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看法論文

時間:2022-04-16 09:13:00

導語:國際金融危機看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金融危機看法論文

對目前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本來不準備發表看法。(1)一些基本觀點和形勢預測,在過去的幾本書中都已談過。近年的形勢發展似在意料中。(2)目前在國內傳媒占據輿論主流地位的議論是庸俗經濟學。對這場金融危機,多數議論仍只是對美國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流經濟思潮作出應聲蟲式的回應。不值得對其作認真討論。但是,考慮到當前這場危機仍日益深化,對我國的經濟前途影響日深,如對其走向與本質認識不清,可能導致國家命運的重大轉折、因此,寫出以下幾點意見,僅供領導參考。

世界經濟在90年代將面臨二次大戰后5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這一點,筆者在1990年前后的一系列研究中曾有預測:

①“去年東歐事件后,有人認為世界資本主義正在進人其黃金時代。而我個人的看法卻正相反。依我看,從現在起,向下看今后10-20年,整個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可以說正在遇到其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嚴重的總體性危機。”(1990·12·11人民日報第一版《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經濟問題》,何新與日本S教授談話錄。)

(這個觀點發表后,當時曾被香港報刊抨擊及國內一些學者嘲笑。)

②“1991年以來,世界資金市場激發熾熱的金融投機活動,再度形成股市膨脹的”金融肥皂泡“。但是,全球性的生產能力過剩,導致工業利潤率下降,失業率上升,正從深部損害著世界各國的產業經濟。從長遠趨勢看,在世界經濟當前的表面活力下,潛伏著極其深刻的危機。考慮到世界經濟的全面態勢和近十年來的基本趨勢,有根據認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可能正在進入歷史上第三次經濟大衰退的下降低谷。90年代很可能發生全球性結構性的金融危機,也是資本主義經濟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危機。”(人民日報1992年1月24日《內部參閱》增刊第一期。)

因此,認識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應具有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的眼光。我個人認為這場危機遠未走到盡頭,我估計其在明年將深入到歐美地區,將進一步直接震撼美國。這個危機能夠在幾年前被預測,說明其爆發不是偶然的,而具有某種客觀的必然性。現在可以說,當前這場危機,最初由美國跨國金融投機集團對東亞發動,但其結果,卻是美國統治集團始料未及也不能控制的,而且已經引火自焚,嚴重地危及美國自身。

因此,發動這場危機的始作源者,甚至在美國國內也受到了抨擊:

“當代美國主要經濟評論家庫特納(RobertKuttner)最近即指出,大家都在指東指西地宣稱亞洲的崩潰是結構出了問題,包括太多的國家干涉,太多的親信裙帶資本主義,銀行的自有資本不足等。但這些指控其實都是避重就輕地找理由,反而疏漏了真正的理由,那就是充滿了惡意的,完全不受節制的流動資金。它挾帶超國家的實力排山倒海而來,再健全的體質,再多的外匯儲備,都將無法抵擋它的威力。庫特說道:”一旦被全球化的金融投機集團選為打擊目標,即突然地暴露在自己完全無法控制的力量中。熱錢涌入,追求超級利潤,在一番擾亂而不再有利可圖后,它又快速流失,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這種投機資金唱和,以貨幣緊縮和經濟的收斂來因應困境,向金融市場屈膝的結果,乃是造成全面性的緊縮。“(《參考資料》9月16日南方朔文)

當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是二戰結束以來資本主義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這一點,最近國際經濟評論界已有共識。以至一向以鼓吹經濟自由主義著稱的諾貝爾獎金得主薩繆爾森最近也對西方領導人發出嚴肅警告:

”這場經濟動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這段歷史時期中前所未有的,它使重要政治領導人及其經濟學家們毫無思想準備。他們幾乎已經不知所措。正如所有嚴重的經濟動蕩所帶來的后果一樣,這場經濟動蕩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社會性政治性后果。所有這一切意味著,我們所面臨的已不再是少數國家或某一地區的孤立的問題了。日本、亞洲其他國家、拉丁美洲和前蘇聯集團的經濟都在放慢增長速度或陷入衰退。這些地區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將近一半。除非它們的經濟衰退被制止,否則崩潰局面將自行蔓延。“

一位德國銀行家最近也指出:”如果美國倒了,歐洲也會跟著倒下去。現在的情況與20年代末在美國和世界發生的情況的相似之處太多了。有一個共同點是:股市在有時出現引人注目的技術性反彈后又一再下跌。一個不同點是:這一次,金融貨幣投機到了極沒有節制的地步。“(《參考資料》9月16日)

更深刻地觀察,我們可以認為這次危機乃是50年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將引起全球經濟政治的深刻結構改組和政治變動,將導致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最終傾覆。

如果以10~30年發展趨勢的觀點作中程展望,我認為未來世界極可能陷入多區域的戰亂局面。從蘇聯崩潰到冷戰結束以后,世界局面一度成為美國一極主導的局面,并沒有實現”多極化“。但是,這種一極化需要非常強大的能夠控制主導世界經濟的資本力量來支撐。美國雖然是最強大的世界資本主義帝國,目前卻也沒有這種力量。因此這種一極化的局面,是支撐不久的,必將被打破。打破之后的世界局面,只能是各國、各利益集團根據自身利益自行其是的無極化的動蕩紛亂世局。

這種前景,在不遠的時期即將出現。

1990年我訪問日本時,當時任參議員(后為首相,現任大藏大臣)的宮澤喜一曾對我說,戰后,90年代世界經濟中最重大的發展就是將形成三大貨幣區:

1.東亞以日本為中心的日元區;

2.歐陸以德國為中心的馬克區;

3.美元將不再居于世界貨幣地位,僅作為區域性貨幣從而形成美元區。宮澤說,這將是世界經濟中一個極其重大的變局。

宮澤的看法,實際上代表了當時日本統治集團對其國際金融方針的戰略指導思想。人們所說的國際政治多極化,其經濟基礎是國際金融資本的多元化,正是以這種天下三分的藍圖為基礎的。

但是,這種局面的發生,將意味著,美元不再作為世界貨幣,即不再作為世界貿易的主要結算工具和儲備工具。對美國自身來說,這將意味著其巨大的外部債務和國際收支逆差,不再能以美元作為結算手段而支付。

如果從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觀點看,美國作為巨大國際債務國,在國際金融中實際早已處于存在最大壞帳、呆帳(末清償債務)的不良金融國家的地位,是國際中一個最大泡沫經濟的寄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