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織建設與運行
時間:2022-04-11 11:00:58
導語: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織建設與運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杭州是浙江省非公有制經濟的“第一大市”,2014年,全市共有私營企業27.60萬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01.16億元,占全市的59.8%。再加上個體工商戶、港澳臺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已經成為杭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加強對非公企業工會組織建設與有效運行問題調查研究,對協調勞動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非公企業工會組建率不高,職工合法權益未得到有效維權,勞資矛盾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是一個值得關注和關心的問題。
一、調查研究
為了較為具體準確地把握非公企業工會建設狀況,本人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調查,獲取一手信息。從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杭州市內的富陽市、余杭區、下城區、江干區、蕭山區、西湖區等地的非公有制企業中發放問卷487份,回收有效卷460份。同時選擇被評為杭州市和諧勞動關系的兩家企業進行調研,了解非公企業工會建設的實際狀況、存在的問題、難題和困境以及建設的經驗和措施,并對掌握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和總結。部分數據如下:1.您所在的工作單位有沒有工會?65.9%的單位有工會,34.1%的單位沒有。2.當您與工作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您會不會找工會幫忙?25%的人選擇會;40.3%的人有想法,但不會真正去做;而34.7%的人完全不會。3.如果您找工會幫您解決問題,工會的做法是:不予理會12.5%;很好地幫忙解決了問題24.9%;想解決卻因能力問題未能解決41.4%;一再推托,最終也沒有解決的占21.2%。4.如果您不找工會幫自己解決問題,原因是:(1)工會代表的是企業主的利益,它不會幫忙的;(2)工會地位尷尬,勢單力薄,沒能力幫30%;其他原因占26.4%。5.如果您不找工會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您的做法是:(1)投訴申請勞動仲裁機構34.5%;(2)找用人單位人事部門解決20.9%;(3)求助勞動法顧問或找律師15.1%;(4)求助街道(鄉鎮)調解委員會10.9%;(5)就這樣算了18.6%。調研說明,當前杭州市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中存在的有如下的問題:1.職工存在觀念上的偏差。部分非公有制企業職工由于對工會缺乏了解,對《工會法》及相關的法律知識缺乏認識,對工會組建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一是職工對企業是否組建工會以及自己是否加入工會持無所謂的態度;二是認為工會形同虛設,無實質性的權力,對其信任度不高;三是職工認為參加工會后會收到束縛,還要繳納會費。另外,由于我國目前“資強勞弱”的力量對比,當勞動者碰到侵權行為時,也往往抱著“保飯碗”的心態,不敢維權,因此非公企業的職工對是否組建工會、工會是否有效運行就表現得漠不關心。2.企業工會組建率低。近年,在“兩個普遍”的推動下,很多非公企業工會開始掛牌,但組建后實際發揮的作用與期望值相差甚遠。雖然非公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在開發區和各工業園區,但如何在非公企業建立工會組織并有效發揮其作用還未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從全市來看,仍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尚未建立工會,有的雖已建立了聯合工會,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時卻名存實亡,工作時效令人質疑。在調查中有34.%的職工所在非公有制企業沒有組建工會或不知道自己工會組建了工會。3.工會干部作用未能有效發揮。部分非公企業的工會是為了完成上級工會的組建任務而組建,由企業老板任命工會主席,通常選用一些年紀大、快退休的領導干部,以守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為原則,不出錯誤,不拿功績,維持原有工作狀態,職工的民主管理權利無從談起。工會干部的日常工作多以上級工會或老板的安排為標準,以組織文體活動和發放福利為主,維權意識淡薄,缺乏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在發生侵犯職工合法權益時,也充當著“和事佬”的角色,對職工的維權訴求普遍存在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現象,有的甚至采取回避態度。4.法律及制度不健全,維權不到位。我國有較為完備的《工會法》和《工會章程》,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必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嚴重,有些企業公然違反工會法阻撓組建工會而得不到應有的處罰,使工會組建工作難以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在某些具體的條例中缺乏法律依據。
二、加強杭州市非公企業工會組織建設的對策
1.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組建方式。(1)要轉變思想觀念。首先企業工會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知識競賽、讀書會等方式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為核心的相關勞動法律體系進行細化,讓職工了解自身所具備的勞動權、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安全保障權等基本權益。另外街道總工會可以設立“職工維權流動服務站”,聘請有關專家向所屬范圍內的職工提供《維權流程》、《欠薪維權》、《工傷維權》等方面的法律咨詢,以此來提高職工的法律素養和維權能力。(2)創新組建方式。針對非公有制企業中普遍存在著的“企業不支持、職工無意識”的困境,工會需要堅持“因區域制宜、因行業制宜、因企業制宜,因管理制宜”的組建方針,逐項推進,分類指導,靈活建會。同時也需要堅持“以黨建帶工建,以工建促黨建,黨工建一起抓,共同發展”的組建思路。工會工作需要贏得行政的支持,要運用各種渠道包括電視、報紙、網絡、微信、微博等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共識。2.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培訓工作。(1)建立完善的工會專職干部管理制度。上級工會要積極推進專業化工會干部隊伍的建設,引導非公企業工會在專職干部的錄用中實行聘用制和任期制,競爭上崗,擇優錄用,因需錄用,并由上級工會建立一個工會干部信息庫,在必要的時候遵循組織推薦,工作單位認可,選派結合的辦法,把真正受會員歡迎、為會員認可的人聘任到工會專職干部位置上來。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工會干部的管理,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通過上級工會考核,職工代表評議,所在單位確定該干部的工作業績。(2)加大對基層工會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要發揮工會干校的作用,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干部培訓的培訓力度,分層分類培訓,在涉及與非公有企業息息相關的知識,如《勞動合同法》、《企業民主管理規定》、《工資集體協商》、《工會保障》等方面做詳細的解析,有針對性地開設有關規范用工、勞資矛盾調解方面的課程,在增強廣大工會干部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同時,提高工會干部的統籌兼顧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健全維權機制,推進民主管理。(1)不斷健全維權機制。在實踐中,非公有制企業工會應根據自身的特征和當前的勞動關系特點,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建立和推進由工會代表職工與行政簽訂以工資問題為中心內容的集體合同制度、工資集體協商談判制度等,必須強調勞動報酬是勞動關系重要的基礎性內容,并完善相關的履約責任和監督檢查機制,在平等協商過程中,及時解決職工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2)推動民主管理。深化職工民主管理,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及其他民主管理制度來行使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權利。在非公企業中,尤其要發揮好職工代表大會這一民主管理基本形式的作用,雖然非公企業性質不同,規模不一,但是職工都具有審議建議權、審議通過權、審議決定權、民主評議監督權、選舉權等,工會應保障職工享有這些法定權利,對企業、事業單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會有權要求糾正。4.健全法律法規,切實有效維權。(1)要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在政策層面上,工會應加大立法參與度,加強與人大、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溝通,積極參與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推動法律體系的建立健全,這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協調勞動關系的根本,如建立和完善困難職工幫扶制度,協助黨委、政府解決職工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努力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2)要切實有效維權。針對非公有制企業中職工維權,特別是勞務派遣工的維權問題,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通過先建立行業工會或聯合工會,然后在企業工會逐步推進,并建立“會隨人轉”機制,勞動者被派遣到用人單位,工會關系隨之轉入用工單位,當勞務派遣結束,工會會員關系也隨之轉出用工單位。另外在勞務派遣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務派遣協議應引入第三方機制,從源頭上保障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和有效運行是一個值得仔細研究和探討的課題,相信只有從工會到政府、從企業內部到社會各界、從職工到企業主多方聯動多方努力,才能在非公企業工會組建與有效運行上跨出一大步,才能真正地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
作者:楊梅芳 單位:杭州市工人業余大學
參考文獻:
[1]胡寧.當前我國民營企業勞資關系的社會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李海金、賀青梅.我國現階段勞資矛盾的應對機制[J].中州學刊,2014,(2).
[3]余先文.淺談非公有制企業工會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2014,(5).
- 上一篇:企業行政管理的定位和發展
- 下一篇: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