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四位一體監督體系思路與構建

時間:2022-04-01 10:58:34

導語:企業四位一體監督體系思路與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四位一體監督體系思路與構建

摘要:本文就構建好“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對現階段企業監督體系的狀況、構建“四位一體監督體系的可行性、如何建立“四位一體”監督工作體系、“四位一體”監督體系的實踐嘗試、“四位一體”監督體系工作展望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并加以敘述。

關鍵詞:“四位一體”;監督體系;構建分析

現階段一般企業的監管部門除監事會外,企業內部還有著不同的監督部門和監督力量,包括內部審計、紀檢、效能監察、工會等。如何把這些監督資源整合起來,實現“1+1>2”的監督合力?根據近兩年監事會工作實踐,我們試著提出今后監督工作具體設想:以監事會為主體,整合監督工作資源,建立“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將企業監事會、內部審計、紀檢、工會四個監督部門的監督資源,通過組織上多向進入、層級上兼職兼任、制度上信息共享、行動上齊抓共管等方式,有序推進整合,最終達到強化監督力量、降低監督成本、提高監督效率的目的。做好做實監事會工作,提高監督工作效率。

一、現階段企業監督體系的狀況

1.監督部門條塊分割不成體系。工會作為企業的民主監督職能部門,是職工參政議政的基層群眾組織,在黨委的領導下,依照《工會法》開展各項工作。其主要職責就是要體現出職工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選舉等民主權利,對企業的各項重大決策、經營管理實施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在企業各項監督工作中,經常存在監督部門之間相互溝通協調不夠的現象,這與各部門形成的歷史原因有關,也與各部門的職能職責不同有關。這猶如“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各自管理著各自的事務,沒有較好的形成合力。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看似有好幾個監督部門,但沒有形成企業的監督體系,就談不上監督的規范化流程。2.監督工作資源分散。各個部門都在監督,但監督的資源各不相同,導致難以形成綜合能力,不能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從上述監督部門的職能定位來看,可以看出監事會的監督是以宏觀監督為重點,審計部門的監督是以財務收支為重點,紀檢部門的監督是以預防和查處違規違紀為重點,工會的監督是以民主管理為重點。這樣,各職能部門的監督資源配置就隨著其職能區別而有所分別,按照相應的監督重點配置不同的監督資源。但是作為監督工作的運轉,并不僅僅只看事物表現的一個方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事物都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體現。所以,對其監督也必須有著各種資源的綜合運用方能全面了解,否則其對事物的判斷可能有失偏頗或不能充分發揮其監督的效力。3.監督工作重復進行。有時針對同一件事項,根據主管領導安排、上級主管部門需要、職責所在,不同的監督部門都要從各自職能出發,參與監督。例如,某一個單位出現了一個違規違紀現象,監事會則將在其運行機制上做一次檢查;內部審計要對其違規違紀的財務收支進行核查;紀檢監察部門要對其進行一次監察調查;工會則要組織職工代表聽取意見并進行調查。有時候一批檢查人員未離開,另一批檢查人員又到,各自從自己的職能要求出發進行監督檢查是正常業務行為,但是這樣的重復工作,無形中使得本來可以一次調查清楚的事情,非要進行兩次、甚至三次的反復。4.信息不對稱導致監督不力。監督的信息溝通不靈,信息不對稱、不完整,導致無法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紀檢監察部門已經上報的事項,監事會不一定知曉;監事會上報的事項,內部審計不一定知曉,凡此種種,影響了監督工作體系的嚴肅性。同樣,也存在相互不溝通導致監督不到位的現象。例如,針對一些具有交叉關系的事項,不可否認客觀上存有一些相互推諉或者是這個監督部門以為那一個監督部門已經督辦了,那個監督部門以為這個監督部門督辦了,或相互推諉沒有溝通,使得一件事情變成了無人監督。再者在監督、檢查、查處的過程中,由于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重點有所差異,履職部門往往注重與本職相關度高的信息,對其他方面的信息容易導致對事件的評價缺乏全面性。5.監事會工作“缺人”,企業內部監督部門“缺勢”。監事會作為出資人外派企業進行監督的機構,現在實行片區工作組的形式進行工作,由于配備的專業人員較少,且在企業沒有常駐機構,難以對企業經營的全過程進行實時監督,“缺人”顯而易見。企業的內部審計、紀檢、工會等內部監督部門是由企業的經營者設置,對企業經營負責,主要是在企業行政的領導下對公司其他部門和下屬子公司進行監督,工作開展較為困難,更別說對企業經營班子實施有效的監督了,“缺勢”毋庸置疑。

二、構建“四位一體”監督體系的可行性

1.監督目標的一致性。四個監督部門都是企業的組成部分,他們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監督而監督,而是為了使企業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監督檢查是手段,加強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是目的。各個監督檢查最終目的是一致的,對于同一事物進行不同層面的監督,是四個監督部門的工作表象,但實質都是為了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透過表象看到實質,我們就有可能將現在企業監督體系進行實質性質的整合,形成一體化的監督體系。2.操作層面的共同性。在企業推廣“四位一體”的體系建設,符合各級領導的切身需求,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監督。監事會工作要做好做實,就是要充分利用企業的現有監督資源,共享現有企業監督信息,共同促進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這是“四位一體”監督體系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證。我們在廣西中煤公司能夠進行“四位一體”體系的建設和試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各級領導的重視,特別是公司領導班子的支持,使得體系操作上順利進行。3.人員資源的整合性。構建“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監督的優勢,形成信息的共享,優勢互補,提高監督的效率。相對于以往監督部門各自執行監督來講,現在針對同一事件,整合后的監督體系無論是從人員結構,監督的資源來看,都有極大的提高。整個監督體系中有財務管理方面的人員、有黨紀法規方面的專家、有民主管理方面的代表,將使得“1+1+1+1>4”得以實現。共同出擊,分工不分家,整合后的效率必然有所提高。4.提高工作的積極性。監督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輔助部門,從表面上來看是不直接創造效益的部門。但是我們辨證地來看,保證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預防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紕漏,防止某些管理漏洞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正是為企業創造了效益,甚至為企業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做好了健康保健。構建企業“四位一體”的大監督體系,更好地服務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監督部門的地位,也將有力地提高了監督工作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三、如何建立“四位一體”監督工作體系

1.人員機構的整合。對各個監督機構的人員進行整合,進行所謂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操作模式,即內部審計、紀檢、工會等相關人員進入企業監事會,組成監事會成員。現階段,我們在公司治理的過程中,已經組建的監事會已經將內部審計、工會人員納入到監事會,作為職工監事參與監事會的工作。客觀上就已經為我們構建“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奠定了基礎,逐步發展到在企業組建監事會辦公室、審計監督委員會等機構。并相應地將各個部門人員進行整合,在人員的配置上、組織機構建設上形成了一個體系。2.制度機制的規范。認真梳理監事會、紀檢監察、內部審計、工會等部門原有的規章制度、工作范圍、業務流程、責任區域,按照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新的方法來制定新的制度、劃分新的范圍、籌謀新的流程、界定新的區域,逐步形成步調一致、協調配合的制度規范。新制度必須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整合資源,突出合力監督,在制度規范上,以監事會、內部審計、紀檢、工會協調配合為工作原則,相互協調、相互補臺。3.監督流程的再造。檢查組成員根據各自職能對擬檢查的事項進行專題匯報,一是因為檢查組成員(內部審計、紀檢、工會)身處企業,了解企業實際情況;二是監事會、內部審計、紀檢、工會所掌握的信息各不相同。當然,作為監督體系的成員,企業的內部審計、紀檢、工會也有責任將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及時反映到監事會,通過監事會再組織監督檢查。這樣,監事會的檢查不僅僅停留在例行的事務性檢查上,而是通過監事會檢查組成員對企業實施過程監督,變以往階段性檢查為日常性監督、過程性監督,將監督貫穿在企業的日常經營過程中,實現“四位一體”監督體系。4.監督方法的統一。“四位一體”的大監督體系最主要的任務是監督和監察,手段是分析和評價。從財務數據、內控體系、業務運作、戰略發展這幾個視角上,完成對企業的財務現狀、持續發展能力、有無違紀違法問題、有無經營風險和抗風險能力,以及對企業領導人領導水平和廉政勤政的整體和個案的分析評價。在分析評價中完善監督監察,在監督監察中完成分析評價,并以此為依據形成日常報告、專題報告、季度報告或年度報告。通過實施“四位一體”的監督,監事會、內部審計、紀檢、工會在日常監督、效能監察、案件檢查等業務工作中,所采用的業務手段、方式方法、數據信息都是一體的、相通的。通過統一的工作流程進行操作,監督就形成了標準化、程序化,保證了監督工作方法的統一性。

四、“四位一體”監督體系的實踐嘗試

四個專職監督機構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經緯互補,自始至終,監督到點”的方針,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全視角、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形成一體化的整體合力。將大大提升信息相互溝通,及時有效地進行預防,完善和規范企業管理。我們正在廣西中煤公司嘗試“四位一體”監督體系的探索性運作。通過大監督體系的運作,由于有公司主要領導的高度認識和支持,監事會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充分發揮了監事會的預防、監督、促進作用。例如,在對年報審計整改過程中所出現的各項管理問題,內部審計部門借助監事會的例行監督檢查予以落實,將以往一些管理方面的問題逐一進行解決。監事會通過審計整改也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等進行了梳理和評估,發現漏洞,提出改進意見;內部審計部門和紀檢部門合署辦公。通過和內部審計、職工監事聯合進行財務收支效能監察的檢查,借助他方力量將效能監察工作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實際,發揮了企業管理監督作用。工會通過聯合辦公,共同檢查,進一步探索民主管理新途徑,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

五、“四位一體”監督體系工作展望

“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現在尚處于剛剛探索的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各項配套制度還不夠完善,操作流程還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予以檢驗、充實和完善。這是工作進步中的問題,改革發展中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將使得“四位一體”的大監控體系更加完善。按照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監事會、審計、紀檢、工會各自屬于不同的管理層面,不能機械地進行整合。現代企業制度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組織結構和各種制約關系之上,企業的權力機構、經營機構和監督機構權責分明、相互制約、各司其職。所以,我們現階段進行“四位一體”大監督體系的構建僅僅是在監督職能方面進行整合,不會也不能將四個部門機械地進行“拉郎配”式的整合。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特別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監督機構逐步建立。但,由于國有企業不能完全照搬國外上市公司那樣設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等監督機構,而是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管理需要的監督機制。現在引入的職工監事等手段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實際做法。但是,我們現在構建的“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中,內部審計、紀檢、工會等人員由于身份的限定,往往是有其名無其實,或名不符實。內部監督的人員由于有著“內部職工”的身份不能很好地發揮起作用,這也是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六、結束語

“四位一體”大監督機制的創立和實施,整合了企業的監督資源,實現了信息共享,形成了及時發現問題、有效糾正預防、不斷規范企業管理的機制;工作力量、工作手段優勢互補,形成了監督工作一體化的整體合力,能夠達到“1+1+1+1>4”;促進了企業黨內監督、行政管理監督、民主監督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監督與動態、過程、結果監督及責任追究相融合的體系,為企業的改革發展和穩定提供了保證。

參考文獻

[1]王清剛,趙雪.BJNY集團基于風險導向的內部監督[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3,(6):33-34.

[2]龍麗.廣州市旭景社區"四位一體"社區管理模式與對策研究[D].2016-04-18.

[3]張澤鑫.“四位一體”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構建[D].西南財經大學,2005.

[4]劉剛,崔永召.車集選煤廠“四位一體”物資供應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6):33-34.

[5]勵永良.“四位一體”構建公司大監督體系[J].會計師,2017(02):40-41.

作者:李學金 單位:廣西中煤地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