程序。美國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有效利用信用局的個人信用資料,嚴格把好消費信貸入口關;②充分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時監測消費信貸資產質量;③強調風險審核與風險組合控制,實現信貸管理的橫向制約;④重視信貸文化和風險控制文化的建立與培養,從業務拓展的源頭控制風險;⑤實行消費信貸的精細化管理,有針對性地防范各類風險;⑥建立業務自我評估體系,對貸款風險進行預先警示;⑦充分發揮信貸管理委員會的作用,從整體上把握風險的控制與防范;⑧講究消費信貸風險控制與防范的操作技巧,在具體操作程序上控制風險;⑨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清收不良貸款。
與美國相比,我國消費信貸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消費信貸具有貸款規模小、筆數多的特點,在國內個人和企業金融信用體系沒有建立和完善的情況下,銀行只能逐個審查借款人的收入信用狀況,加上法律體系對失信者的懲戒機制不到位,銀行風險管理成本高。就我國汽車消費信貸來說,目前,銀行和經銷商的消費信貸業務主要依靠保險公司提供的信用保證保險來實現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信用調查往往流于形式。更為重要的是汽車屬貶值型動產,折舊率高,易于隱匿和移動,作為抵押物品較難保全,加上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落后,回收車輛的處理變現困難,在目前國內汽車價格不斷下調的情況下,貸款汽車的現實市值往往低于貸款余額,消費者往往以車抵貸,逃避還款。實際上,沒有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無論怎么對高危群體索要高額保費,道德風險都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黃小軍.美國消費信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J].國際金融研究,1999(5)
2楊麗,劉從軍.美國的消費信貸立法及其啟示[J].北方經濟,2006(7)
3張先鋒,李偉.中美汽車消費信貸比較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3(3)
- 上一篇:學習兩會精神心得體會范文
- 下一篇: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