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完善管理的執行力

時間:2022-11-08 11:56:00

導語:淺議完善管理的執行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議完善管理的執行力

自跨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有關國有企業轉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有關政策的強制貫徹執行,我國各大型國有企業正在積極進行不同層次的改革,尤其是國有煤礦企業,自上而下全面進行轉制工作,對原有的管理理念、企業文化、企業體制、運營管理、市場體系、人才資源開發管理、財政管理等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調整,系統化的進行了資源優化重組。在這樣的一個大的背景下,我們皖北煤電集團公司在資源重組的過程中全面實施了以6s管理內容為核心的rmo精細化管理理念。集團公司通過強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大企業整治力度,增強了企業運營效力和企業管理的執行力。

那么,一個大型的企業怎樣才能保持一項管理的持久性,既所謂的執行力呢?

進入21世紀的關鍵標志就是強調人才資源的調配運用,所以一個優秀的企業的管理體系能否長期執行下去,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才資源,建立以人為本的機制理念。眾所周知,企業生產過程中,必須具備人、財、物三種基本資源,而財力是人力和物力的貨幣表現,因此,社會生產的最基本要素和資源,就只有人力和物力了。由于人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它是有生命的具有一定的生理特征的不同于其他動物的生物。人具有思想、情感、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有目的的進行活動,能動的改造客觀世界。而且人的意識存在,能夠使人對自身的行動作出抉擇,調節自身與外部關系等行為。所以,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必須對人進行科學而有效的開發和管理。一方面優化配置社會化大生產中人力和物力,根據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化,對職工進行恰當的培訓、組織和協調,使兩者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機的結合,使他們都充分發揮出最佳的效力。另一方面,對職工個體和群體的思想、心理、行為的協調、控制等進行恰當的誘導和管理,民間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說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說明了一個內耗問題,只有群體在思想觀念上進行統一,在感情上融洽,在行動上協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才能保證各項管理的長效執行。

另一方面,對于一個大型企業來說,必須有自己的企業文化理念,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一樣,任何一個社會上存在的由人組成的具有特定目標和結構的集合體,都有自己的組織文化。政府部門有機關文化,學校有校園文化,軍隊有部隊文化,對于我們作為生產經營主體的企業,也必須具有自己的特定企業文化。那么,何為企業文化呢?威廉.大內在《z理論》中著述:“傳統和氣氛構成一個企業的文化,同時文化意味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如進取、保守或靈活,這些價值觀成為企業員工活動、建議和行為的規范。管理人員以身作則,把這些規范灌輸給員工,再一代一代傳下去。”美國學者迪爾(terrencee.deal)和肯尼迪(allena.kennedy)在《企業文化》一書中寫到:“我們把文化描述為‘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做事的方式’"。由此而知,企業文化是由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典禮和儀式、文化網絡等要素組成,并且以價值觀為核心。企業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并且建立相應的執行保障制度長期保持下去,需要具備五個原則:全員參與的原則;領導身體力行,充分發揮組織領導對文化的推動原則;多樣化系統化原則;戰略化原則。企業根據自身安全生產狀況和經營管理性質實行動態化管理模式不斷的豐富企業文化內涵,完善企業文化制度層,以制度的形勢確保其長效的接傳下去,做大做強企業。

再者,企業的本質是為顧客創造需要,企業需要持久地生存,就必須具備較好的競爭力。海爾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認為:“企業做到極致,便是創造需要,無有他其,只是本然。”良好的企業服務意識,優質的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和生存的內需,也是企業能夠良好發展的本質。上個世紀的顧客上帝論和本世紀顧客需求論的不斷發展,社會總體需求的不斷提高,相應的要求企業注重自身的服務層次和質量。提高服務質量應堅持五項標準:嚴把質量關;強化職工素質培訓關;實施售后服務體系制度關;重點加強信息反饋與技術開發協調關。優化品牌服務流程,制定嚴格考核管理制度,并且建立獨立的監督執行機構,企業根據服務性質制定詳細的服務理念,動態的優化更新,滿足顧客需求,同時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最后要強調的就是生產與運營的管理體系建立是企業有效運行的保障,也是企業各項制度執行的主要環節。企業的各項制度都需要具體實施于生產過程。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豐田公司首先引入jit(準時化生產)管理技術,即用最少得庫存生產最多的產品,后來引入mrp(物料需求計劃),從而實現零缺陷生產;這一先進的管理體系在1980年代被發達國家廣泛采用,1990年代開始實施了tqm(全面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iso)以及bpr(企業管理過程重組),直到演變到現在得精細化管理體系(rmo)。以整理、清潔、準時、安全、標準化、素養為主要內容的精細化管理體系的推廣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企業總是復雜的系統,企業的存活很主要一部分取決于與其外部環境進行的信息、能量、物質的交換,企業的功能可看作是從外部獲取所需要的資源,按市場需求把資源轉換成產品或勞務再返回市場進行交換。交換成功就可以進行下輪循環過程,交換失敗,企業就失去循環過程,可能導致經營陷入困境。因此為保證生產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對其充分了解把握:顧客需求偏好的變化;技術的發展趨勢和變化周期;競爭對手的變化;政治和法律大環境的變化,在充分掌握上述因素以后,制定相應完善的發展規劃,嚴格精細化管理。才能確保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企業管理體系都具有漸進性、并存性、變異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大膽的學習,積極創新,創造出適合我們企業自身環境的精細化管理體系,長期堅持不懈地完善執行下去,取得自己的競爭優勢,獲得最大的生存競爭力。

精細化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延伸可謂對現代企業的發展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如何保證這種新型管理模式的長期有效的執行下去,如何在中國特有國情的環境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是一個細致而且比較繁雜系統的工作,需要長期的摸索和總結。最近幾年,在我國內地許多企業的發展歷程中漸漸的凸顯出這種先進管理模式的巨大效益和潛力,相信我們自己的企業也能夠掌握和發展創新這種優秀的管理方法,理解其真正的內涵,為吾所用;而不是單單的追求一種形式,簡單的歸類于一種行為文化,也不能僅僅簡單的把這種管理作為一種政治宣傳,這種管理方法是極為嚴謹而且得到整個世界優秀企業認同的運營經驗,所以,如何運用好這種先進的利器,如何發揮其最大的效益,結合企業內部發展需要,實現企業長足發展,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而且只有真正掌握rmo精細化管理的內涵,理順企業發展思路,制定出詳細并且切合國有能源企業發展的管理體系,長期的貫徹執行下去,才是執行力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