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能富強國家論文

時間:2022-06-13 09:24:00

導語:行政效能富強國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效能富強國家論文

【摘要】行政效能的高低,關系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關系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關系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本文從準確把握行政效能的基本內涵出發,分析影響行政效能的五大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提高行政效能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行政效能內涵影響因素建議

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是對新時期政府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行政效能的高低,關系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關系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關系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提高行政效能既要綜合考慮,通盤治理,更要抓住重點,切中要害。

一、行政效能概述

“效能”一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事物蘊藏的有利的作用”。從現有的法規和現實的做法來看,“行政效能”的涵義非常寬泛,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根據“效能”的定義,結合各地效能建設的實踐,筆者認為“行政效能”主要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實現其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所發揮功能的程度及其產生效果、效益的一種綜合體現,是能力、效率、效果、效益四大因素的有機統一體。

二、影響行政效能的因素及現狀分析

分析影響行政效能的因素和現狀是探索提高行政效能的前提和基礎。影響行政效能的因素及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經濟因素。經濟發展狀況是提高行政效能的物質基礎。行政管理體制的結構和功能要與經濟發展的類型及水平相適應。行政管理體制是否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極大的影響著行政活動的效能。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很多的沖擊和阻力,這些困難和阻力又會給政府活動帶來影響,導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

2.黨風、政風因素。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造成物質誘惑的不斷增多。黨內一些腐敗分子因私欲膨脹而喪失黨性和人格,其中受賄賂者有之,瀆職作假者有之,巧取豪奪者有之,賣官者有之,執法犯法者有之。腐敗現象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能的極大阻力和威脅。

3.人員素質因素。一般行政工作人員是大量行政業務工作的完成者,其政治思想、工作態度、效率觀念、業務技能等方面的素質直接影響著行政效能的高低。

4.行政組織因素。行政職能定位應該遵循與行政機構相結合的原則。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行政機構設置仍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影響了行政效能的發揮。

5.行政管理方法因素。所謂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有效地實現行政目標采取的各種辦法,技術,手段的總稱。使用不同的行政管理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行政效果。

三、提高行政效能的對策和建議

1.堅持團隊聯動,加強協作,實現整體合力

提高行政效能,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團隊精神,打造基層政府高效管理團隊。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機關效能的提高離不開全體機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機關效能的提高表現在每個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中,每個機關人員都代表政府機關的形象。團結協作,從自己做起、從本部門做起,同志之間講團結,科室之間講配合,部門之間講協作,上下級之間多溝通,兄弟單位之間多聯系,從而提升效能建設的整體合力。

2.堅持改革拉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提高機關效能,政府職能轉變是關鍵。一是不斷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結合《行政許可法》,對審批項目、審批程序、審批環節、申報材料進行認真的清理審查,努力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行政審批體制。二是不斷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針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一系列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科學確定機構職能,合理設置工作崗位,堅決杜絕因人設崗、人浮于事的現象發生。三是積極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疏通干部進出渠道,嚴格執行公務員管理制度,確保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四要要深化政務公開,做到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一次性收費,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為規范、便捷的服務。

3.堅持制度推動,實現科學規范運作

提高機關效能,制度建設是根本。一是完善行政決策制度,實現科學化,避免決策的隨意性。二是不斷完善機關辦事公開制度,加強陽光政務建設。三是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實現規范化,做到職責明確,關系理順,制約有效。四是建立專家咨詢和論證評估制度。各級政府部門在作出重大決策時,應堅持聽取和吸納專家意見制度,堅持社會聽證和公示制度。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一般性和具體性相結合的效能標準體系,實現科學化評估,提高行政機關的行政效能。

4.堅持人文促動,激發內動力

一是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政治覺悟、理論水平、法制觀念、工作能力、綜合素質和廉潔意識。同時,要克服傳統“官本位”意識,消除本位主義和官僚作風,切實樹立服務意識;二是誠信服務,促進發展。要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忠誠坦蕩,實事求是,“按說的做,按做的說”,恪守信譽,熱忱服務。

5.堅持監督并舉,建立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機制

加強監督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證。一是多渠道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暢通群眾投訴渠道,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明察暗訪、問卷調查、征求意見等活動,建立健全效能建設社會化評價機制。二是形成監督合力,加大追究力度。三是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尤其是對重大問題的深度報道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的追蹤報道。四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公務人員績效考核監督機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保護干部依法、高效、廉潔從政的科學、規范化行政管理格局。五是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度,督促政府工作人員增強效能意識,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職責,全面完成各項任務,從而形成用制度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行政效能,對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具有直接的作用。而提高行政效能,并非是一個短期的投機行為,它具有循序漸進的性質,這需要各級行政機構開展自我和相互的監督,同時相關部門要長期地、艱巨地努力完善國家的法律體系。作為公務員,要逐漸提高自身素質,要不斷學習,保證知識理念的及時更新,保持長遠的眼光。

參考文獻:

[1]陳群祥.關于加強行政效能建設的思考.江東論壇,2006,(4).

[2]董瑛.關于提高行政效能的幾點淺見.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6,(6).

[3]唐琦玉.芻議行政效能監察.行政論壇,2004,(5).

[4]郝銳.關于提高行政效能的看法.法制與社會,2007,(6).

[5]杜棘衡.淺談行政效率的基本問題.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12).

[6]臧乃康.論政府績效.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7]劉旭濤,許銘桂.論績效型政府及其構建思路.中國行政管理,2004,(3).