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角色與功能研究
時間:2022-02-08 08:56:43
導語: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角色與功能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國有企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角色定位與功能發揮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傳統工會行政泛化、活動導向、服務固化,形成“黨政工會”、“文體工會”和“福利工會”現象,新時期國有企業工會開始通過協同參與、治理創新、強化服務、加大維權等舉措,重塑其角色定位并拓展著其功能發揮,未來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發展也將出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向。
關鍵詞:新時期;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角色與功能
1傳統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角色認知與功能發揮
按照1992年《工會法》之規定,國有企業工會傳統上一直承擔著“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項基本職能,即維護職工權益,加強會員隊伍及自身建設,參與企業管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1]。但在實際運行中,受諸多掣肘和制約,國有企業工會往往被辦成了“文體工會”、“福利工會”。以Z國有企業為例,研究者總結出了傳統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角色認知與功能發揮。
1.1行政泛化,“黨政工會”成為常態
受傳統的黨政一體化治企的管理模式,國有企業工會組織往往被置于黨政管理的體系內,在權力分工中被賦予黨政決策之外的聯系和服務一線職工之職能。工會實質上成為國有企業黨政部門內的部門,完全偏離了《工會法》所賦予的“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導致工會組織在實際的運作中往往以行政化命令的方式開展工作,高高居于企業管理層之內,“黨政工會”成為常態。
1.2活動導向,“文體工會”盛極一時
作為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傳統上工會往往被被看做工人的“活動之家”。通過豐富多彩的工會文體活動,以粘合職工群體,在積極地文體活動參與中達到服務會員、教育群眾、引導職工之目的,自然就被看成是工會組織最大的優勢和職責所在。以Z國有企業為例,工會每年都會組織春運會、職工排球賽、職工羽毛球賽、職工籃球賽、職工乒乓球賽、職工棋牌賽、職工元旦接力長跑比賽等形式多樣的體育比賽,“文體工會”盛極一時。
1.3服務固化,“福利工會”當做應然
國有企業工會作為職工的自組織形式,服務會員,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成為其存在合理性的根本依據。而這一基本職責的體現便是工會組織每年一些固定的服務項目和節假日的“送溫暖”活動。在Z國有企業,年初的醫療互助保險,年末的職工健康體檢和職工福利發放,以及平時的程序化、標準性福利慰問等都是一些固定性項目,大多基層職員工往往把此當做工會的應然項目,卻忽略了工會組織根本性的存在是為維護職工的合法性權益的。
2新時期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角色定位與功能拓展
新時期,面對國有企業制度的不斷改革,國有企業內部的治理體制機制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調整,國有企業工會組織作為國有企業內部組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面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會員多元化和利益的分化、新的人事制度以及自身的組織治理等問題。
2.1協同參與,真正開始介入企業內部之治理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話題。現代企業制度即為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包括組織結構、權力體系和運行機制等[2],而這種結構應該是一種“黨委領導、經理負責、群團參與、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工會作為國有企業職工的自組織形式,其基本的職責就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通過政務公開制度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國有企業工會逐漸成為內民主管理最有效的參與者與監督者。
2.2治理創新,組織建設受到黨政管理層重視
基于《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之政策法規的出臺,國有企業職代會制度開始成為國有企業治理體制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工會作為職代會主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其內部的組織建設自然也開始受到黨政管理層的重視。以Z國有企業為例,從2011年推行職代會制度以來,先后完成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會組織內部制度建設、工會員工培訓激勵機制改革、辦公用房清理整改、基層工會組織調研等一系列工作。
2.3強化服務,“職工之家”平臺作用明顯
“職工之家”既是工會聯系會員,團結基層群眾的主要手段,也是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增強基層工會活力,提高工會工作整體水平的綜合性載體,更是新形勢下建設和諧企業的有效平臺[3]。以Z國有企業為例,工會下建全“職工之家”和“職工活動中心”,基層工會之下設“職工小家”和“職工活動小組”,全性的工會文體活動和便民服務基本都是以“職工之家”為中心展開的,基層職工也是通過職工之家相互學習、溝通互動、建立關系的。
2.4加大維權,一線職工心聲被聆聽并采納
維權職能是國有企業工會最基本、最核心的職能,《工會法》即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隨著近幾年國有企業內部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企業的自主性和市場化愈發明顯,一線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也愈顯突出。在Z國有企業,工會通過“送溫暖活動”常態化、單身青年職工交友平臺建設、職工福利費用使用透明化管理、新職工住宅群眾意見的征集和匯總、基層職工的全員走訪調研等活動,加大了職工維權。
3社會治理“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發展的趨勢與瞻望
當前,社會治理創新已成為轉型社會發展下的“新常態”,作為創新治理關鍵因素的各類社會組織也在進行著不同程度的轉型調整和治理創新。隨著2015年國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改革的出臺和上海、北京等各地“群團改革試點方案”的推行,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改革與調整也勢在必行,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發展將會在以下方面出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向。
3.1國有企業工會組織參與企業管理和建設發展將成為“新常態”
社會治理創新講求“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治理格局建設,國有企業作為社會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在其內部治理過程中也要求作為治理創新依托的社會組織的協同參與。國有企業工會作為中國工會的一個行業協會和國有企業職工自愿組織來起的自組織形式,通過發揮自身善于聯系群眾、代表性廣泛、服務型取向等治理優勢,積極參與到國有企業的內部治理中去,將成為現代企業制度下國有企業治理的“新常態”。
3.2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角色定位和功能發揮將更為多元與擴展
如上所述,傳統國有企業工會受諸多掣肘和制約,往往被辦成了“文體工會”和“福利工會”,未能發揮《工會法》所賦予其的“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等基本職能,也就失去了其作為國有企業職工自愿結成的自組織形式之角色定位。而在新時期,國有企業工會組織開始通過協同參與、治理創新、強化服務、加大維權等舉措,其角色扮演更為多元化,其功能發揮也有了諸多實質性的拓展,這也將成為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角色定位和職能建設的方向。
3.3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將成為國有企業工會的最主要的基本職責
近幾年,隨著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針對國有企業職工不同群體的利益格局調整帶來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維權職能也被催生和調動起來了,尤其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出臺《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后,國有企業工會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政務公開制度建設,完善了維護職工權益的機制,也在努力提升著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能力和水平。
3.4現代組織治理體系建設將成為國有企業工會內部治理的新方向
現代大學治理是一個集政府宏觀管理、市場適度調節、社會廣泛參與、企業依法自主辦學為一體的過程。國有企業工會組織作為職工的自組織形式,協同參與國有企業建設與發展是其應有之義,而工會組織要真正發揮其作用,就應通過制度建設、法律法規完善、組織架構改革、參與治理機制調整等舉措,加快國有企業工會的現代組織治理體系建設,使工會真正成為維護職工權益,加強會員隊伍及自身建設,參與企業管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組織。
4結語
國有企業工會組織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工會的一個行業協會,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自成立以來,在連系黨政群關系,維護職工權益、參與企業建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國有企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角色定位與功能發揮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新時期國有企業工會如何應對復雜局勢,轉變工作重心,創新工作理念,調整角色定位,更好發揮參與國有企業治理創新功能,將成為擺在國有企業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值得理論界和實務工作者認真研討、精心謀劃,以推動國有企業工會組織治理創新。
作者:李雪莉 單位:中國中鐵七局集團鄭州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曹霞,瞿皎姣.國有企業員工組織政治知覺對角色內績效的影響探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6,30(4):109~116.
[2]單紅梅,胡恩華,鮑靜靜,等.非國有企業員工組織地位感知水平對離職傾向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5,12(8):1144~1153.
[3]陳維政,任晗,朱玖華,等.中國有企業業工會角色沖突對工會職能作用發揮的影響和對策研究[J].管理學報,2016,13(3):315~324.
- 上一篇: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思考
- 下一篇:資源再生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