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政策性銀行支持鄉村振興探索
時間:2022-02-13 08:50:20
導語:農業政策性銀行支持鄉村振興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下簡稱“農發行”)是我國唯一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以“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為使命,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為依托,籌集支農資金,支持“三農”事業發展,發揮國家戰略支撐作用。
一、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優勢
1.特殊的屬性定位。一是政策屬性。由國家單一出資設立,具有“一半銀行、一半政府”的政策屬性。二是“三農”定位。堅守“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使命,服務“三農”是立行之本。三是經營性質。實行政策性目標、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四是業務引領。通過開拓創新、先行先試,探索可復制的信貸支持模式,趟出成熟的扶持路徑,引導商業銀行介入,形成金融合力支持美麗鄉村建設。2.明顯的政策優勢。一是業務范圍廣。農發行聚焦“三農”領域,形成了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全力服務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服務農業現代化、全力服務城鄉發展一體化、全力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全力服務扶貧攻堅的全領域發展格局。二是貸款價格低。以保本微利為經營原則,貸款利率一般在基準利率上稍微上浮并低于商業銀行同類產品;扶貧類項目還可以使用PSL專項資金,利率比貸款基準利率還要低;免收財務顧問、咨詢費、評估費等服務性收費,基本上是資金價格最低的銀行。三是資金來源足。資金主要來源人民銀行再貸款、發行國債,不吸收民眾儲蓄存款,只“灌溉”而不“抽水”。四是貸款期限長。一般項目貸款期限在10年左右,長的可達15年以上。
二、農業政策性銀行支持鄉村振興的路徑
根據農發行的信貸支農政策,結合遼寧農業農村發展狀況,遼寧農發行支持鄉村振興發展應重點在以下方面發力。1.全力支持糧食安全和糧食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糧食信貸主辦行作用。一是全力支持糧油收儲。堅持把支持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保證收購資金“多收糧、收好糧”,保證糧食“儲得好、調得出、用得上”;針對收購市場化改革,主動順應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大對糧食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的信貸支持力度,及時調整信貸策略,確立主產區“保份額”、產銷平衡區“保覆蓋”、港口區“保發展”的信貸分類指導意見。二是探索支持“糧食產銷一體化”。以農業種植企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承貸主體,定向發放用于種植、生產糧食所需貸款,解決企業在租地、種子、農藥、化肥、農機服務等種植生產環節的資金短板。三是發揮信貸杠桿作用促糧食結構調整。合理利用信貸杠桿,促進糧企主動消化老庫存,減少玉米等非優勢大宗農產品收購的信貸規模,推動增加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優化種植結構;加大對優質果菜肉蛋等副食品生產的信貸支持,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供給。四是探索支持糧食貿易供應鏈金融。推進建立以港口企業為核心企業的糧食產業化聯盟,以核心企業及港上企業為承貸主體發放糧食貿易貸款,并向上下游延伸信貸鏈條,支持糧食貿易發展,暢通糧食物流。2.全力支持農業農村補齊短板,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建設主力行作用。圍繞鄉村發展短板,重點支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生產現代水平;大力支持農村路網建設,促進城鄉互聯互通,打通農村交通“最后一公里”;聚焦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宜居,以“美麗鄉村”和旅游景區建設為切入點,積極支持垃圾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業態可持續發展;全力推進農村新型城鎮化,大力支持特色小城鎮和特色村鎮建設等;積極支持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新園“三園”建設,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全鏈條升值。3.全力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充好發揮推進農業現代化主導行作用。一是支持鄉村旅游項目建設。近年來,鄉村旅游成為都市人們休閑度假的熱門選擇。農發行可支持旅游民宿設施項目建設,結合具有特色的旅游資源,如溫泉、海島、山水等推進區域內的吃住玩行等設施建設,打造特色民宿小鎮、特色觀光嶼島、旅游線路等。二是支持農村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對于各地優質的獨具特色的農林牧副漁產品,由于地域、季節及物流等因素影響,無法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時節人民的生活需要。2019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對此,農發行可提供農產品倉儲、批發經營、物流配送等場所、設施及相關配套建設資金,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建設,打造優質農產品貨源集散地。三是探索支持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農發行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增強信貸產品的適配能力,滿足專業化、規?;?、集約化的新型經營主體,如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金融需求。四是探索支持農村產權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為農村產權經營制度改革創新、進一步激發農村社會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留足了時間和空間。農發行可因地制宜支持土地流轉、大田托管、土地共營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政銀擔(保)合作、聯合增信等方式,為“土地流轉+補充耕地”、設施農業、規模經營、觀光農業等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進一步助推農村產權改革,激發農村市場活力。4.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發揮金融精準扶貧先鋒行作用。一是突出產業扶貧。圍繞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變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突出支持特色林果、種養殖業、農業產業化、旅游觀光業等為重點,打造具有地方優勢特色的產業品牌,帶動區域經濟整體發展。二是強化專項扶貧。與地方政府緊密配合,采取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支持農業科技扶貧、電商扶貧、網絡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貧困村提升工程、致富帶頭人扶貧等專項行動,切實提升貧困地區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農發行服務遼寧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2019年,農發行遼寧省分行累計投放各類支農貸款316.32億元,同比多投放65.67億元,年末涉農貸款余額達1325.98億元,比年初凈增112.86億元,增幅9.3%。1.保障糧食安全,服務產業流通升級打開新局面。認真落實國家糧食信貸政策,及時足額提供各級儲備糧油資金需求。積極應對糧食收購市場化改革,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在產區,提升收購份額,鞏固收購主渠道作用;在港區,依托區位優勢,豐富信貸品種,促進糧食儲流通暢;在產銷平衡區,加強糧食供給,發揮調銷優勢。對全省237戶涉糧企業進行大調查、大營銷,糧油信貸客戶數量較年初增長30%。依托糧食資源優勢和港口物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主導和推動農業產業聯盟發展,以點帶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支持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以錦州港為核心,運用供應鏈金融理論,發起成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盟”,吸納全產業鏈會員單位60余家,打造東北地區糧食南運銷售的核心通道;圍繞盤錦港探索“糧港通”金融模式,打造“北糧南運”重要節點;聯合省糧食發展集團、盤錦振興集團等企業,打造“盤錦大米聯盟”,投放9.62億元支持盤山縣30萬畝土地提質增效和土地流轉項目,助力農業綜合生產水平提升和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2019年累計發放各類糧油貸款107.6億元,其中政策性糧油貸款72.6億元,市場化收購貸款35億元、同比多投放10億元,年末各類糧油貸款余額達595億元,有效發揮了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確保了糧食安全收儲、有序流通、市場穩定。2.緊跟支農政策,支持中長期項目補短板實現新突破。面對國家對地方政府融資政策的調整,針對各地財力緊張、重點涉農項目建設資金緊缺、存量債務償還困難等問題,主動與各級地方政府協商對接,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PPP模式和自營模式,靈活運用TOT融資模式,引入社會資本盤活政府存量資產,緩解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問題,受到各級黨政高度贊譽,為中長期項目貸款探出了新路徑;實行高層營銷,業務人員下沉基層開展項目輔導和咨詢服務,覆蓋全部65家縣級支行。對錦州市熱電、供暖等四個存量項目進行整合,引入社會資本并投放貸款40億元,實現了“多方共贏”;向丹東寬甸投放中長期貸款2.2億元,支持建設集中供熱項目,解決分散供熱問題,大大節約能源,減少大氣污染,提升居民生活質量。2019年累計投放中長期基礎設施貸款162.67億元,支持中長期建設項目57個,貸款余額達到690.86億元,比年初凈增100.7億元,增幅17.1%。特別是TOT模式貸款累計支持13個項目,投放金額超108億元。3.挖掘資源優勢,推動鄉村農業產業取得新振興。認真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及省委“1+8”系列文件,建立與省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文化和旅游廳、供銷社等部門長期溝通機制,與地方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在整合“農田土地資源”上做文章,深入挖掘鄉村振興新的增長點,充分運用土地占補平衡和增減掛鉤指標交易政策,采取“指標收入+項目”方式,將有收入來源的土地整治類項目與城鎮化建設、路網建設等項目進行優化組合,解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領域投入不足問題,2019年審批新民土地綜合整治、新賓特色農產品產業園區建設等項目7個、貸款金額33.5億元,發放13.92億元。聚焦重點旅游項目融資需求,審批喀左縣浴龍谷溫泉度假區、龍源湖全域旅游核心起步區等旅游項目5個、貸款金額5.05億元,發放3.44億元。在“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上發力,擇優支持海洋牧場建設運營,促進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審批項目2個、貸款金額4.8億元,發放1.83億元。布局建設“農村流通體系”,積極支持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集散中心建設項目3個,投放貸款2.87億元。4.實施精準扶持,助力打贏脫貧攻堅奪取新戰績。聚焦15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8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制定《金融支持脫貧攻堅指導意見》,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優勢,為助力遼寧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農發行方案。給予扶貧精準貸款放寬新客戶準入門檻、辦貸和信貸規?!半p優先”、期限和利率“雙優惠”等政策;聚焦產業、交通、水利、文教等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扶持力度,全力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發揮好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帶動作用;聚焦“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運用“支農轉貸款”“扶貧過橋貸款”“公司+基地+農戶”等新模式,探索扶貧信用補償基金、信用保證保險等增信舉措,帶貧成效明顯;同時,主動向省委組織部申請,選派9名年輕處級干部到深度貧困縣掛職,為貧困地區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務。截至2019年末,累計支持扶貧貸款項目39個,貸款金額53.29億元;當年投放24.84億元,同比增加10.31億元,增幅70.8%。目前,全行已累計支持全省12個地市25縣(市)扶貧項目63個,服務和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1.45萬人,金融扶貧先鋒主力模范作用凸顯。5.創新融資模式,服務民營小微企業增添新動能。針對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準入難、成本高、風險大,單純依靠傳統服務模式難以滿足需要的問題,重點探索供應鏈金融模式,開展了農發行系統內首個農業供應鏈信貸業務試點,通過發揮核心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降低準入門檻和貸款條件,對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簡單高效的金融服務。積極開展其他涉農小微企業的營銷培育,有效對接企業資金需要。實現當年小微企業新增客戶107戶,貸款凈增加25690萬元。同時,積極加強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合作,利用支農轉貸款業務提升支農效能,向葫蘆島銀行、遼陽農商銀行分別授信4.8億元、4.9億元,由兩家銀行分別向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發放支農貸款,進一步擴大支農效果。
作者:劉喜峰 于筍 單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遼寧省分行
- 上一篇:微貸模式顯成效研究
- 下一篇:海外項目合同管理風險探析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