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09 11:21:00

導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論文

【文章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在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資產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就是利用價值形式,對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調撥、報廢、出售等方面進行控制監督和考核,提高使用效率。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對于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效能,保證行政任務的完成和論文事業計劃的實現,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頒布以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逐步規范,管理效率明顯提高,但在具體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資產購置存在漏洞。尤其是行政事業單位在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固定資產時仍存在一些漏洞。一些地方在談判小組的選擇、標書的撰寫上不夠規范,導致人為因素加大;一些單位采取“化整為零”的戰術分解采購規模,刻意規避政府采購。政府采購相關人員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時應當回避,但在具體執行時力度不夠。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購”等不規范甚至不合法的行為依然存在。盲目采購、攀比采購、重復購置等現象在個別地方比較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了固定資產違規購置、采購成本增加,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二)資產使用問題較多。由于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力,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驗收制度缺失,往往出現購非所需,且無法追溯責任。登記制度不健全,造成資產使用狀況不明,管理困難。定期盤點不及時,無法及時發現帳外資產、毀損資產、遺失資產等,造成帳實不符。移交、監交制度執行不嚴,造成部分資產流失無法追究責任。定期維護檢修制度執行困難,縮短了資產的使用壽命。固定資產索賠制度執行不力,資產損毀、盤虧后,難以查明原因,追究責任。出租資產管理不規范,收入不入賬或不公開,支出不規范或不合理,極易形成“小金庫”,誘發腐敗行為。(三)資產處置不夠規范。按規定國有資產處置應向主管部門或同級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報告,并履行審批手續,但事實上仍有部分單位在處置時未辦理報批手續,存在隨意出售、轉讓,隨意核銷現象。個別行政事業單位擅自報廢、違規處置固定資產。(四)會計核算存在滯后。1、會計核算不及時。無法及時反映資產變化,應入未入,該銷未銷,導致賬物脫節、存量不清,個別單位建造的樓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掛在“在建工程”和往來賬戶中。2、會計核算不準確。購入固定資產或改擴建固定資產只按發票買價入賬,實際支出的運雜、保險、安裝等費用不計入固定資產,人為縮小了固定資產的價值;峻工決算之前發生的固定資產借款利息及有關費用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而記入當期事業支出,違反了借款利息資本化原則的;接受捐贈、無償調入、盤盈、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不進行任何賬務處理和卡片登記,長期游離于賬外,極易造成資產流失;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峻工決算的固定資產只使用,不記賬,有的甚至一拖數年,造成嚴重的賬實不符。應記入“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的固定資產的有償轉讓和變價收入,卻記入其他收入甚至記入賬外賬。應據實入賬的報廢、損毀固定資產,不進行任何賬務處理,造成這些固定資產有賬無物。固定資產的對外投資,本應按評估價或合同價,借記對“對外投資”科目,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科目,同時按賬面價值,借記“固定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而有的單位對資產不作任何賬務處理,將投資收益記入其他收入或列入小金庫。3、不按規定提取修購基金。為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更新和維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有關制度規定:應按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來提取修購基金。而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為了省事,根本不提取修購基金,購置固定資產,不論何種資金來源,都是借記“事業支出”科目,支付費用時也直接列支“事業支出”科目。造成固定資產增加盲目無序,減少沒有手續,資產猛增猛減,極不平衡。

二、問題的成因分析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既有體制機制的原因,也有管理過程中的缺陷,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1、管理機制仍不完善。資產形成和配置過程中的管理和約束機制不健全,導致人為因素過多,沒有形成透明、規范、高效的政府采購制度。資產使用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滯后、浪費嚴重。資產處置缺乏規范的處置程序和監管措施,致使隨意處置、隨意核銷的情況屢禁不止,資產流失、資產浪費的問題較為普遍。現行的會計制度漏洞較多,亟待完善,如會計制度中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均不計提折舊,這使得資產負債表反映不出固定資產的磨損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背離的程度越來越大,形成資產總量的虛增。監管制度不完善,約束力度不足,尚未形成高效的管理體系和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既難以及時的發現問題,也難以有效的查處違規違紀。2、管理體制仍需理順。在管理機構上,有的地方歸財政部門管理,有的地方歸國資部門管理;有的單位內設有管理機構或管理人員,更多的單位則采用兼職。在管理職責上,部門間條塊分割、責權不清的問題比較突出,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3、管理過程亟待規范。相關部門的監管工作仍有待加強,監管內容應更加全面,監管程序應更加規范,監管過程應更加透明。社會化監督工作亟待開展,單一的垂直化部門監管存在較多弊病,社會化監督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和完善。全社會的認識有待提高。必須克服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傾向,必須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的認識程度,必須規范和強化各項內部管理制度。

三、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一)從思想認識入手,提高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自覺性加大領導重視力度,對固定資產管理衽單位主要領導為全面責任人、分管領導責任人、使用部門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管理責任制。明確有關責任人的職責范圍,定期考核責任履行情況。并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作為組織部門考核領導干部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促使各單位“一把手”充分認識到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固定資產購建、保管、使用、維護和盤存等制度。把國有資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本單位工作目標。(二)從體制和機制入手,消除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深層次障礙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制度。由于現行總預算會計核算著重反映的是體現預算執行情況和結果的資金流入和流出。而對于財政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和投資權益得不到反映,從而導致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環節。為此,可分別對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行政單位可采取虛擬折舊的方法反映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定期上報明細表;事業單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預計使用年限計提折舊的方法,既能真實反映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凈值,也有利于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核算。(三)從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統、透明、規范的管理體系加強固定資產的盤點,各單位固定資產的盤點一般采用定期盤點的形式,一年一次,這遠遠不夠。提倡單位領導人上任時必須進行固定資產的盤點,讓主要領導人對單位的固定資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在調離時,也必須進行固定資產的盤點這樣可以將單位領導在任職期限內的固定資產變動情況及時掌握,為領導干部考核提供一個參考數據。(四)從監管和執法入手,將問題消滅于萌芽大力加強執法檢查和監督力度。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經濟監督部門要把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作為監督的重點,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的內控制度,固定資產的采購和出入庫應有不同的人來擔任。不能出現一人兼任數職的情況。要組織專門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對盤盈、盤虧、報廢、損毀固定資產要查明原因,視不同情況分別進行處理。要依據清查中出現的問題,不斷修改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內控制度。(五)從人員培訓入手,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隊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政治素質和道德水準;堅持會計人員持證上崗,杜絕無證上崗現象;建立健全相關考核制度,并定期進行考核,獎懲分明。1.強化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會計人員應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不論遇到何種情況,不喪失原則,不圖謀私利。2.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術業務素質。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注重在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幫助會計人員更新會計知識,熟悉會計處理程序和核算辦法,精通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準確判斷會計事項,新會計制度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強調會計職業判斷,恰當進行會計處理;同時加強計算機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培訓,使財會工作由單純核算型向企業的管理型轉變,使會計人員素質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與國際接軌的需要。所以提高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的從業素質是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三)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結構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要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保證其獨立于其它職能部門,以確保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是否有獨立性和權威性是關系到企業內部審計是否有效實施的關健因素。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除了審核公司會計帳目外,還應包括稽核、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公司內部各組織結構執行指定職能和效率,監督公司經營業務是否符合內部控制的要求,并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更完善的內部控制、糾正錯誤的建議,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利益的關系,企業領導人要積極帶頭遵守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自覺服從監督,同時幫助審計人員克服困難,排除監督和干擾和壓力,從而達到保護企業財產的完整,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提高經營效益的目標。(四)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先進管理手段,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網絡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以及在網絡和計算機這種新環境下的會計系統設計,也會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綜上所述,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不僅嚴重擾亂國家經濟秩序,而且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信心,給國家經濟造成危害。我們應責無旁貸的遵循“誠信為本,遵循準則,不做假帳”的從業原則,為國家制定宏觀政策,為經營者與投資者進行經營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蘇文勝,王巧麗;會計政策選擇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

2.劉曉北;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J];財會研究;2006年03期

3.王建偉;會計信息失真的三個原因[J];財會月刊;2006年06期;

4.盧宗金;淺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J];商業會計;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