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行政處罰案件分析
時間:2022-06-01 10:35:51
導語:農業行政處罰案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證據標準又稱證據的采用標準,指行政執法機關所收集的證據,能夠證明案件事實,并通過審查、判斷據以定案的依據。農業行政處罰案件證據的適用現狀表明,實行證據標準勢在必行。
1農業行政處罰案件證據標準基本概念
農業行政處罰案件的證據標準是根據農業法律法規關于農業違法與處罰的實體規定和行政訴訟程序有關證據的一般規定,認定農業違法行為及裁量處罰所具備的定案依據和證據要素。1)行政處罰案件證據標準的一般規定。一是《行政處罰法》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二是《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行政行為證據確鑿,……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2)行政處罰案件證據標準的內涵。一是單個證據具有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二是多個證據之間相互印證,能夠相互組合形成對案件事實的充分證明;三是據以定案的證據經查證屬實,并且能夠排除基本的合理懷疑。3)農業行政處罰案件的基本證明標準。一是有明確的當事人,且主體適格。即違法責任主體和身份認定準確;二是查清與應當給予處罰有直接關聯的事實和情節;三是調查取證的程序、形式合法。
2規范農業行政處罰案件證據標準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查處農業違法行為。當前,基層農業執法調查取證工作無章可循,取證手段較為單一,證據的收集途徑有限,收集的證據證明力不強,導致案件難以定案處理,客觀上放任甚至縱容農業違法犯罪活動。強調證據標準,可以有效地防止收集、提取、運用證據上的“證據不足,案件難定”“貽誤時機,事后難查”等問題,發揮證據引領作用,依法查處農業違法行為。2)有利于規避農業執法風險。新《行政訴訟法》在證據適用上增強了制約性,強化了被告的舉證責任,提高了對證據收集的要求。通過對農業領域行政敗訴案件的總結,相當一部分案件是由于農業行政執法機關證據收集不充分造成的。規范證據標準,可以對證據從數量和質量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為案件的定性量罰問題提供適用的依據,保障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有效防止執法過錯和執法風險的發生。3)有利于提高執法人員業務素質。在沒有證據標準及行為規范約束的情況下,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往往存在收集適用證據“隨意性”“主觀性”“盲目性”等問題。規范證據標準,可以規范執法人員調查取證的行為,提高執法人員的辦案水平。證據標準不僅對執法人員具有工具和指南的作用,同時也D|四川農業與農機/2018年2期|是執法人員自我檢查、衡量、約束適用證據的“尺子”。
3農業行政處罰案件證據標準的構成
從農業行政處罰案件的證明對象入手,可以從主體證據、行為證據、結果證據、情節證據等層面確立證據標準。1)主體證據。應包括證明當事人的身份和從業資格的法定證件;接受調查人、證人的身份證明。2)行為證據。應包括當事人或其委托接受調查人關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陳述;證人關于當事人實施違法行為的證詞;證明當事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建立的書證、物證;證明當事人實施違法行為的現場檢查(勘驗)筆錄、現場照片;證明收集涉案產品的抽樣取證憑證、證據登記保存清單;證明查扣涉案產品(標的物)、查扣涉案工具、設備、原材料等物證的查封(扣押)現場筆錄;證明當事人實施違法行為的視聽資料。證明涉案產品(標的物)的產品登記、許可(審定)等證照、信息。3)結果證據。應包括證明涉案產品質量、價格的鑒定結論,造成財產損失的鑒定結論;產品售出和退貨的證據;證明違法行為造成財產損失的證據;舉報、投訴、信訪材料、上級通報等證明案件的性質、案情、社會影響的材料;產品登記(審定)部門回函、有關部門協查回函、生產企業出具的產品確認書。4)情節證據。包括證明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從重處罰情節的證據材料。農業行政執法機關在實施行政處罰時,應按照當地制定的行政處罰裁量標準進行。4農業行政處罰案件證據收集參考標準1)農資產品質量類案件。當事人的《居民身份證》和《營業執照》復印件;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抽樣取證憑證、證據登記保存清單或查封(扣押)現場筆錄;現場檢查(勘驗)筆錄;相關視聽資料(涉案門市、農資的照片、錄音錄像資料等);農資經營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接受調查人的詢問筆錄;舉報、投訴材料,農資購買者、農資經營門市工作人員等證人的證言;進銷貨票據、賬簿、臺賬等資料;貨物入庫單據、調取庫存產品明細賬、相關貨物運輸憑證;產品確認通知書。2)農產品質量安全類案件。當事人的《居民身份證》和《營業執照》復印件;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抽樣取證憑證、證據登記保存清單或查封(扣押)現場筆錄;現場檢查(勘驗)筆錄;相關視聽資料(涉案生產現場、初加工現場,涉案農產品、農藥、添加劑的照片、錄音錄像資料等);農產品生產企業、專合社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接受調查人的詢問筆錄;舉報、投訴材料,農產品購買者、農產品生產企業、專合社工作人員等證人的證言;農產品生產(銷售)記錄、票據、賬簿等資料;國家禁用農藥公告(適用于查處農產品含有禁用農藥案)、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國家標準(適用于查處農產品農殘超標案)、食品添加劑使用國家標準(適用于查處農產品非法使用添加劑案)。3)農資包裝和標簽類案件。當事人的《居民身份證》和《營業執照》復印件;現場檢查(勘驗)筆錄;相關視聽資料(涉案門市、農資包裝的照片、錄音錄像資料等);農資經營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接受調查人的詢問筆錄;舉報、投訴材料,農資購買者、農資經營門市工作人員等其他證人的證言;進銷貨票據、賬簿、經營檔案等資料;貨物入庫單據、調取庫存產品明細賬、相關貨物運輸憑證;涉案農資的審定(登記)公告、農資產品審定部門(登記機關)回函、上網查詢涉案農資審定(登記)信息的說明或網頁截圖;產品確認通知書。4)農資經營檔案、臺帳類案件。當事人的《居民身份證》和《營業執照》復印件;現場檢查(勘驗)筆錄;相關視聽資料(涉案門市、農資包裝的照片、錄音錄像資料等);農資經營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接受調查人的詢問筆錄;進銷貨票據、賬簿、經營檔案等資料;貨物入庫單據、調取庫存產品明細賬、相關貨物運輸憑證。1夯實綠色食品發展基礎2013年以前,雅安市雨城區有綠色產品11個,其中,綠色奶制品4個,綠色茶葉認證7個。2016年,11個綠色產品因未換證已經全部作廢。2013年,雨城區成功創建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認定面積1.25萬hm2,占全區茶葉種植面積的63%。依托“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優勢,雨城區從2015年開始,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目前全區共認證綠色食品76個(其中,7家茶葉企業共計認證綠色食品(茶葉)74個),認證產品面積占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的92%,綠色認證茶葉年產量達3979.39t;其他特色優勢產品也相繼啟動產品認證,目前還有1個獼猴桃產品和1個藤椒產品正在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綠色食品發展成效顯著。2強化基地和產品質量監管在大力發展綠色產品認證的同時,雅安市雨城區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產品認證,產業發展;一手抓證后服務和證后質量安全監管。結合四川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建設成果,落實網格化監管責任,將屬地管理責任、監管責任、生產主體責任層層落實,完善考核考評機制,保證基地和產品的質量安全。一是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按照《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管理辦法》要求,將監管責任按照鄉鎮屬地管理原則逐級分解,層層簽訂責任書,基地內的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均簽訂了承諾書。二是堅持常態化檢測。為確保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每年初,雨城區農業局向全區18個鄉鎮檢測室下達鄉鎮農殘檢測任務數,明確各鄉鎮農殘檢測室的月度檢測任務和種類,重點檢測綠色認證農產品。三是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雨城區認證綠色農產品已全部納入追溯平臺。
作者:夏宇志 單位:宜賓市農業局
- 上一篇:茶文化行政管理論文
- 下一篇:畜牧獸醫執法行政處罰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